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豆子》教案设计.docx
《《数豆子》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豆子》教案设计.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豆子教案设计数豆子导学案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数豆子(教材45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一碗豆子(可以是黄豆、绿豆等) (1)你估计有()粒;其他同学估计有()、()、()粒呢? (2)先数出10粒,比较一下碗里剩下的和数出的10粒个数上有什么不同? (3)你采纳()粒几粒数的方法来数碗里的豆子? (4)你的估计正确吗?() 活动二:数位的意义 (1)小组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另一个同学读出计数器上的数; (2)请第三个同学在计数器上拨数:28、32、14、56; (3)
2、8表示()个一,2表示()个十,读作(); (4)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表示几个(),其次位是(),表示()个十。 活动三:100以内数的写法。 (1)计数器的十位上有3颗珠子,是3个();个位上有6颗珠子,是()个一,读作()。 活动四: 35、23、93、59、73、56、58、63、83 请帮我把十位上是5的数填到这里() 请帮我把个位上是3的数填到这里() 活动五: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3,这个两位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六: 给小动物编序号,小动物的号码是由3,8,7,0组成的两位数,快来写一写吧! 小猫(),小狗(),小兔(),小
3、马(),小鹿(),小熊(),小鸭(),小猪()。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经验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写100以内的数。 2.实力目标: 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老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状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沟通展示 沟通5分钟,重点沟通不会的学问点。 展示25分钟,每组依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仔细评,老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留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豆子学案 一年级下册数豆子学案 教学目标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在活动中培育数感。培育初步的估计意识。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具打算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日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日我们看谁会思索、会视察、会从玩豆子中发觉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相互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留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
5、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立刻停止了。 (老师要走近学生,留意用主动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活动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快乐,我也想抓一把豆子。(老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老师不做评价。(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3)沟通数的方法。 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老师边说边抓),数一数究竟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 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
6、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依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沟通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老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活动三(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一)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沟通。(2)全班沟通。 (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须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 法估计。两人一组,装满一
7、小桶豆子,想方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精确。 沟通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沟通。(2)全班沟通。 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活动四通过嬉戏,激发学生读、写数的爱好)(一)拨数嬉戏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 全班沟通。(老师留意抓住对特殊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 相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 (二)猜数嬉戏 1全班一起做猜数嬉戏。(1)在你的纸上静静写一个两位数。 (2)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3)老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 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 活动五增加学生主动的情感体验)谈谈你
8、对这节课的感受。 100以内数的相识教案设计 100以内数的相识教案设计 一、学情分析 如何设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复习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想,基于学习者分析而设计的复习课才是真实、有效的,我们应当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为此,我们对46名学生进行调研。我们主要想了解学生对复习课有哪些印象、期盼,以及本单元学生的难点在哪里。 1.一、二年级是怎么上复习课的 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过做书上“整理与复习”,做试卷,或者老师带领总结易错题等方式上复习课的。追问:这样上复习课有收获吗?学生恳切地回答:有收获,但是没有意思,得强迫自己听讲。 2.学生对复习课的期盼 有82.2%的学
9、生希望复习课是好玩的,能够在玩中学;有20%的学生希望在复习课中有更大的收获。学生的回答反映出复习课的问题:味同嚼蜡、重复练习、没有挑战。当问到“你准备如何复习除法这一单元”时,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通过做易错题的方式去复习。不难看出,学生还是有复习方法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认可且传统的一种复习方法。我们还了解到,学生不喜爱看课本,也不知怎么进行自主复习。 3.除法的难点 我们给出了8道测试题,测试结果如下: “100以内数的相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7206=120”这道题的错误率最高,有8人出错,其中有5人在余数的0上出现写错的现象,1人口诀错,1人报错数,1人个位没有写商。可以说,学生除法的算法
10、驾驭得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觉得这节课要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几个转变:从重学问到重方法,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重结论到重发展。 二、实践探究 1.从重学问到重方法:在读书中体会典型例题的价值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觉本单元的每一道例题都是有其特点的。我们设计了“例题梳理”环节,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7道例题作为本节课的探讨载体。学生通过初读,读懂每一道例题的内容和方法;再读,读出例题之间的区分和联系。通过从头到尾对例题的研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学生理清学问脉络,学会分析归纳、整理复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正确计算的实力,同时体会到学习学问由厚(形式)到薄(本质)的过程。
