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第3单元 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第3单元 小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册第3单元 小结第一册第1单元 小结第一册第1单元小结本单元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本单元内容虽多,但在检测时,一般只出选择题或填空题,在此单元出大题并不多。考查只侧重对基础学问的驾驭,而且在政治史、经济史内容上所占比重较大。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应将下列内容作为热点: 1远古时期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不同状况,要有具体了解。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其中重点驾驭商鞅变法。 3先秦时期的绚丽文化。重点了解孔子、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当时领先世界的成就。 本单元内容头绪多、时间长、跨度大,但相对简洁,学习时可以
2、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留意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夏、商、西周的经济状况。相识到从运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从运用木棒、石器到青铜、铁器,反映了人类折服自然实力的提高。而随之提高的还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 其次,要重视两个过渡,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弄清晰过渡的缘由、状况,相识到这种社会开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比较典型。 第三,要留意到文化思路的成就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尤其是领先世界的成就,相识到这些成就的产生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孔子、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我国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屈原的
3、诗歌则充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显能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处于() A原始人群阶段B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C母系氏族公社阶段D.奴隶社会时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 4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世袭制禅让制宗法制分封制 ABCD. 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 6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先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8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记录的天文学家是
4、() A鲁国的B晋国的C齐国的D.秦国的 9下列依据孔子言论整理成书的是() A春秋B诗经C尚书D论语 10下列观点属于墨学家派主见的是() A反对掠夺斗争B主见民贵君轻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D.主见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二、材料分析题 1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中的“李太守”和“伯禹”各指的是谁? 李太守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 潜能测试 三、问答题 12孔子在教化上的成就有哪些? 1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显能测试: 1A2B3D4C5C6C7B8B9D10A11李冰。大禹。主持修筑名闻世界的都江堰。 潜能测试 12教化对象:兴办私学,
5、广收门徒;教学方法:留意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常常复习;学习看法:老醇厚实。 13内容: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纵横世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嘉奖耕战;建立县制。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 第一册力 中学物理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章力 第一课时力重力 教学目的 学问目标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能作力的凰示和力的示意图. 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分各种实际力的类别. 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6、,能确定质量分布匀称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思路方法目标 分类方法.(力的分类,矢量和标量) 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力的物质性是各种形式力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而且这两个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相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肯定的效果,它只能从受力物体上体现出来,而且这个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联系,力的图示能精确地反映某一个力三要
7、素状况. 地球四周的物体,总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它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 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看,这个作用相当于作用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整个物体的重力作用点.亦为物体的重心.上述处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的应用.用悬挂法找重心,要留意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薄板状物体. 教具 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水盆、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 教学过程 探讨引入 师:请阅读p新教材,共同探讨下述问题:什么是力?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力?并举例说明. (为了加深对力的相识,分清力的种类,性质.驾驭力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本章我们将系统学习力的学问) 新课内容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离
8、开物体而存在【演示】手和弹簧、水和木块. 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演示】线悬挂重物 师:力是个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个力? 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演示】木块浮于水面 (要完整反映一个力,必需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晰,这可用图示法)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详细到:先定力的单位标度 再画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终标出的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力的种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
9、力 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师: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首先探讨重力。 重力 重力就是重量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阅读p明确两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mgg=9.8N 师:下面探讨重力作用点问题 重心 质量匀称分布,形态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质量分布有关。【演示】悬挂法可确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 置(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巩固练习 组织探讨下列习题(略) 作业 复习课本内容p1p5 思索课本练习一第题。 、题做在练习本上。 其次课时弹力 教学
10、目的(学问目标) 知道什么叫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如何显示微小的形变. 学问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缘由. 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是弹力.并能确定压力,支持力,拉力的方向.依据二力平衡确定弹力的大小. 能正确分析详细实例中弹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能用力的图示(示意图),正确画出弹力. 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缘由,难点是常见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定性了解弹力.然后引出形变和弹力概念,并通过演示试验加以说明.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对常见弹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详细探讨方法是:从感性相识动身,上升到理性相识,再通过试验验证并进行详细运用. 从力的物质性相识弹力
11、.它存在于两个干脆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大小由形变程度确定,形变程度圣要由外部条件改变而改变,属被动力. 弹力归纳为五种模型(绳、杆、面、球、轴),给学生供应举一反三的条件,促进学问的迁移. 对弹力的分析可以两个不同角度去探讨,即从定义动身或以现象动身,这也是思索和解决问题的两条思路. 推断弹力方向应留意到接触处的状况:平面产生或受到的弹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上某处的弹力垂直于曲面在该处的切面;某一点处的弹力垂直于它的接触面的平面(或切面)的切线. 教具 弹簧、小车、竹片、粘有海绵的木板、木块、盛水玻璃瓶和反射法显示微小形变演示装置. 教学过程 视察试验引入P7显示微小形变要求学生视察
12、:用手压椭园玻璃瓶短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改变,再用手压椭园玻璃瓶长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改变.它们的改变有何不同?为什么?手压玻璃瓶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此力有何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板书课题弹力 【再视察以下三个试验】被拉伸的弹簧使小车向右运动. 向左运动的小车使弹簧压缩. 弯曲的竹片使小车向前运动. 将视察的现象填入下表 试验 小车发生的现象 弹簧或竹片发生的现象 师生共同探讨 什么是形变?定义:物体的形态或体积的变更.常见形变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阅读课本p5-P6说明上述三个演示试验中的形变和弹力. 弹力的产生定义.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施力物体和受力
13、物体. 师问:小车有形变吗?微小形变演示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P6 师生探讨说明:桌面受到手对它的压力作用,桌面发生了形变. 请同学说明引入新课时演示玻璃瓶试验: 由于手指肌肉发生形变,要想复原原状,手指对玻璃瓶有力的作用.手指发生形变,是施力物体,玻璃瓶阻碍手指复原原状,是受力物体. 玻璃瓶受到手指对它的弹力作用后,体积发生了改变,导致细管中水面发生改变,这也是显示微小形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分析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支撑面的弹力绳的弹力杆的弹力方向的推断 分析弹力的方法从定义动身从表现出的现象动身 巩固练习 (1)分析静止在竖直弹簧上物体们m受几个力作用?m的施力物和
14、力的性质.画出弹簧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细系住气球时气球静止在空中,细蝇所受弹. 作业 复习课本内容 思索练习二题 练习二题做在作业本上. 第一册弹 力 教学目标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驾驭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试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试验,请同学们留意细致视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
15、这二力平衡。) 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干脆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试验接着提问: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干脆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干脆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
16、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探讨,然后总结。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探讨,总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它由弹簧本身所确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
17、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觉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探讨。作业本上写(2)(4)。 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一、学问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2:运用牛顿其次定律探讨超重和失重的缘由。二、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三、德育目标: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教学难点: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教学方法:试验法、讲练法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8、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胜利以来,人们常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超重和失重:(1)用投影片出示思索题组1: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2)实例分析: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假如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b:
19、分析题意: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其次定律,应当把人作为探讨对象。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其次定律得:F支Gma则:F支Gma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c:问:假如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F压F支mg500Nd:比较前边两种状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
20、的运动状态有关。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那么:在什么状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2:总结得到:(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更,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3、用类比法得到:(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
21、(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更,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巩固训练: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状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A:升降机匀速上升;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5:解答本课上的思索与探讨:三、小结:1:叫超重;叫失重;叫完全失重。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改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四、作业:课本练习六五、板书设计: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