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二七年四月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核 定:郭索彦审 查:姜德文校 核:李智广编制人员:李智广 严慕绥曹 炜 赵 院肖 冬 刘宪春梁 音 黄 健曹文华 陈 薇罗志东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
2、危害及其发展趋势;(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水利部已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分布,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2002年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奠定了硬件和软件基础。水利部连续发布了2003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告了年度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国家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
3、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2007年预算控制数600万元,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中心各处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执行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国水
4、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外委任务合同管理办法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规范了项目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根据项目“二上”的预算草案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2007年1月,项目组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技术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07年1月17日,组织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并安排各监测区域上报本项目监测的典型县、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2007年2月5日,向业务主管部门水土保持司汇报了项目实施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进一步研讨确定了项目技术路线和2007年
5、监测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典型监测县、典型小流域、典型监测点等;2007年2月12日,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嗣后,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形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目 录提 要1第一章 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5一、项目工作内容5(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6(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7(三)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7(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7(五)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8二、实施技术路线8(一)总体技术路线8(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8(三)具体实施技术步骤10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10(一)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0(
6、二)技术方案编制原则11四、总体进度安排12第二章 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4一、监测范围14二、监测内容与指标14(一)监测内容14(二)监测指标14三、技术路线15四、技术细则16(一)区域监测16(二)典型县监测17五、主要成果25第三章 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7一、监测范围27二、监测内容与指标27(一)监测内容27(二)监测指标27三、技术路线28四、技术细则29(一)区域调查29(二)典型区调查31五、主要成果35第四章 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6一、监测范围36二、监测内容与指标36(一)监测内容36(二)监测指标36三、技术路线37四、技术细则38(一)区域监
7、测38(二)典型县监测39五、主要成果42第五章 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44一、典型小流域选取44(一)选取原则44(二)选取结果44二、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46(一)基本情况46(二)水土流失状况46(三)水土保持措施46(四)典型样地及农户调查46三、技术路线46(一)技术路线46(二)工作步骤47四、技术细则48(一)地形调查48(二)土壤调查49(三)土地利用调查51(四)植被调查52(五)水土流失调查52(六)水土保持措施调查54(七)社会经济调查56(八)典型农户56五、主要成果56第六章 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63一、监测点选取63(一)选取原则63(二)选取结果63二、技
8、术路线66(一)前期准备66(二) 定点观测66(三) 数据分析总结66三、监测内容67(一)坡面径流场67(二)控制站67四、技术细则67(一)坡面径流小区监测67(二)控制站径流泥沙观测68五、主要成果69第七章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80一、主要内容80二、技术细则81(一)VPN系统管理81(二)硬件设备维护与更新81(三)网络系统维护82(四)软件升级及维护82(五)网络系统安全评估83(六)线路租用83第八章 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84一、数据更新原则84二、数据更新内容84(一)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维护84(二)数据处理与更新85三、数据更新方法86(一)数据维护方法86
9、(二)数据处理与入库88(三)数据库系统集成测试90四、数据更新成果形式91五、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一)本项目产生的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二)收集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第九章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92一、技术培训92(一)培训内容92(二)组织形式92(三)培训对象与培训任务93(四)计划安排93二、技术推广材料编制93(一)材料内容93(二)组织形式93(三)进度安排93第十章 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94一、主要内容94(一)综述部分94(二)主体部分94二、成果大纲96三、组织安排96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制度97一、项目组织97二、项目管理97附件:1、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
10、治区的公告2、有关监测指标分类分级标准及编码提 要依据财政部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和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文件要求,结合“一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二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初稿编写、技术研讨、专家论证和补充修改等环节,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项目工作内容和实施技术路线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监测公告的有关规定,提出本项目所要完成任务包括:全国水土流
11、失动态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等五个方面。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为:采用实验测试、地面观测、遥感监测、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监测点、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等三个层次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效果。其中,对分布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监测点、典型小流域,每年实施监测;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动态监测;对国家级重点监督区,每年实施一次全面监测;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典型县及典型区域
12、,按照与对应重点防治区相同的频率进行监测。本项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相关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分站、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为协作单位。2007年项目进度为:12月编制完成年度实施计划,并布置监测任务;3月做好准备工作,安排现场监测;410月,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初步整理分析数据;1112月分析监测成果,编制成果图件,进行数据库更新;翌年13月,编制中国水土保持公报。二、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16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采用5年一个周期、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区域和典型县的监测。2007年,监测范围包括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
