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F-19;Pb-207。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1.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的氢粒子,这种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没有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是氢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 它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质子C. 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D. 它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答案】B【解析】【分析】由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
2、的,其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的阳离子,以此来解答。【详解】A它不是氢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指性质不同的单质,如:白磷和红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故A错误;B普通H2分子有2个质子,而这种新粒子有3个氢原子核,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即它比普通H2分子多一个质子,故B正确;C新型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即:321,所以该微粒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H+3,故C错误;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该粒子与H的质子数不同,也不是原子范畴,则不是氢的同位素,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以信息的形式考
3、查原子的构成,明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难度不大。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详解】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食品添加
4、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P、S、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 N、O、F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D. Na、K、Rb金属性依次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详解】A. 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故A正确;B. 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P、S、Cl的非金属性逐
5、渐增强,则P、S、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C.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但是O、F无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D. Na、K、R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熟悉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科学家研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的照射下可以燃烧,其原理是无线电频率可以削弱盐水中所含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中“结合力”的实质是A. 离子键B. 共价键C. 范德华力D. 氢键【答案】B【解析】【分析
6、】【详解】由信息可知,破坏元素原子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可知H-O键断裂,该“结合力”的实质是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共价键,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信息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5.向2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混合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b点之前温度升高是因为发生了放热反应B. bc段温度降低是因为与外界发生了热交换C. c(NaOH)=0.5 molL-1D. b点时酸碱恰好反应完全【答案】C【解析】【分析】
7、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详解】A.由分析可知,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b点之前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A正确;B. 由分析可知,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bc段温度降低是因为与外界发生了热交换,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H2SO4+ 2NaOH=Na2SO4+2H2O且b点时酸碱恰好反应完全可知,n(NaOH)=2n(H2SO4),即c(NaOH)V(NaOH)= 2c(H2SO4)V(H2SO4),代入数据计算c(NaOH)=1 molL-1,故C正确;D. 温度最高点(b)是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故D正确
8、;答案选C。6.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工作地重点之一,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当务之急。下列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提升电解水法提供氢能的技术B. 开发将生物质转变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的技术C. 研制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D. 开发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答案】A【解析】【详解】A用电解水法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故A错误; B开发将生物质转变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的技术,能节能减排,故B正确;C甲醇中不含硫氮元素,研制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故C正确;D太阳能是洁净能源,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能节能减排,故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
9、节能减排,兴能源的开发,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7.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中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由a极流向b极B. 溶液中的OH向b极移动C.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D.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答案】D【解析】【分析】Pt电极a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则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详解】A. 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则电流由b极流向a极,故A错误;B. 溶液中的阴离子会移向负极,故OH向a极移动,故B错误;C
10、. a极通入氨气生成氮气,电解质环境是碱性,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故C错误;D. b极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O、N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正负极,再结合反应物、生成物及得失电子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结合电解质特点,为易错点。8.2010年4月中旬全球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发展核电、制裁核武器发展是会议主题。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手机上用的锂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正极C. 氢氧燃料
11、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还原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答案】A【解析】【详解】A手机上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放电,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B锌锰干电池中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2+,所以锌作负极,故B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C错误;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硅,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原电池原理、太阳能电池等知识点,根据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判断方法、原电池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9.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 d为石墨
12、,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 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 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答案】D【解析】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选项A正确;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选项B正确;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
13、,选项C正确;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知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题解题的难点。10.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和10 mol H2发生反应N2+3H22NH3。2 min时测得剩余N2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 v(N2)=3 v(H2)B. v(H2)=0.75 molL-1min-1C. v(NH
14、3)=0.5molL-1min-1D. 再充入2 mol N2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 N2+ 3H22NH3c(起始) mol/L 1 5 0c(变化) mol/L 0.5 1.5 1c(2 min) mol/L 0.5 3.5 1【详解】A.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同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时,各物质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是相等的。则3v(N2)=v(H2),故A错误;B. 由三段式可知,v(H2)=0.75 molL-1min-1,故B正确;C. 由三段式可知,v(NH3)=0.5molL-1min-1,故C正确;D. 再充入2 mol N2,N2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
15、D正确;答案选A。【点睛】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要弄清两个概念:用某一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通常是用单位时间内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而不是用单位时间内其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同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时,各物质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是相等的。11.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 肯定只有SO2B. 肯定没有Cl2、O2和NO2C. 可能有Cl2和O2D. 肯定只有NO【答案】B【解析】【详解】原混合气体为无色气体
16、,故一定不含氯气和二氧化氮,也不同时存在氧气和一氧化氮,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故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所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氮,则一定不含氧气;结合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本题要注意有颜色的气体: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为红棕色;一氧化氮气体虽然无色,但是易被氧气氧化,所以一氧化氮气体不能和氧气共存。12.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实验操作A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H4Cl直接将固体加热B实验室收集Cu与稀硝酸反应成的NO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检验非金属性ClC在Na2SiO3溶液中加入足量HClD检
17、验某溶液中是否有NH4+取该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加NaOH浓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直接加热NaHCO3和NH4Cl固体混合物,NaHCO3和NH4Cl都会发生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于NO会和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故B错误;C.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应该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HCl和H2CO3的酸性强弱比较Cl和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取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加NaOH浓溶液加
18、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就证明溶液中有NH4+,未变蓝,则证明无NH4+,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13.下列制备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A. 由铝土矿冶炼铝:铝土矿AlB. 制硫酸:硫铁矿SO2H2SO3H2SO4C. 由NaCl制漂白粉:NaCl(aq)Cl2漂白粉D. 合成NH3:NH4Cl和Ca(OH)2固体NH3纯净干燥的氨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应提纯后再电解,电解氧化铝制备Al,故A错误;B. 硫铁矿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然后与水反应生成生成硫酸,故B错误;C.电解氯化钠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
19、应生成漂白粉,故C正确;D.工业合成氨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工业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4.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加入Al粉后产生的溶液中:、B. 滴加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C. 酸性溶液中:、D. 澄清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 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碱性,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都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滴加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显酸性
20、,酸性条件下Fe2+会被氧化,故B错误;C.Fe3+与会反应生成配合物,不能共存,故C错误;D. 澄清的溶液中可以存在Cu2+、,且都不发生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考题型,侧重信息的抽取和离子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15.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将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 60mLB. 45mLC. 30m
21、LD. 无法计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Cu)2=n(O2)4,n(Cu)2=mol4,n(Cu)=0.15mol,所以 Cu(NO3)2 为0.15mol,根据Cu2+2OH-有n(OH-)=20.15mol=0.3mol,则NaOH 为 0.15mol2=0.3 mol,则NaOH 体积V=0.06L,即 60 ml,故选A。考点:考查了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的相关知识。二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18分)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
22、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ZW是常见金属,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X和Z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质量的Z和W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Z的单质获得的氢气多B. X与Q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Q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W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反应,现象是产生白烟【答案】D【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原子只能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市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