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详细,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安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爱好。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索、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加和全程参加。在教学中,适时地支配自学环节,激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沟通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
2、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老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爱好,所以许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美丽,想象丰富。但依旧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我想这种差异是很难消退的,只要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算是比较胜利的了。 峨眉山月歌的学习也参照了上面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解疑,理解了诗意。然后重点抓住一二两行诗句让学
3、生想象描写的景色,书面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比较敏捷,学生也能激发想象力和创建潜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的教学始终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孩子们的预习也打算得非常充分,课堂沟通的时候,也很热情,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或课堂探讨习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怀疑的是做习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殊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状况:一是自己
4、不能组织连贯穿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如补充习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殊关注的一点。 古诗诵读:悯农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晰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夫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支配:课时 教学过程: 1、启
5、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夫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夫除草、松土)。 农夫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挚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视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知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夫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
6、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夫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细致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夫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夫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夫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夫辛苦劳动的
7、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晰,说通顺。) 、指导朗读。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夫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敬重农夫伯伯的劳动,疼惜粮食。) 、平常你是怎么疼惜粮食的?(正面教化学生,表扬学生中疼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夫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敬重农夫伯伯的劳动,疼惜粮食。 1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春雨、春晓。据我了
8、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娴熟背诵春晓。然而,古诗的学习,仅仅做到娴熟地背诵那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所以,学习古诗,老师应带领学生从感性相识走向理性相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 读诗题,我们就感受到了无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让学生流露出对春雨及春天的宠爱之情呢?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古诗词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课堂教学中,老师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全诗读正确流利。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
9、引领学生逐句诵读领悟。读第一首可抓住“好”、“知”、“当乃”、“润”、“潜”、“细”、“无”等字提示学生留意;读其次首抓住“不觉”、“到处”、“啼鸟”、“多少”等词语让学生读好。 本以为二年级的孩子想象肯定非常好玩,可是说话练习中发觉很多孩子思维定势了。可能是设计的练习框住了他们的思路了吧。 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池上这首诗中,我引导学生图文比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出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讨沟通,为学生供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化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缘由、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小儿垂钓一诗,在探讨“蓬头稚子”时,学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学生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还联想到上学期学过的维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头垢面”一词;有的说“蓬头”一词写出了农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饰,头发蓬乱的原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发觉文中的插图上,垂钓的小男孩头发梳得很整齐,他认为“蓬头”就是头发蓬松的意思。我对他们的理解一一赐予确定,特殊是最终一个同学,我还告知她,古时候男的到了肯定的年龄都要把头
11、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明显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入诗境,品诗情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的特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备的艺术形式”的诗歌,最能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的便是“诗境”! 一、悟情 课文所选两首诗明白如话,但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诗人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之遗恨;对儿子没有别的叮嘱,却只吩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知他。这是何等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 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
12、那样激烈不已,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从今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悲苦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今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由此可见,陆游的“悲之切”和杜甫的“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剧烈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不怜悯感,培育、涵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自悟 本课的两首诗在语言上并没有什么难懂之处,所以,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依靠工具书查阅注释,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诗意。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让学生说说杜甫“喜欲狂”的缘由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兴奋、喜悦。再如示儿一诗,让学生初读诗句后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诗句中能够体会到的,等
13、等。 三、读背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古代诗歌语言,体验诗人情感,培育学生语感,进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2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第七册中支配的最终一课古诗两首,作者分别是宋代的王安石和唐代的柳宗元,两首诗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教学古诗,还是和原先一样,先预习,再以学生自学、沟通自学成果为主。 一、预习 还是要求孩子们尽量自己自学,根据提出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古诗预习以理解字词和诗句为主,可参考各种资料,有不能完成的可以作个记号,待全部预习完,可回过头来再思索。提出“尽量自己解决”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养成自己思索、主
14、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学习 课堂中应当有孩子们的思索、沟通、合作、探究的火花。这两课时,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孩子们,首先沟通预习状况:字词意思、诗句意思、生字笔顺、生字组词。有不明白的我进行引导、说明。最终给孩子们腾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对字词意思和串联起来的诗句意思进行消化。 在理解的过程中,发觉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新年的新气象有自己的理解,对江上雪景有自己的描述,总的说来比较顺当。但是少数孩子对古诗字词的理解还不够敏捷,还不会瞻前顾后进行理解。 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反思 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学生早已能背诵,通过各种渠道也基本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
