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三水中学案例名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科目地理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提供者赖志成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
2、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认识地域差异;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三、学
3、情分析学生是高中生,具备了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世界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把握,掌握了导致环境变化的主导原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各个地方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导致形成的环境不同,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世界各地的风情有很大的兴趣,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先进行感性认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给学生观看世界上不同经度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图片,创设一种教学情景,然后运用讨论法讨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通过讲授法突破重点难点,然后通过操练法检测和加固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最后用课后拓展法让学
4、生收集更多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学习环境选择(打)(1)Web教室 (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网络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引入新课1复习巩固。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2以多彩的景观图片引入。【百度图片】(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教
5、师出示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或者,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3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可这种观点。教师总结,引出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1、学生跟着老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关知识。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自己旅游时所看到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3、学生尝试推翻老师提出的观点,进而发现不能成功,于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
6、习。复习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同经度、纬度、海拔景观图片承转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学生听讲并接受这一理论。开始新课的教学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
7、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板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先画出“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完成需填空的内容。师1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师2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学生先进行理解差异性的三大特征,然后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本填空内容。生1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掌握到
8、的知识有很系统的认识,对来龙去脉有清晰的思路。承转(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当地有什么不同。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学生对自己旅游时候亲身经历进行进一步的地理现象分析,并尝试用差异性理论去解决这一现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现实生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
9、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师1比如说我们如果坐火车从本市出发到北京,一路上会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带的景观呢?1.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百度百科】(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
10、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学生在老师详细解释前进行初步回答。生1依次会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景观。学生通过读图对整个世界范围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差异性进行深度概括,回答问题。从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性规律拓展到全世界范围上去,一步步加深层次。地图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师对,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
11、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百度百科】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生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先问答再讲解是现行比较好的掌握方式。承转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
12、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百度百科】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生略(可能表示温度和自然景观上发生与地面不一样的
13、变化等等)喜马拉雅山的例子实属典型,用在此处比较有代表性,还可以用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板书)听老师讲解学完地带性分异,转入学习非地带性分异。分析讲解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呢?【百度百科】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
14、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还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最后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成下面一个表格,方便学生巩固记忆。分异规律表现形式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热量由沿海到内陆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水分垂直地带性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水热非地带性无一定形式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学生回答绿洲的定义。即堂进行对整理总
15、结出的表格记忆运用表格法进行记忆清晰明了课堂小结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表现出了其复杂性。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学生记笔记,总结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七、教学评价设计1、 测试形式与工具(打)(1)堂上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创编节目) 八、帮助和总结 这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规律以及现象,学会如何对不同的地貌变化进行自行分析。教学流程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