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x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实践活动,相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实力目标:在视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情愿和同伴进行合作沟通;乐于用学过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视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视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
2、单位有哪些?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谁能说一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讨新知: 1、猜一猜: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你有方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探讨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老师巡察,加以指导) 3、全班沟通: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
3、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索,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索,并组织语言
4、打算沟通,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口头回答: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85毫升=( )升 5.36升=( )毫升 5、补全表格,接着填写: 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厘米10面积平方米、()、平方厘米100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1000 (通过汇报,使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页练一练第题。(选取其中的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思索的方法与过程。) 、a、课本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
5、老师应赐予确定和激励。) b、课本页练一练第3题及第4题 对于第题启发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留意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提示: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学问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实行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
6、积单位,先通过试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视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验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终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到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阐明: 1、学问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相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
7、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育学生的视察、动手实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索、探究、沟通,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经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爱好深厚; (3)学
8、生小组协作的实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实力不强; (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策略: (1)故事激趣策略:采纳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自主学习策略:采纳试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实力,采纳学生动手操作试验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 (3)合作学习策略:采纳小组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协作实力。 教学资源与设计: 教具学具: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4个1 cm3小正方体模型 , 1cm3的正方体模型,1dm3的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
9、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情愿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理念: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初步建立体积概念表象。】 2、试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好吗? 生:好! 老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其次个杯子,让学生看会
10、出现什么状况,为什么? 生1:其次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其次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设计理念:通过试验,让学生明白石头占据水的空间的道理。】 3、揭示体积。 师:对,其次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问:这两个石头谁占的空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个占的空间大些? 生:大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怎样用试验证明呢? 生:把两个石头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个试验给大家看好吗? 生做试验,其他学生视察。 师: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大小两个石头占的空
11、间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试验,明白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实力】 师出示下面的课件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生:电视机占的空间最大,手机占的空间最小。 师: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其次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再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生:(一一推断)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设计
12、理念:让学生通过视察、思索,比较,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创设冲突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视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出示课件: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辩。(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设计理念:老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觉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究竟谁大谁小?老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出示课件), 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
13、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干脆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像计量长度须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须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须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精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书本,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汇报: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可以分别写成cm3、dm3、
14、m3。 三、体验感知,相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探讨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 cm3 究竟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 师:请你们找找,四周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15、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4: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5: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象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猜: 几个同学用身体演示大小1 m3的物体。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操作试验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亲身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育了学生的想象实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
16、联系】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摆小正方体,摆后汇报。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设计
17、理念: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相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展示)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 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 一堆煤的体积约250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 ) 3、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4、练习:完成课文第44页练习七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讲评。 五、课堂总结,体验胜利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最胜利的是什么? 生1:我知道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确定一种测量标准。 生2:我知道了
18、什么是体积。 生3: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今日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学问,我也很兴奋。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今日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视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日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 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探讨等赐予刚好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实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能主动主动发言,在小组活动中,体现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些后进生在本节课的
19、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参加性比较强。通过测试,学生对本节学问驾驭得很好。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它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学问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注意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试验视察相结合,努力培育学生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爱好。 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在教学一起先,我抓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
20、乌鸦从刚起先喝不到水到最终喝到水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通过试验演示,让学生视察发觉到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而导致杯子不能把水全部倒完的道理。并通过视察物体(电视机、影碟机、手机),让学生比较它们所占空间大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意学问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干脆告知学生,而是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比较相近的两个长方体),较难视察出它们体积的大小,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长方体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得出要想精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觉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北师大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案 体积 单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