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docx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国开(中心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排序版) (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29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2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4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6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7年6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2019年1月试题 答:(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酷爱生活,乐于
2、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限制心情,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华蜜感的有效策略。2013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华蜜感的有效策略。2015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华蜜感的有效策略。2020年1月试题 答:主观华蜜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足度、高水平的主动心情和低水平的消极心情为特征的主动心理状态。 增进华蜜感的有效策略: (1)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密切关系; (2)多接触带来主动心情的自然环境; (3)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 (4)适度休闲;
3、(5)正确对待得与失。 结合生活实际,对以上5种策略进行合理恰当地论述分析,给7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情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论述友情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1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论述友情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7月试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论述友情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7月试题 答:友情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供应密切和帮助,在友情关系中,双方相互宠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友情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供应社会支持。详细来讲,友情在儿童发展中
4、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情可为儿童供应情感支持; (2)友情可以为儿童供应更多的玩耍、交往和消遣机会; (3)友情可以为儿童双方供应参照榜样,为儿童供应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 (4)友情可以为儿童供应社会支持和牢靠的同盟。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2011年7月试题 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试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探讨。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
5、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原来的无关刺激在肯定条件下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铃声。 在生活中有许多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溢“激情”,它们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之间相联结。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来探讨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供应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杠杆一被压动,食丸便滚进食盘。在试验中,动物无意中遇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强化物,强化了压杆的动作,反复几次,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
6、间的联结,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简言之,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出现频率。 学习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强化可以使反应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提倡教学要一步一步起,每一步都给与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2013年7月试题 答: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状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心情上的满
7、意,从而产生胜利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确定、胜任力和爱好等成分。 内在动机的激发:(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确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运用下面的教化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确定。老师要理解、观赏和敬重学生。创建一个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充溢爱好和热忱地进行学习。老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爱好和须要。老师要为学生创建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老师要与学生沟通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建自主支持性气氛,老师应把较差的成果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指责的目标。 (2)培育学生的胜
8、任力。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胜利,才能产生真正的胜利和成就体验。学生只有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胜利与开心,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懊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老师要创建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老师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爱好。提高课堂中的学习爱好,首先是使刺激产生改变,刺激改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同时,须要留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爱好的策略,不仅要维持学生的留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2014年7月试题 答: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
9、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像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事,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漫步,有的去划船等。(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在活动动机与效
10、果的关系上,状况也特别困难。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个孩子想帮父母干点家务活,但不当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或撞倒了桌上的花瓶。从动机讲无可非议,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却产生了不好的活动效果。(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探讨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常,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
11、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肯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惊慌,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当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探讨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剧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探讨还发觉,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闻名的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
12、思维过程。2013年7月试题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017年1月试题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018年7月试题 答: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都经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须要人们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许多问题是比较隐藏的,不易被人们发觉。能否正确地提出问题会干脆影响人们能否正确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2)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般都包括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13、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3)选择策略: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详细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靠于个体在该领域的学问阅历,学问阅历越丰富,就越简单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靠于个体思维的敏捷性,思维越敏捷,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 (4)检验策略: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需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假如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假如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
14、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须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地一步步地思索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完全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2017年1月试题 答:由外部力气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设置的学习气氛是影响他们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动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剧烈。 (2)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团体中,不
15、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团体中全部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胜利。若团体中有一个人不能达到目标,其它人也达不到目标。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主动的相互依靠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胜利的嘉奖。 (3)正确运用嘉奖。要留意嘉奖的选择,嘉奖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可以给那些“总是落后的孩子们”更多的信念,使他们以主动的看法迎接将来的挑战。 (4)慎重运用惩处。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规表现,实施惩处是必要的手段。不过在惩处的过程中,应当留意惩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努力去避开惩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惩处。 (5)恰当运用表扬与指责。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
16、表扬应多于指责。假如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的傲慢、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的指责,尤其对成果好的学生的指责也能取得肯定的好效果。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指责会造成学生对老师和学生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 论述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区分与联系。2013年1月试题 论述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区分与联系。2015年7月试题 论述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区分与联系。2016年7月试题 论述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区分与联系。2019年7月试题 答:实力与学问、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分,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17、 (1)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区分表现在: 实力与学问、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实力是干脆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学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阅历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阅历。 实力与学问、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分,个体的学问、技能完全是后天的,实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化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学问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实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从迁移的特点来看,学问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国开 中央电大 本科 十年 期末考试 论述题 题库 排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