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及性心理卫生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报告.docx
《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及性心理卫生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及性心理卫生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的性心理行为及性心理卫生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报告 B R 179 G 479 1000-9817(2007)03-0260-02 性心理发育;卫生教化;儿童,学龄前 生理学的探讨表明,在人体各部的发育和成熟中,人的性生理发育和成熟相对较晚。学前儿童的性生理还远未发展起来1。那么,学前儿童究竟有没有性心理或行为呢?有人认为,婴幼儿有对性的关切、探求和疑问,没有性意识的基础,纯粹是对学问,就像对“天为什么要下雨”、“鱼儿为什么会游泳”等现象的新奇一样,是求知欲和新奇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幼儿有性行为。现代性学探讨至今没有证明婴幼儿有性意识,从心理上说,婴幼儿并没有形成性意识;但从行为和发展
2、来看,婴幼儿期的性心理现象是存在的2。 笔者认为婴幼儿的性心理和行为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所以,性教化要从娃娃抓起。 1 学前儿童性心理行为的突出表现 1.1 性别角色认同障碍 学前时期是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正常儿童3岁左右出现性别意识,即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喜爱与同性幼儿一起玩,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性别差异。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一年龄段都能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同时在家庭和四周环境中起先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3。假如在3岁时性别自认紊乱,即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以后就极难变更4。 所谓儿童“性别角色认同障碍”,就是有些儿童对自己的性别意识、言语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性别相反,即在穿着和行为上爱似乎
3、异性或坚持否认自己的真实性别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其干脆结果就是男孩女性化和女孩男性化,这给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有的要做变性手术等2。 形成性别角色认同障碍的缘由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就先天因素而言,依据胚胎学的探讨,在胚胎期,性腺结构发生初期是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卵巢的,心理学家曼内称之为“夏娃原理”。只是由于男性细胞中Y性染色体的作用,产生男性性腺和胎儿雄激素,才使住苗勒氏管的结构(女性外生殖器的前身)退化,并在胎儿雄激素的进一步促进下,使男性化内生殖器得以形成,并使大脑男性化。假如缺乏胎儿雄激素,就会自胎儿时期起先引起男性大脑女性化,从而造成自认的障碍。就后天而言,儿童性
4、心理卫生学家约翰莫尼认为:人的性别倾向有3种,即同性的、两性同体的和异性的。在人诞生之前,某种同时具有男女2种性别的特征和气质就已植根于婴儿大脑之中。这些特质或气质或许有利于确立3种倾向之一,但这些特征和气质所具有的二价染色体太多,以致于不能确定肯定排斥或恒定保持同性、异性或两性均存状态。确定3种状态取舍的基本因素是诞生后儿童生活的发育时期,特殊是婴儿后期到幼儿初期的几年。而当某种状态在早期发育的几年中确立,就变得非常稳定2。 1.2 对异性感爱好和关注 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假如细致视察,会发觉儿童从3岁左右就起先对异性有爱恋的意识和行为。马丁森认为,在38岁的男孩和女孩之间,会发生下面各种行
5、为:相互拥抱、接吻;把对方抱起来;喜爱小伙伴,与小伙伴在一起很满意,排斥其他孩子,2人一分别就哀痛;赠给小伙伴礼物;为了小伙伴,克制自己,宁愿不要自己想要的物品和不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小伙伴与其他孩子成为挚友就会嫉妒2。 据日本名古屋市青少年问题协会1970年对290名儿童的调查,幼儿园的儿童从裙子下面窥视、摆布性器官、窥视厕所、摸小伙伴的性器官或乳房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很高。其中做掀裙子动作的有201人,而在成人眼皮底下停止掀裙子的儿童占70%,窥视厕所者167人,摆布性器官者108人2。上述现象在幼儿园的确是常常发生的,幼儿园老师常常会面临和解决来自幼儿的告状,如,老师,他亲我,她摸我,他抱我但
6、千万不要把这些现象与孩子的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 幼儿对异性的朦胧爱好还表现在孩子们特殊喜爱玩婚礼嬉戏,并主动去选择新郎或新娘,他们很兴奋让自己喜爱的男孩或女孩当自己的“新娘”或“新郎”。孩子们还喜爱玩过家家嬉戏,男、女各自扮成爸爸、妈妈,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当小孩,并有拥抱、接吻等仿照夫妻的嬉戏等。这些既有仿照的成分,也可能有对异性关切、感爱好的成分。 1.3 恋父恋母情结 奥地利闻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37岁幼儿的人格发展阶段命名为“性器期”,即这一阶段的儿童出于无意识的新奇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爱好,性器官成为获得满意的主要来源。儿童在行为上起先出现性别之分,并表现出所谓的“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
7、”,一方面以父母中的异性者为恋爱对象,另一方面对父母中的同性别者产生嫉妒和憎恨心理1。心理学的探讨和大量的生活阅历与事实提示,男性和女性几乎分别有恋父、恋母心情。这是儿童依恋性发展的必定结果,同时也是性别角色认同所必需的。女孩正是以父亲作为心目中异性的志向形象而塑造自己女性的性格与特质,男孩也正是以母亲为异性的志向形象而塑造自己的男性气质。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当通过心理冲突,使自己的人格内化5。一部分孩子由于种种缘由使恋父、恋母情结以病态的面目出现时,人的心理发展以及以后的婚姻生活或婚后夫妻关系就会出现严峻的问题。如有一男孩,6岁,他妈妈反映,他看到妈妈与别人在一起就很生气,晚上睡觉也只和妈妈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性心理 行为 卫生 教育 观察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