13、、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区,并选择湖北省房县作为典型县。监测内容包括预防保护效果和预防保护措施两方面,通过遥感手段对林缘线、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情况等进行监测,适时掌握其变化动向,实现对预防保护效果的监测;通过逐级统计上报、汇总的方法,掌握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和管理规章制度。三、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采取每年连续实施监测的方法。2007年选择神东矿区作为典型区域。监测内容包括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与管理情况等三方面。通过重点监督区的行政统计、项目建设监测和个案监测等
14、方式进行监测。四、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19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采用5年一个周期、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区域和典型县的监测。2007年,监测范围包括三峡库区治理区、永定河治理区、珠江南北盘江治理区3个区,并选择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作为典型县。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面积、强度与危害,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和效果。其中,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相关因子的监测指标采用遥感监测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采用行政统计和抽样核实的方法;典型县相应监测指标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获取,其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实地调查和计算分析的方法获得。五、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不
15、同的水土流失流失类型区,共布设典型小流域30条。其中:东北黑土区4条、西北黄土高原区8条、北方土石山区6条、南方红壤丘陵区6条、西南土石山区6条;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为:黄河流域10条,长江流域10条,海河流域2条,珠江流域2条,松辽河流域5条,淮河流域1条。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包括坡面土壤侵蚀、沟道径流泥沙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监测方法是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全流域、实地调绘的方式调查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水土保持措施数量、防治效果,结合径流泥沙的定点观测以及降雨、经济社会状况资料,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六、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不同的水土流失流失类型区
16、,共布设典型监测点50个。其中:东北黑土区7个、北方土石山区11个、西北黄土高原区14个、南方红壤丘陵区9个、西南土石山区9个;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为:黄河流域16个,长江流域16个,海河流域5个,珠江流域3个,松辽河流域8个,淮河流域2个。典型监测点监测设施主要包括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控制站。以现有监测设施设备为基础,通过统一监测指标和成果要求,规范监测方法,建立定点观测数据库,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效益。七、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维护的对象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核心节点和数据交换中心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后者主
17、要任务包括VPN系统管理、硬件设备维护与更新、网络系统维护、软件升级及维护、网络系统安全评估等方面。八、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主要包括内容数据库维护和数据处理更新与入库两个方面。数据维护的方法主要为数据库监控服务、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性能调整、故障排除和数据库功能扩充等;数据更新与入库按照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多媒体数据进行。九、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主要通过现场培训、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培训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地面监测技术、3S应用技术等,推广技术主要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十、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包括综述和主体两部分
18、。其中,主体部分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重要水土保持事件等。十一、项目经济支出明细2007年,项目经费预算控制数为600万元。其中,人工费60万元,物料消耗(专用材料)费61.6万元,设备购置费35万元,技术推广与培训费20万元,业务组织费197.2万元,外部协作费90.7万元,其他费用135.5万元。第一章 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我国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尽管在水土保持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环境条件限制,水土流失仍呈加剧趋势,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大面积扰动土地,形成
19、新的水土流失,出现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使水土流失状况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跟踪了解国家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进展和效益情况,并实施公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水土流失现状,总结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成绩,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为重大生态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以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20、建设。一、 项目工作内容项目主要任务包括: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监测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等五个方面,以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重点。其中,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主要是开展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典型小流域以及设置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监测点的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以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是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的数据来源和年度公报的重要内容。(一)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动态监测水利部公告第一批国
21、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共42个,面积222.98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3.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6.8%。(1) 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动态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采取的预防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措施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效果。国家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项目采取按年度分区、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五年为一个监测周期,覆盖全部监测范围。2007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预防保护区,实施监测面积为27.12万km2。(2) 国家级
22、重点监督区动态监测主要是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监测管理,收集开发建设项目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开发建设项目对区域水土资源及环境的损益状况。国家级重点监督区共7个,面积约30.6万km2。项目采取按每一年度覆盖全部7个监督区的方法连续实施监测。(3) 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监测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危害情况,通过典型样区监测水土保持治理情况及其效果实施监测。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共19个,采取按年度分区、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五年为一个监测周期,覆盖全部监测范围。2007年开展的监测范围涉及三峡库区治理区、永定河治理区、珠江北盘江治理区3个重点治理区,实施监测面积为17.54万km2。2、 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水土流失 动态 监测 公告 项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