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读书笔记_11.docx
《2022《论语》读书笔记_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读书笔记_1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3535页20222022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品尝完一本名著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保藏。论语读书笔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知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羞愧。这两句话虽就是说:几个人在一齐出自 20 xx 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好处。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
2、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马上致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以前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就是说老师对自我要努力第 2 2页共 3535页学习,永不满意;对学生要勤奋教育,不知疲乏。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假如说到圣与仁,那我怎样敢当!我只但就是就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训诲学生总不知疲乏,那就是能够这样说的。在论语里对以前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就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
3、干净,对他的过去不就应抓住不放。我想,假如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就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务必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许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吾忧也。”也就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就是
4、第 3 3页共 3535页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就是我们忧虑的。透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看法,真就是得益非浅!论语读书笔记 2读了论语一书,我感受很深,不但学到了很多学问,并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化思想的教化家,他的教化思想和教化方法对中国的教化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
5、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学问以后,在必需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开心的嘛!有志同第 4 4页共 3535页道合的挚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愤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仅会加强对所学学问的印象,还会从旧的学问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箭双雕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齐探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
6、好,一齐沟通生活、沟通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我,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愤怒,应当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宽恕别人,这样的人才能够被称得“君子”。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虚心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其次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学问静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意,教育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虚心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许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第 5 5页共 3535页
7、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假如一心一意培育仁德,就能够消退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确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漂亮、和善,受到许多人的宠爱,可见,培育仁德是很重要的。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此刻,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进取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进取的作用。论语读书笔记 3本书讲解并描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养,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详细状况,赐予不同的训诲。这告知我们现在的老师应当学习孔子这一点。对于学
8、习,我们要做到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到的学问,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因为在温习的同时,我们把学过的学问不断的巩固,或许还能获得新的东西,最干脆的作用就是,复习完所学过的学问,就再也不用惧怕考试了,更别提说挂科了。从论语中,我还知道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的好坏,主第 6 6页共 3535页要不看他的文化学问,而是看他的道德修养,这好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看学历,也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他的言谈举止与品质修养。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没有学习过什么,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传统伦理,这也不能说他没有文化学问,没有道德修养。殊不知她所拥有的这些道德修养结石就是最大的财宝了。论语共
9、20 篇,其言语精练,内容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我感受到了论语拥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及求索。书中有着丰富的学问告知我们要孝敬父母,有爱心,要以贤德的人为榜样。把这些作为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论语读书笔记 4读了 论语,儒家思想让我倍受感受。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我刚读时就能领悟其中的含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书上记载:有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小孩挡住了去路。孔子从车中探出头来,问这位小孩的姓名,并告知他自己的身份。小第 7 7页共 3535页
10、孩听到后便得知他就是那博学的人孔子。问道:“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听后大惊,惭愧得摇摇头。小孩洋洋得意起来:“告知你吧,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荐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孔子听后不得不佩服,赶忙下车行礼,对小孩说:“学问是无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一个人不论学问有多高,都要虚心,学问是无止境的,世界上哪儿都是一种学问,千万不行因为对方阅历浅而嫌弃。因为孔子虚心好学,所以他的学问不断增大,敬重他的人越来越多。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充分地表达了孔子好学、知趣
11、与豁达大度的胸怀。对于我们来说,光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足够让我们去刻苦学习。孔子的品德始终处于世人所说的“最高境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事父母几谏”可谓是个经典,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假如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稍微宛转地劝阻。我们何尝做到?我们遇到这种状况,通常都是大大咧咧地喊叫父母这您们做错了。这不仅损害了和父母的关系,还会使家庭氛围惊第 8 8页共 3535页慌。我觉得这是孝敬父母的常规学问。还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易懂,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假如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需有肯定的去处。当今社会,“孝”的本义是好好侍奉父母,晚
12、辈侍奉长辈。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过上旺盛的生活,但他们的内心更须要的是自己的孩子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迈的父亲与女儿的对话,父亲都说在家乡过得很不错,不用女儿回家陪他,其实,他的双腿已经不灵活了,他的老伴患了重病,医药费都压在了他的身上,而女儿却浑然不知。这则广告看哭了多少人。陪伴,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人都会逝去,但是人的一生不在于活的时间是否许久,而是在于这活的时间里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让自己懊悔。做一个道德的人,展放出人生的生命力,让自己活出精彩,活出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读书笔记 5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13、。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许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第 9 9页共 3535页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间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消逝,一去不复返。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假如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允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始终积成我们烟花般绚丽辉煌的人生。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实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
