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目的:1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1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委婉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古诗五步教学法。3诗歌境地教学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今天,让我
2、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倾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锋利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化。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风光,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
3、苦的关注与同情。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 岱(di)(2)决眦入归鸟 眦(z)(3)白头搔更短 搔(so)(4)浑欲不胜簪 簪(z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 钟:聚拢(2)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3)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当、终要 凌:不尽(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5)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四、朗读课文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留意诗歌的韵律、节拍感、正音正字。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老师从节拍、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拍、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五、阅
4、读赏析望岳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特别传神。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本人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儿的泰山,以间隔之远衬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奇妙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出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心看才能看见。这是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
5、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2、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么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能够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宽阔(齐鲁青未了),风光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如此的理解呢?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遨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妙秀丽的风光,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
6、下的远大抱负。3、学生齐背望岳。春望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在陷落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照旧是原来那个模样;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春望所感,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诗三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杜甫 诗三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