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真菌性鼻窦炎CT.docx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真菌性鼻窦炎C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真菌性鼻窦炎CT.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真菌性鼻窦炎CT R47 B 1672-3783(2010)06-0108-0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证明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同时累及其他鼻窦。鼻窦内软组织呈结节状或肿块样增生,内可见气泡及点状、条带状钙化。部分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增生或破坏,常伴有鼻腔、鼻窦结构异样。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特征 真菌性鼻窦炎既往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临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2、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鼻窦真菌感染有增多的趋势。该病是由多种不同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的抗炎治疗无效。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单侧发病为主,临床表现有时与慢性鼻窦炎相像,简单引起误诊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报道误诊率高达47%。现对本院2000年1月-20008年1月间65例经病理证明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6-78岁,平均46.8岁;病程2个月-25年。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明。主要临床表现:鼻腔流脓涕52例,鼻涕带血或回吸性血涕伴臭味39例,头痛、头晕26例,鼻塞52例。
3、鼻镜检查:鼻腔脓血性分泌物39例,中鼻道黑褐色或灰黑色干酪样物23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3例,鼻中隔偏曲34例,中鼻甲黏膜糜烂充血3例。43例行鼻窦根治术,22例行鼻窦开放术。后均经病理证明为真菌性鼻窦炎。 1.2 检查方法:运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ual螺旋CT扫描机。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扫描采纳轴位,扫描范围由上颌窦下壁至额窦上缘,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 扫描范围由额窦前壁至蝶窦,分别采纳软组织窗,窗位/窗宽35/350和骨窗200/2000 视察。 2 结果 2.1 CT表现:6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表现为真菌球形成56例,其中上颌窦28例,蝶窦7例,筛窦9例,上颌窦及
4、筛窦同时受累5例,筛窦及蝶窦同时受累4例, 上颌窦和同侧鼻腔同时发病3例;CT表现为受累鼻窦内充以不匀称软组织影,密度较高,CT值4060 Hu,平均52 Hu,其中50例可见沙粒样、小条状钙化灶,全部患者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以前壁明显;有10例伴骨质汲取,以内侧壁明显,但残端均伴有骨质硬化。表现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5例,其中2例表现为单侧全组鼻窦受累,另3例为双侧全组鼻窦受累,CT表现为:窦腔实变,黏膜增厚,窦腔内匀称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密度明显高于四周软组织,伴有小点状钙化灶,CT值80110 Hu,平均92Hu;表现为侵袭性变更4例,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左
5、侧上颌窦,CT表现为:病变鼻窦内密度不匀称增高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可见明显骨质侵蚀破坏,同时伴有轻度骨质硬化,四周咽旁间隙密度增高,1例累及同侧眼眶。 2.2 手术及病理:术中见窦腔黏膜水肿,息肉样变及肉芽肿形成。窦腔内有黄绿色脓液和出血坏死,黑褐色干酪样物、霉菌团块及乳酪样团块,上颌窦自然孔道扩大,内壁骨质汲取及破坏。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检到真菌丝或孢子。术后细菌培育确定55例为曲霉菌,7例为毛霉菌,3例为白色念珠菌。 3 探讨 3.1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真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孢子被人吸人呼吸道,通过鼻窦开口进入鼻窦,并作为腐生物长期寄存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菌 鼻窦炎 CT 影像 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