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影响.docx





《2022年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摘要: 采纳中西对比的方法,从中西传统法律教化各自的历史命运和地位等方面考察中西传统法律教化的差异性及其对中西法系和社会各自不同的影响,从而揭示近世中西不同命运的必定性。 中西法系根植于中西不同的社会,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究其缘由非常困难,既有经济方面的缘由,也有政治制度和社会层面等方面的缘由。但通过对中西传统法律教化历史命运与地位的差异性对比来考察其对各自法系和社会的影响却几无问津,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究。 一 假如说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正统教化是明媒正娶和登堂入室的正品夫人的话,那么中国传统法律教化却始终是婢女和丫鬟了。之所以如此形容,是因
2、为中国传统法律教化的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地位所确定的。 (一)从先秦到两汉时期中国传统私人法律教化的初发,官方法律教化发而不达。中国传统法律教化最初萌芽于夏商周三代。由于当时实行“学在官府”,所以法律教化已埋没在官府教化之中了。春秋战国社会的大动荡大改变和思想文化百家争鸣使得“学在官府”的官方教化一统局面被打破,私学崛起,私人法律教化也由此萌启。从实施私人法律教化角度讲,孔子当属第一人。但特地以法律为内容实施教化的应为稍后于孔子的刑名之学的创始人邓析,其“与民之有狱者 ,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襦裤而学讼者,不行胜数”邓析之后,李悝和荀子等人也创办过私人法律教化。春秋战国时齐国创立的“稷下学宫
3、”,云集了诸子百家,闻名学者如孟子、邹衍、荀子、慎到等都曾在此讲学。慎到等人属于法家,法律教化所占一席之地也可由此想象了。总之,中国传统法律教化在先秦处在官私学并举萌发状态,而官方法律教化则埋没在正式的“六礼”、“八政”之类的统治技能和道德教化之中,发而不达;私人学徒式的法律教化虽已初发,尚不成大气候,其正式产生还在秦汉时代。 秦统一后实行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措施和制度,推行法家一家学说,不仅严刑峻法,而且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国策,4禁绝私学,垄断教化和法律教化。在中心,从各级官府中选聘官吏教授法律、法规,培育执法人员;在地方上,以“三老”掌教化,欲使人人都学法、知法、遵守法律。但
4、秦王朝国运短柞,二世而亡,秦官方法律教化也就昙花一现了。 西汉中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之策,儒家经学教化通过中心、地方两重教化体制渗透下去,汉代法律教化由此在教化内容上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即法律学问的儒家化。诸家经学大师往往用儒家经义来说明当时的法律条文和立法本旨,即以经注律、以经释律,经义与法律注释学的结合,后来产生了律学。于是汉代私家法律教化特殊兴盛发达,出现了颖川的郭氏、沛国的陈氏、河南的吴氏及两代出任汉朝御史大夫的杜周、杜延年父子相承等极有影响的法律教化和司法官宦世家。而汉代官学中法律教化则相形见拙,甚至依附或沉没于经学教化中,这种状况始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才
5、有所改观。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法律教化的初步发展与奠基。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传统法律教化有了初步发展,其表现为:第一,针对汉代律学家各成一派、各有是非所带来的司法混乱局面,三国时魏明帝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这就使私家法律注释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司法文件,同时使儒家思想即“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规范进一步渗透到封建司法、立法领域中来,从而也使儒家思想坚固于中国传统法律教化的核心主导地位。其次,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作为注释晋律的特地著作张斐律表和杜预律本的出现,表明律学已成为依据经义原则探讨详细法律问题的独立学科,从而大大推动了对于法典体例、刑法原则、刑名诠释等古代法
6、律理论探讨的纵深发展;而且这个时期相对发达的官方统一的注释律学为后世的法律教化起到确定性的奠基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教化的黄金时代唐宋官方法律教化的元典唐律疏议和宋刑统(唐律疏议的翻版)大多沿用且发展晋代张杜的注释律学。第三,官方专业法律教化机构起先设置。三国魏明帝在颁布新律的同一年接受批准了尚书卫觊之奏,在中心最高司法机关廷尉之下设置律博士1人,位于6品中中,其职责是特地负责对地方行政官员和狱吏教授国家的法律和法令。但律博士从两晋到南北朝由六品降到九品,其地位走下坡路,而比起汉代来说终归从无到有,且这些律博士官职设于中心专职司法机关廷尉(北齐时改称大理寺)之下,他们既探讨法律、教授法律,又参加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西 传统 法律 教育 历史 命运 地位 差异性 及其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