《环境卫生学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习题库.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习题库环境卫生学综合测试卷二及答案 一、名词说明 1.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干脆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2.生物圈(biosphere):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3.生物标记物(biomarker):生物标记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务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变更。4.水俣病(minamatadisease):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5.大气温度垂直
2、递减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渐渐降低,常用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表示大气温度的这种垂直改变,定义为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通常为0.65.。6.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实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7.水华: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红色、绿色、蓝色等,这种现象称为水华。8.土壤的环境容量:指肯定环境单元、肯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某种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9.危急废物: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
3、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10.环境健康影响评价(environmenthealthimpactassessment,EHIA):是预料、分析和评估由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质量改变而带来的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平安性。二、填空 1.依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状况将其分为_和_.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2.ClO2是极为有效的饮水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灭实力均很强,其独特的优点是可削减水中_的形成。氯化副产物 3.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用地,按当地_应配置于生活居住区的_风侧,按水源防护的要求,工业用地应位于河流的_. 主导风向;下;下 4.危急废物的鉴定
4、通用的方法为_,其浸出液的浓度为固_:液_.目前我国颁布的危急废物鉴定标准主要有_个。标准浸出试验;1:10;三 5.健康危急度评价主要包括:_、_、_和危急度特征分析。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6._是推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干脆指标。体温 7.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的病区类型是_. 饮水型 8.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和_两类。预防性卫生监督;常常性卫生监督 9.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_作用。氨化 10.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养分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养分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许多倍,这种作用称为_. 生物放
5、大作用 三、选择 1.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A 2.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氰化物 B.铬 C.硝酸盐 D.放射性物质 E.砷、汞 D 3.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明矾 B.漂白粉、漂白粉精 C.三氯化铁 D.聚合氯化铝 E.硫酸铝 B 4.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确定城市性质,限制城市规模 B.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具体规划结合 C.爱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平安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D 5.原生环境是指:() A.自然形成,且基本上未
6、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自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自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自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人类生存的环境 A 6.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O3 B.PANs C.醛类化合物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D 7.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化妆品痤疮 C.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军团菌病 E 8.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务:() A.痛痛病 B.水俣病 C.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务 D.温室效应 E.光化学烟雾事务 D 9.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
7、到土壤PH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PH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PH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PH值无关 A 10.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加氯设备 C.水的PH D.水的浑浊度 E.水温 B 11.一次污染物是指()。A.由污染源干脆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 B.由污染源干脆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改变 C.由污染源干脆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D.这种污染物不是干脆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
8、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 E.以上都不对 A 12.“粪尿混合密封发酵法“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时,杀死病原菌与寄生虫卵的主要因素是()。A.高温 B.缺氧 C.氨气 D.缺乏养分物质 E.生物拮抗 C 13.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 B.冷却水、洗涤污水、化工污水 C.有机污水、无机污水、混合性污水 D.物理性污水、化学性污水、生物性污水 E.以上都不对 A 14.环境卫生学探讨()。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社会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地理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 15.慢性堵塞性呼
9、吸道疾病是指()。A.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尘肺的统称 B.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统称 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尘肺的统称 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统称 E.以上都不是 D 16.煤烟型大气污染事务发生特点是()。A.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有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妇女居多 B.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无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老人、幼儿多 C.污染物来自汽车排出物,气温低有逆温,受害者妇女、婴幼儿多 D.污染物来自汽车排出物,气温低有逆温,受害者以妇女、婴幼儿多 E.污染物来自煤炭燃烧物,气温低有逆温,天气寒冷,受害者以老人、婴幼儿居多 E 17.水体酚
10、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污水 D.炼油废水 E.炼焦废水 A 18.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A.O3 B.KMnO3 C.溴仿 D.碘 E.氯 E 19.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A.SO2、NO2、醛类 B.硫酸盐、O3、醛类 C.O3、醛类、过氧酰基硝酸酯 D.过氧酰基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 E.O3、H2O、硫酸盐 C 20.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指标,其理由是()。A.这两种物质可使水的感官性状改变 B.这两种物质可损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 C.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 D.这