11、 【实践】 活动一:典型例题梳理 今日,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六单元。 (1)展示典型例题 呈现7道例题,明确学习内容 沟通难度等级,体会排列依次 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一共有11页。我们只用7道例题就可以代表了,这说明编书的叔叔阿姨在出题时是经过仔细考虑的!这7道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2)典型例题之间的区分和联系 聚焦0占位 首位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小结:我们发觉0在商的中间、末尾出现,或者是在首位隐去,尽管它们的位置是不同的,但道理是相同的!这就再次提示我们,在探讨一个问题的时候,通过探讨内在联系,能够透过现象发觉本质。 2.从重教到重学: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自
12、主复习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亲身实践”是“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沟通中发觉。但是,我们提倡的自主,绝不能变成自由。这节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学问、技能和阅历相对不足,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大多不太明白,这时就须要老师发挥主动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制作了一张学习单(见下图),通过“想一想,填一填”的方式,让学生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学习单中,明确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并依据自己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最终,用彩笔标出哪些题在什么地方简单出错,并写一句话提示自己,以此
13、完成初读例题的目的。接下来,再次视察这7道例题,思索例题间的区分和联系,反思本质,以此完成再读例题的目的。学习单的最终一栏是留给学生自主出题运用的。 第六单元除法学习单 想一想,填一填: (1)自主看书P54-P64,将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填写在下表中。想一想,每个例题主要学的是什么? (2)依据你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 (3)哪些题在什么地方简单出错,请你用彩笔标一标,写一句话提示自己。 “100以内数的相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3.从重结果到重过程:重温分物的过程,体会算理和算法的一样 在“除法”新课的学习阶段,我们已从学生的实际动身,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懂算法又能明算理。在复习
14、课上,我们又该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复习算法又能复习算理呢?我们设想,借助“旧”竖式这一特别情境,让学生再一次重温分物的经验,感受算理与算法的一样性。通过视察、比较,学生发觉“新”竖式省略的是书写步骤,保留的是分物的道理。 【实践】 活动二:重温分物的过程 1.出示6123=204 (1)出示两种竖式,感受区分和联系 “100以内数的相识”总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建议: 借助学过的竖式或学具,你能看懂右边的“旧”竖式吗? 可以用你手中的笔圈一圈、连一连,来分一分小方块。 说一说两个竖式的相同和不同。 (2)对比算法,明确算理 (3)全面感受现代竖式的发展历程 小结:是
15、啊,先分百位,再分十位,最终分个位,直到分完为止。驾驭了这个道理,全部的除法问题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4.从重结论到重发展:自主出题,体会本质的延长 当学生体会到学习学问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后,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设计了“自主出题”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体会到由7道典型例题所浓缩的这一道例题(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我们利用这一道例题代表的意义,可以自主地写出很多不同的除法练习题,再次经验学习学问由薄到厚的过程。更为珍贵的是,学生很喜爱这种自主出题的形式,这些计算题显现了他们对学问的理解,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加剧烈的胜利体验。 【实践】 活动三:仿照例题,自主出题
16、1.易错题错因分析 2.自主出题 3.沟通共享 小结:自主出题是巩固所学学问特别有效的一种手段,但光练还不行,我们还要分析错因找到对策。 全班沟通。 师:通过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其实,学习就是要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的过程。看来,你们已经对如何复习有一些想法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验运用数的学问进行达和沟通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培育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
17、 、数位、基数 、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 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给每组发一袋豆子) 今日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视察、会思索。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相互合作,相互谦让,还要当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 活动规则: 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准备怎么数? 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 子,假如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
18、子。 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 老师小评。 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特别开 心,同学之间合作的特别开心,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特别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活动二: 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 你们数得真快乐,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老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
19、行估数 。 老师巡察,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 的数,拨好后小组间相互看看拨得是否一样, 各小组的组进步行监督 ,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 学生 在计数器上拨数,老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 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学生在纸上写数,老师巡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 老师赐予评价。 练习拨数、写数。 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说明一下这个数? 学生汇报: 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写一 写“22”。 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
20、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依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 一试。(“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沟通。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今日学了许多学问,信任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沟通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教案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实力。 3在教学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豆子 豆子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