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设计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其次课时)教学设计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其次课时)教学设计马新中学【设计思路】本课旨在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自然界中的转换;驾驭试验室制取O2、CO2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依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干燥和净扮装置,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解题意识,表达实力及分析问题的实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2)学会O2、CO2的制取并能进行对比;(3)学会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依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4)学会依据气体性质选择气
2、体干燥和净扮装置。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主动思索、主动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对试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建思维实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胜利,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O2、CO2的试验室制法;(3)试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4)气体干燥和净化。【教学难点】对气体进行干燥与净化,多功能瓶的运用。【教学打算】PPT课件【教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
3、3分钟小测,老师巡察,统一收好批改。学生独立完成对上一节课学问的巩固,为本节课学习做打算。课件展示:猜谜语,你行吗?探讨、回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入:谜语中提到的O2、CO2在空气中的含量稳定,那么在自然界中它们是如何实现循环的?回答引出考点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件展示:考点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视察、回忆学问复习、巩固。课件展示相关练习;提问、评讲。完成学案上对应的练习培育生对学问的迁移运用实力。设问:自然界中O2、CO2可以实现循环,那在试验室如何制取这两种气体并进行净化、干燥?课件展示:考点二学问网络气体的制取和净化视察学问网络引入考点二、让学生了解学问结构(一)氧气、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4、我们已经学习了试验室制O2、CO2的原理,请用化方程式表示出来。书写四个化学方程式。复习两种气体的试验室制取原理提问:试验室选择什么装置制取并验满、检验、收集O2、CO2?完成学案上对应表格、回答复习O2、CO2的验满、检验和收集方法。转折:由氧气、二氧化碳我们来归纳试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回忆,回答问题: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回忆两种重要的发生装置2、试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有几类?气体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课件展示相关装置图。密度;溶解度。排空气法(向上:密度比空气大,向下: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难溶或微溶于水)加深学问的记忆,培育学生对
5、学问的迁移和运用实力。课件展示相关练习,提问,讲解。完成学案纸上25题。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三)气体的净化气体净化的定义及常用于气体净化的试剂。跟随老师观看课件。投影:例题思索,探讨,回答训练学生对学问的运用实力(四)气体的干燥干燥的概念及常见气体干燥剂。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气体干燥装置,说说各自的干燥范围。跟随老师观看课件。通过试验装置加深学问的记忆,对装置进行视察,活跃课堂思维实力。课堂反馈:课件展示相关练习。提问,讲解。思索,完成练习,回答。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培育生对学问的迁移运用实力。扩展学问:多功能瓶的用途用哪些?装置展示。1、收集气体;2、洗涤(或干燥)气体;
6、3、测气体体积。提高学生的创建思维实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课堂总结跟随老师观看课件。总结归纳,加深记忆作业布置:学案纸上的中考链接。【板书设计】考点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考点二、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一)氧气、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二)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三)气体的净化(四)气体的干燥多功能瓶的运用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试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试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
7、、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学问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学问,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亲密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相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学问打下一个基础。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留意采纳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留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很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试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
8、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难点:试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留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探讨时,要主动参加活动与探究,探讨、归纳、总牢固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留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驾驭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
9、的主要方法之一。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视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驾驭图示有关学问,想象、推想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育空间想象实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中考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用途是历年来中考必考内容。预料今后中考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开放性、综合型题目会有所增加。特殊是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分析其用途,依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报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的考查将会快速成为热点,关于碳单组织及一氧化碳,今后中考命题会将其他气体或单质碳与一氧化碳组
10、合,比较其异同点,找出鉴别、分别、除杂的方法,或将气体燃烧,通过对其现象的视察、产物的检验,推断气体的组成,或运用关于新的单质碳及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探讨成果作为新信息,考查有关基础学问及运用学问的实力,试题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将会增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引入:钻石的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我们今日要学习的金刚石、石墨和碳60。讲解并描述: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物质的性质。板书:1
11、、金刚石、石墨性质比较金刚石石墨色态无色、透亮,正八面体形态的固体,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硬度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最软物质之一,光滑熔点很高高、耐高温导电不导电导电性良好导热无良好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高温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无定形炭物质用途活性炭净化多种气体、液体、防毒面具(吸附是物理改变)焦炭冶炼金属炭黑油墨、鞋油、颜料;鞋底、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填料,增加耐磨性3、碳60和碳纳米管新型应用材料小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课堂练习: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2、试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
12、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A、肯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肯定是碳元素的单质D、肯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其次课时)教学拓展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像,主要确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讲解并描述: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耀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简单起改变。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课堂练习:1、“钻石
13、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漂亮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肯定为单质?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状况)(1)充分燃烧(氧气足够):(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留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向下倾斜(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匀称混合 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碳还原金属氧化物C+MxOy=M+CO2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C+CO2CO 课堂练习:用过量木
14、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试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试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试验证明白碳具有性,试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讨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驾驭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缘由。3提高和熬炼学生收集加工简洁信息的实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试验、探讨、阅读、试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分析说明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加过程中,充
15、分让学生相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看法价值观1接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新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2通过探究活动,培育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依次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试验及相关性质比较三、教学难点探究试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四、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拓展复习引入:在学习了试验室制取氧气的试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试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6、(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收集装置的确定(1)排气法气体性质收集方法装置留意事项举例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水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盖玻璃片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CO2、O2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H2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导气管不宜深化集气瓶过长O2、H2、CO讲解并板书:一、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1、试验药品:固体药品:石灰石和大理石液体药品: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留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
17、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挡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限制。教学过程教学拓展(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收集方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假如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窑里,经过高温煅烧,就值得生石灰,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CaCO3=CaOCO、试验步骤()
18、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把反应装置固定好()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肯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检验是否集满拓展: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含有碳酸根化合物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课堂练习:、将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反应条件相同、气体收集方式可能相同、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比较CO2、O2的制法项目气体试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原料试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试验步骤验满O2CO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
19、化碳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2过程与方法(1)会对试验现象进行视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强化爱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一氧化碳的性质。三、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四、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复习引入: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性质用途状态固体干冰舞台效果、人工降雨、制冷剂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法收集溶解性可溶于水碳酸饮料二、二氧化碳的化
20、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纸花试验)22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2()22、二氧化碳能与炙热的碳反应 2(汲取热量)课堂练习:、燃烧很旺,通风良好的煤炉中常发生的反应有哪些?底层:22(放出热量)中层:2(汲取热量)上层:2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纳的方法是()、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把混合气体点燃、要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采纳的方法有。、抹墙壁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
21、钙,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墙壁渐渐变硬的缘由。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用途()促进植物的光和作用()制冷剂()人工降雨()温室肥料、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其次课时)教学拓展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老师有人用煤火取暖简单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试验在试管中加入簇新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视察血液颜色的改变。现象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老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
22、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峻时会危及生命。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探讨1在什么条件下简单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忧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假如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留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渐渐地向上飘。4因为一氧化碳无
23、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假如发生煤气泄漏,应马上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老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演示试验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视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试验作对比。现象:分析:沟通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教学过程教学拓展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提问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追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回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4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合物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