15、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课堂上,我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使图文比照了起来。先让学生看清图,也就更能理解了“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等,看着赏心悦目的美景,诗人便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了。学生很简单体会到诗人的那种喜悦心情。再引导学生看其次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调和形态完全不一样,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然后再来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一喜一悲,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这时,我适时地点拨:环境的烘托,也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心境。接下来,再来读一读山行,你能想象出那副画面吗?(曲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
16、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枯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最终,让孩子们通过高声吟诵,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意!我想:绵绵诗情也会像一股溪流涌进孩子们的心扉吧! 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中国人历来是喜爱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诗两首中也支配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呈现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开心心情。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
17、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觉。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查字典、小组探讨等方式让学生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漂亮。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绽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肯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学目标 1、相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8、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挚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挚友一样也特别喜爱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老师就和小挚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精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二、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留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三、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19、领读) (留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方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四、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漫步 五、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视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留意必需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20、。 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今日一节课,学生们把两首古诗轻松地学完了,我和孩子们同样享受着提前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我按着“学程导航”的教学设计,在课前支配了学生预习,让学生结合前几天的晨诵把诗歌背出了。另外也让他们尝试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有了这样的预习基础,这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学通过与伙伴沟通、碰撞来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效果还不错。 主要环节是这样的:课始,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学习古诗的几个环节,并板书在的黑板上: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读诗文,勤积累。接着,小组合作,沟通自学心得,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相识,第
21、三,提出怀疑,大组内沟通。最终,拓展背诵,深化相识(与春天有关、描写儿童的诗句)。 反思: 我们的学生不是以“零学问”状态走进课堂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走进诗歌,也找到了和诗歌进行沟通的物质打算。假如老师以为地霸占课堂,学生哪里还有自由度,哪里还能散发才智,成就生命的成长的呢。 作为老师,应当多考虑些为学生学习做打算的学问,一味的授予,他们还不肯定接受得了。 悯农二首(其一) 悯农二首(其一)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相识“粒、夫、饿、死”4个生字,相识部首“食字旁”。2通过老师范读或跟着录音,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3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懂得敬重劳动者,酷爱今日的华蜜生活。
2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相识4个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难点: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懂得敬重劳动者,酷爱今日的华蜜生活。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打算听录音,朗读古诗,圈诞生字。教学流程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师:小挚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悯农二首(其二)的这首古诗吗?能背一背吗?这首古诗让你懂得了什么?生:农夫伯伯真辛苦!生:我们要疼惜粮食!师:是啊!农夫伯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日我们要学悯农的第一首。2出示课题。二读通古诗,学习生字。1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示:春种和秋收图。师: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吟诵古诗。师范读古诗。师:
23、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季节?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你们刚才说的内容,诗人李绅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学习生字“粒”。谁有好方法记住它?诗中说“一粒粟”“粟”就是一种谷物,去壳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们吃的“米”差不多。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粒”?(一粒糖,一粒纽扣,一粒石子儿)师:是啊!凡是小而圆,颗粒状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上“粒”。(2)理解古诗意思。师:你们看,农夫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到了秋天,就会有很多收获,他们收获了什么啊?生:粮食。师:是啊!“万颗子”就是指很多粮食。朗读这句,边读边想,为什么春天种下的
24、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啊?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师生相互诵读古诗,体会农夫的辛苦。师引:农夫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生读:春种一粒粟师引:经过农夫伯伯的辛苦劳动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师引:到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生读:秋收万颗子。2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1)学习“夫”“饿”“死”。夫:与“天”区分。饿:学习新部首,食字旁,积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死:找反义词:活。(2)看秋收图,师讲解:尽管四海之内(也就是天下)没有荒废的耕地,但是全部的粮食都被当时不劳动但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夺走了,虽然农夫一年到头辛苦劳动,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3)带着怜悯
25、农夫的心情朗读句子。三巩固生字,背诵古诗。1对对子。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老师刚好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农夫犹饿死:仍旧还有不少农夫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教学效果反馈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诗时,我通过让学生看春种和秋收的画面,加入锄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农夫的辛苦。其次句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通过讲解,让学生朗读表现农夫的可怜以及对他们的怜悯。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
26、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剧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迫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 对于古诗教学,理解诗意是重点,感悟诗情是难点。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化地体会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课堂上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依据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杜甫或背诵杜甫的诗。在学习其次句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我引导学生联系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比较一下这两个“泪”的不同,从而知道这是一种喜悦的泪、悲喜交集的泪、喜极而泣的泪。在沟通“却看妻子愁何在”这一句时,我
27、还是引导学生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进行对比理解:从今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在读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从剑外到洛阳的千里迢迢,想象诗人的思绪。再用李白的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家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看到了一个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收复失地的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网打尽,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剧烈的爱国之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 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