11、两种物质可以影响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 E.以上都不是 C 21.大气处于什么状况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A.大气处于不稳定状况 B.大气处于稳定状况 C.大气处于中性状况 D.大气处于极稳定状况 E.大气处于逆温状况 A 22.乌脚病的病因是()。A.慢性镉中毒 B.慢性砷中毒 C.慢性氟中毒 D.慢性汞中毒 E.慢性甲基汞中毒 B 23.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是下列哪一种?() A.阳离子型 B.非离子型 C.阴离子型 D.两性型 E.助洗剂 B 24.健康城市是指() A.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B.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C.保障广阔市民健康
12、生活和工作 D.A+B+C E.A+B D 25.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A.HCHO B.NH3 C.NO2 D.SO2 E.222Rn B 26.关于推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亲密 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D.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 E.受害人群广泛及是否爆发流行 E 27.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是()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氟骨症发病主要在成年人,发生
13、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且病情严峻 E.无论氟斑牙还是氟骨症,其发生率和病情均与氟摄入量呈正相关 A 28.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性余氯 E.BOD D 29.清洁水BOD一般应小于() A.1mg/L B.2mg/L C.3mg/L D.4mg/L E.5mg/L A 30.关于“光化学烟雾事务“,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O2 D.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D 四、问答题 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答: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
14、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态环境以人为主体,由其他生物和非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2.何为健康危急评价,其基本组成有哪些? 答:健康危急度评价是利用现有的某化学物质的动物试验和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及环境检测等方面的资料,按肯定的准则,对暴露在环境和职业的化学物质,可能对机体产生的健康效应和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危急度评价包括四个阶段: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定和危急度特征分析。3.试述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答:降水的卫生学特征;地表水的卫生学特征;地下水的卫生学特征。4.简述大气污染防治的
15、措施。答:城市规划措施:合理支配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绿化;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工艺和防护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限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进生产工艺,削减废气排放。5.试述制定住宅卫生要求的原则及基本卫生要求。答:基本卫生要求:小气候相宜;采光照明良好;空气清洁卫生;环境宁静整齐;卫生设施齐全。住宅卫生探讨的主要任务:探讨住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探讨对住宅的有效卫生监督;提倡和推广先进的住宅。6.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常用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有哪些? 答: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常用指标:CO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CO、SO2、其他评价参数。保持居室空气清洁度卫生措施:住
16、宅的地段选择;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选择;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采纳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改进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运用和保养各种设施;加强卫生宣扬教化和健全卫生法制。7.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 答: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驾驭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改变趋势;找寻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供应依据;探讨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料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四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按评价因素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时间可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按评价的区域分为:局部的
17、、区域的、流域的及全球的评价。8.简述饮水硬度对健康的影响。答: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通常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饮水硬度过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皮肤刺激作用;硬水与泌尿系统结石之间的关系。9.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规定了哪些健康危害指标及视察对象? 答:健康危害指标指标:尿镉,尿2微球蛋白和尿NAG酶。视察对象:有明显的工业镉污染源和环境长期受到含镉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当地饮用水、浇灌水和自产粮食、蔬菜等食品含镉量或单项或多项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含镉限量的地区为视察地区。生活在环境镉污染区内的视察人群必需是长期居住在污染区并
18、食用当地自产的粮食、蔬菜等主要食品的非流淌居民。平均每日镉摄入量达到300g、年龄在2554岁的长期定居居民。10.简述“酸雨“及”温室效应“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答:酸雨的定义;酸雨成因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向大气排放SO2和NOX气体,这些气体可被热形成的氧化剂或光化学产生的自由基氧化转变为硫酸和硝酸;预防对策:尽量选择运用低硫和低灰分的燃煤;开发新能源;改善生产工艺,削减工业排放SO2和NOX气体等。温室效应的定义;温室效应成因主要是CO2、CH4、氧化亚氮和含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汲取地表放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保温作用;预防对策:削减CO2、CH4、氧化亚氮和含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19、。环境卫生学综合测试卷三及答案 一、名词说明 1.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全部生物体,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2.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又称地方性氟病,是由于肯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含量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斑釉齿)、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3.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relationgship):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
20、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加的相关关系。4.功能蓄积:多次重复暴露或长期暴露环境污染物后,此污染物不在机体内蓄积,但在靶组织或靶器官产生的有害效应可渐渐蓄积。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功能蓄积。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6.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d):表示空气垂直移动过程中因气压改变而发生温度的绝热改变。干燥空气的d为0.986/100m,即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968。7.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汲