14、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 论语,坐在梦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允公正的,假如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假如你仔细对待它,它肯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珍贵的,人生是宝贵的!。第 1010页共 3535页假如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虚,我们要珍惜它,不要看着时间让它从我们指尖消逝。每天中我们都会奢侈很多时间,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奢侈的时间对那些已经到生命终点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曾经听我班主任说
15、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时间。假如你奢侈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假如你奢侈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懊悔药,也不会有时间机,假如不想让将来的自己懊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才知道时间的珍贵。时间是珍贵的,但它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为了让将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我们,所以此刻要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论语读书笔记 6我不知古人所说的“半本 论语 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威力非同一般。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即使今日,它的印象里还不小,因为论语的条条框框早就
16、第 1111页共 3535页渗进了我们祖先的骨髓之中。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首次背论语中的内容,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当时仅限于背诵而已,要说有什么理解,当首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了,因为当时认为朋及亲戚和挚友,而父母的挚友和家里的亲戚来,许多时候都会给我带点零食或玩具什么的,这个当然要乐了。加之当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小挚友,便认定它就是真理。对“温故而知新”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当时您要是让给说一下,我倒是能背一大堆,但从心底里真是不明白一本语文书就那么几个字,你再怎么翻,也不会蹦出一个新的生
17、字来,怎么温古,怎么知新啊?什么叫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都是知道啊?当然随着对通假字的相识,这个说明就没了,但理解嘛,还是用困难的。不理解不代表我不能去卖弄,当时去父亲跟前背诵,背完后顺便卖弄了起来,把自己的理解大讲特讲,不料父亲却用我背的东西给我反讲了起来。当然我是模模糊糊听完的,因为我还是不理解。二八年级之后的一年,不知是语文书被诗词给占了还是我忘了,第 1212页共 3535页脑中没有论语的记忆。四年级一篇鲁迅的孔乙己又让它回到了我的视线。那时的影响是什么之乎者也的东西都出自于它,书呆子也出自于它。便从感情上有点小厌烦孔子和论语了。对论语的感情,很对时候像对父母的感情,总在改变
18、,而且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改变。小学时自我意识不是那么的强,所以对论语的感情也是随着书本而改变。等上了初中,学了古代史算是对论语有了初步的相识,觉得一本书能被那么久的当做行为准则,的却不易。加上初中语文书上又有了大篇章的论语内容,对它的理解算是又深化了一点吧。但总得来说还是以做人出事准则为准。等到了中学,最终有机会读了全本论语,由于高考的原因,读的不是很仔细,所以读完后能记住的还是那么几句,也谈不上有什么理解。本学期,相对于中学有了更多时间去看书,所以便又找到论语看了一下。论语整本书以孔子教育学生时对话的言语记录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学生如颜回,曾参,子路等人的言语记录。章节内容比较杂第 1
19、313页共 3535页乱,每一篇不会固定讲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话而来,如“学而篇”就是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得来的。虽说章节杂乱,但在书中到处见仁,时时见礼,义也多多,情也不少。孔子对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说“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苟志于人矣,无恶也”。同时他对仁的讲解,也有很多不同,这点主要是践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对司马牛和樊迟子宫就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论语 中关于仁和礼的探讨实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实在没法接着说下去,所以这里我选了一个小点来说明一下它就是论语中的情。子路在论语中和孔子的对话
20、不少,虽然孔子对他的评价不如颜回他们好,如孔子说“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但师徒之情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论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行。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老师落寞的时候还能跟着老师,而且能够把心中不快当面告知老师的人,唯恐也就是子路了,让颜回去确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说了第 1414页共 3535页回是终日不违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终归子路实在老师落寞的时候去给老师发脾气嘛!但后面他在老师发达的时候又去找老师麻烦了。书中这样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当时卫灵公的夫人,把持朝政。孔子见
21、了她,子路就不兴奋了,因为他认为老师的行为与他的言行不符。当然,孔子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发誓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断的说“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值的话就让天来厌烦我吧。今日我们是可以随意发誓而不怕誓言兑现,可孔子那个年头是怕的啊。这是多么好的师生关系。今日谁还敢去说自己的老师行为不当啊,至少为了可怜的学分也不会。又有几个老师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对着一个自己的学生去做发誓那样的是呢?当然,当着媒体他确定会,作秀嘛。总之论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很有我们值得作为一个阅历而避开的地方,因实力有限,就不从大处着手,到此为止就行了。论语读书笔记 7第 1515页
22、共 3535页论语,就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他的许多高尚品德就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非常严谨的规范自我,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宝,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就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知我们的。觉得非常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我印象最深的就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就是:不担忧
23、别人不了解自我,只忧虑自我不理解别人。就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须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敬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就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困难。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唯恐就是不行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第 1616页共 3535页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就是强人所难吗?人不就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我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就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就是你苦恼,我
24、也苦恼。但就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很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需要他人明白,必需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敞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就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常常被人讪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假如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就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争论为自我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
25、自我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第 1717页共 3535页他们觉得他们真的就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就是这样的。理解不仅仅仅只就是你须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就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莫非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怜悯和怜悯?这样作莫非不会太悲伤了吗?于就是,终日沉醉在视察别人对自我的看法之中,优柔寡断,无所作为。不再努力改造自我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却只就是追求理解。理解不就是牵强的,就是须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相互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2 读书笔记 _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