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情为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A. 王室子弟 B. 功臣 C. 商代贵族 D. 诸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功臣姜尚封到齐国,故本题答案选B项;周的国姓是姬,姜子牙姓姜,所以不是周王室子弟,A不选;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他就算是现代贵族,但不是受封的原由,C
2、项不选;D项不是分封的对象。【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周天子将功臣姜子牙封到齐国做诸侯。2. 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材料的叙述上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然戏弄诸侯,可以看出他荒淫无道,A选项说法正确。“诸侯悉至”体现出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的义务,B选项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诸侯势力的问题,
3、故C选项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说法符合材料的内容,说法正确。3.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 郡县制的消亡C. 中山国的地位较高 D. 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反映了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表明分封制的瓦解,故D正确;考古出土文物是可信的一手史料,A错误;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山国是诸侯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非中山国的地位较高,排除C。【名师点睛】本
4、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准确理解。 4.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以下符合这一继承制的是A. 西晋惠帝 B. 唐太宗李世民 C. 明成祖朱棣 D. 清雍正帝【答案】A【解析】西晋惠帝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要求来即位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要求;C选项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要求;D选项清雍正帝是清圣祖康熙帝的四儿子,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要求。点睛:本题既需要学生对嫡长子继承制有清楚地认识,又要了解一些有关继承问题的史实。嫡长子继承制一定是正妻的大儿子来继
5、承,立长不立贤,明确这一点我们就容易选择出正确选项。5.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分封制和宗法制原则,周天子是分封诸侯的大宗,而诸侯相对其内部再分封小国而言,则是这些
6、小国的大宗,故C项正确;鲁国国君为鲁国内部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故AB项错误;D项错误,周天子和鲁伯禽都是姬姓。故C项最为恰当。6.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 禅让制 B. 分封制C. 宗法制 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家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根据所学,家谱是根据血缘关系编撰而成,体现的是中国的宗法制原则,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7、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的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7. 秦朝开创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执掌群臣奏章,
8、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尚书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其中丞相是百官之首,位高权重,A选项排除;太尉执掌军事,B选项排除;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议,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尚书台是汉代设立的,不符合秦朝的要求。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
9、朝 D. 西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我们得到材料所叙述的是郡县制。郡县制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的起源9. 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孝文帝 D. 康熙帝【答案】C【解析】我们称“汉武帝”称呼的是谥号,汉武帝是谥号,他的庙号是世宗,也可以叫汉世宗,所以选择选项中是庙号
10、称呼的选项。A选项不属于年号/庙号和谥号,故排除;B选项是庙号,故排除;C选项是谥号称呼,故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是年号,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庙号、年号和谥号的概念。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通常开国皇帝是“祖”,其他则为“宗”。年号是汉武帝时期才出现,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谥号是对整个人一生的评价,通常能够体现他的性格和作为。10.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
11、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军国大事议于群臣”可知该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11.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 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 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
12、. 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答案】C【解析】古代本来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汉武帝封的是少子,从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削弱分封王侯的势力而推行的推恩令政策,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分封制威胁了西汉的统治;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2.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A.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郡县制作用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13、说明作者认识到了在维护中央集权这一点上,郡县制要比分封制更为优越,A项符合题意,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下,地方独立性比较强,排除;D项夸大了郡县制的作用,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13.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 设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内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的近臣,如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决策机构“中朝”,使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大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14、故A项正确;枢密院唐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且在时间上与题意也不合,故B项排除;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员的,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内阁是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置,与题意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名师点晴】中外朝: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所构成;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外朝。自
15、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14. 唐朝元和年间,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请问崔祐任职于哪个部门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都察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以看出崔祐能够驳回皇甫禣的奏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门下省的职能,故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C选项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D选项是明清时期的官职机构。15. 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 尚书
16、省-中书省-门下生-礼部B. 中书省-门下生-尚书省-礼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答案】B【解析】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从尚书省负责执行就可以排除A、D选项。再根据任务: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所以确定选项是B选项。16.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答案】D【解析】本题
17、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D项符合题意;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项错误,排除。故选D项。17. 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便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时设置的监察官的是A. 刺史 B. 通判 C. 御史大夫 D. 按察司【答案】B【解析】A选项刺史是汉代设立的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故排除;B选项是宋太祖设立的监察官员,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六安市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