21、取地表放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8.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9.土壤元素的背景值(backgroundlevel):也称为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自然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10.城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districts):是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用地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使之配置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退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填空 1.生活饮水水卫生规范(2001)中规定的细菌学指标包括_、总大肠菌群、_和_. 细菌总数;粪大
22、肠菌群;游离性余氯 2.干脆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必需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_、_、_、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干脆从事供水管水工作。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 3.依据土壤颗粒粒径的大小可将土壤颗粒分为若干组,称为_.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作_.依据土壤质地分为_、_和_. 粒级;土壤质地;沙土;粘土;壤土 4.土壤生物性污染的调查监测指标有:_、_、_. 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杆菌值;蛔虫卵数 5.地方性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_和_. 氟斑牙;氟骨症 6.环境质量
23、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_. 环境影响评价 7.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污染源、_和_的评价。环境质量;环境效应 8.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_. 村镇规划 9.依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状况,可将环境分为_和_.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10.依据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变更,可将污染物分为_和_.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二、选择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C 3.下列何者不是影
24、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开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四周。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C.南方燥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缘由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B 6.引起水俣病的缘由是
25、:()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E 7.COPD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以上都包括 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A.Cr B.As C.Hg D.Cd E.Pb 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E.20岁以上成年人 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26、 E.以上都不对 B 11.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C 12.复氧作用是指()。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B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状况下,其布点可选用()。A.扇形布点 B.方格布点 C.棋盘布点 D.梅花布点 E.以上都不是 A 14
27、.确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A.加高烟囱高度 B.提高抬上升度 C.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D.加强绿化 E.提高除尘措施效果 C 15.城市热岛风通常是指()。A.城市热空气上升,四郊冷空气流向城市 B.四郊热空气上升,城市冷空气流向郊区 C.冬季城市空气流向四郊,夏季四郊空气流向城市 D.夏季城市空气流向四郊,冬季四郊空气流向城市 E.以上都不是 A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学探讨的范畴()。A.环境质量评价 B.家用化学品卫生 C.城乡规划卫生 D.环境污染治理 E.公共场所卫生 D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A.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B.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28、C.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D.致癌、致畸、致突变 E.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A 18.目前应用最广泛并且平安卫生有肯定经济效益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是()。A.卫生填埋 B.焚烧 C.热解 D.堆肥 E.低温氧化法 A 19.近年来认为反映人体暴露水平较为精确的方法是()。A.大气监测、生物材料监测医学 教化网搜集整理 B.疾病资料调查、大气监测 C.个体采样、疾病资料调查 D.个体采样、生物材料监测 E.疾病资料调查、生物材料监测 D 20.堆肥法的原理是()。A.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在相宜条件下和微生物作用产生高温并形成大量腐殖质 B.人畜粪便在有氧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达到无机化 C.人畜粪
29、便、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达到无害化 D.人畜粪便、有机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然后又在厌氧菌作用下发酵腐熟 E.以上都不是 A 21.土壤处于什么状态有利于农作物汲取重金属()。A.土壤富含有大量的腐殖质 B.土壤的pH值较高,呈碱性 C.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D.土壤呈酸性状态,pH较低 E.土壤富含无机矿物质胶体 D 22.大气垂直递减率的含意是()。A.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现象医 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 B.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现象 C.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度数 D.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度数 E.以上都不是 C 23.生物标记物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 A.生物有效剂
30、量的测量 B.内剂量的测量 C.早期效应的测量 D.宿主易感性的评价 E.以上都是 E 24.涂抹化妆品后引起的皮损特点为起病急、有红斑、丘疹和少量渗出,边界清晰。最大可能是() A.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B.光毒性皮炎 C.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E.化妆品痤疮 D 25.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面积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E 26.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 A.人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C.人群密集,流淌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D
31、.人群密集,流淌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E.人群固定,流淌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D 27.推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干脆的指标是() A.脉搏 B.皮温 C.出汗量 D.体温 E.温热感 D 28.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C.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D.成年人的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E.青春期发病率高 D 29.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 A.0.05mg/L B.0.03mg/L C.0.01mg/L D.0.3mg/L E.0.5mg/L A 30.氯化消
