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箫鼓钢琴曲.docx
《夕阳箫鼓钢琴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夕阳箫鼓钢琴曲.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夕阳箫鼓钢琴曲 摘要:在诠释中国钢琴作品时,要充分表现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使演奏的音色具有肯定的民族性,演奏者除了需强化技巧训练,使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外,还应对音色给予丰富的联想,并且贯串于音乐表现的始终。本文从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历史衍变,演奏中的音色联想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钢琴曲夕阳箫鼓音色联想 黎英海先生曾经指出:“就乐器而言,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不同的演奏法、不同的触键、不同的踏板用法以及音区、音量等等方面的对比,完全可以产生不同音色的联想。像弹夕阳箫鼓时,演奏者的脑子里应当有笛、箫、琴、筝、琵琶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这一观点对于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一、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历史衍变 有关夕阳萧鼓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姚燮编写的音乐论著今乐考证中。最早的乐谱记载是浦东派琵琶宗师鞠士林所传的闲叙幽音(亦称鞠士林琵琶谱),此时的夕阳箫鼓共有7段,无标题。现今资料中标题的首次出现是在陈子敬琵琶谱中,出现了七段标题:“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1895年,平湖派传人李芳园将夕阳箫鼓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曲名改为浔阳琵琶。并将结构由七段改为十段,每段都加了极为雅致的标题:“夕阳萧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
3、阳影里一归舟”。在曲调上精工雕琢,繁加花音,成为士大夫阶层所观赏的乐曲。 20世纪初,琵琶演奏家汪昱庭对李芳园的曲谱做了较大的改编,曲名改为浔阳夜月、浔阳曲,甚至复原为夕阳箫鼓。删掉了李芳园谱中许多纤巧柔弱的繁音花指和长段捺音的弹法。 1923年,上海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改为丝竹合奏,同时依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春江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拟定了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颂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乃归舟”、尾声。 1972年,黎英海先生参考了多种版本的琵琶曲谱、合奏改编谱以及音响资料,将此曲改编成为钢琴独奏曲夕阳箫
4、鼓,并在琵琶曲的十段标题的基础上改编为十一段主题,分别为:“江楼钟鼓”、 “临水斜阳”、“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颂晚”、“回澜拍岸”、“挠鸣远獭”、“钦乃归舟”、“ 临江晚眺”。 二、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色联想 钢琴曲夕阳箫鼓以美丽清爽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变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秀丽的江南景色。它在旋律的写法上,大量地仿照了笛、箫、琴、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特点,或暗淡悠远,或牢固挺立,或清亮高远,或虚实有别,给人们呈现出一幅幅诗一般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因此,演奏此作品时,演奏者应对其进行丰富的音色联想,这种音色联想要求有:其一,必需建立在演奏者对
5、中国民族音乐基本常识的相识之上,也就是演奏者的脑海中应“存留”有笛、箫、琴、筝、琵琶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其二,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脑海对作品先形成一种画面感,然后再把这种感受和联想传递到指尖,做到 “意在指先”。 第一段,江楼钟鼓。速度为散板,描绘了夕阳西下,江楼上鼓声响起,伴随着江面传来的阵阵箫声,拉开了浔阳月夜的序幕接着,一闪而过的琶音及颇具起伏感的乐句犹如琵琶在弹奏。之后,空五度和弦的反向琶音齐奏是仿照古筝的音色。最终,仿照箫的音色奏出了悠远、纯净、质朴的乐句,把我们带到了钟鼓齐鸣、夕阳西垂、波光粼粼的景色当中,形成一幅“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的山水画。 其次段,临水斜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夕阳 钢琴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