32、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 B.游离性余氯量 C.化合性余氯量 D.需氯量 E.有效氯 D 四、问答题 1.试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 (1)温室效应:说明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削减和臭氧空洞形成的缘由;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3)酸雨:酸雨的定义;酸雨形成的缘由;酸雨的危害。(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及其特点。答:(1)按气温的垂直改变特点,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2)对流层:该层是
33、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12km.其特点为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剧烈的对流运动。(3)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其特点为空气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4)中间层: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5)热成层:该层位于85800km的高度之间,其特点为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6)逸散层: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该层大气淡薄,气温高,分子运动快速,地球对气体分子的吸引力小,因此气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3.试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危害。4.水质的性状及评价指标有哪些?有何意义? 答:水
34、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包括: (1)物理性状指标:包括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依据自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推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2)化学性状指标:包括pH值、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等。依据自然水的化学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推断水质的化学性状及受污染的状况。(3)微生物学性状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状况。5.简述述饮水消毒的方法。答: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氯化消毒是化学药剂消毒饮用水中一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方法。供饮用水消毒的
35、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6.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答: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统称为光化学氧化物,具有剧烈的氧化作用。健康影响:对眼睛的刺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全身的影响;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7.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 答: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别净化3种。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特别净化: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8.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9.铊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答:慢性毒作用: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
36、四周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难受过敏。很快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10.简述饮水氯化副产物的来源、危害及对策? 答:(1)来源:在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化烃类化合物。(2)危害:很多饮水氯化副产物在动物试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多数流行病学探讨显示饮水氯化副产物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还有些探讨提示饮水氯化副产物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和早产以及诞生缺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肯定的影响。环境卫生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一、名词说明 1.环境卫生学(en
37、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是探讨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限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2.食物链(foodchain):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3.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指经汲取、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8、biogeochemicaldisease):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5.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实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6.逆温(temperatureinversion):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7.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养分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养分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
39、许多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8.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9.有机物的腐质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加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合成,最终变成腐殖质的过程。10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二、填空 1.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
40、三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2.我国目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用于饮用水的化学消毒方法是_. 氯化消毒 3.城乡规划卫生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城市规划法 4.过量的氟进入体内,可使大量的_沉积在正发育的牙组织中,致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导致氟斑牙。氟化钙 5.环境卫生学既是_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医学;环境科学 6.氡及其短命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 肺癌 7.室内小气候包括_、_、_和热辐射四个基本物理因素。气温;气湿;气流 8.住宅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_、_、_和噪声限制。保温与隔热;遮阳与采暖;通风换气 9.我国氟中毒病区分布特点,北方以_
41、型病区为主,南方以_型病区为主,交汇区大致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饮水型;燃煤污染 10.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_. 介水传染病(或水性传染病) 三、选择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A.清洁的环境、牢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消遣和休闲场所,便利市民沟通和联系 D.爱护文化遗产
42、、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养分、饮水、住房、收入、平安等基本要求 B 4.环境卫生学探讨的对象包括()。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D 5.引起“富养分化“的缘由是()。A.能量流淌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运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
43、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医学教化 网搜集整理 E.找寻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A.一般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A.6.6 B.5.6 C.4.6 D.3.6 E.2.6 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体自净的间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