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docx
《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行项目:中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第一部分中国循环经济指标的建立吴宗鑫2006年 11月 19 日目录1.项目背景2.国际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2.1 国际循环指标体系的发展2.2 欧盟物资流的指标体系2.3 日本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中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3.1中国循环指标体系选择的准则3.2 中国循环经济综合类评价指标3.3中国循环经济部门类评价指标中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第一部分:中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1.项目的背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经历了重化工的过程,在这个发展阶段都经历了资源的快速增长,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
2、消费量迅速增加,其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以大量消耗资源建立起工业化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工业化完成之后,钢、铜等矿产品消费量才趋于平稳。近十年来,我国也经历的重化工的发展过程,也呈现出矿产资源消费迅速增加的趋势,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相类似的规律。我国正在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将较2000年翻两番,由于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状况,资源的不足和环境的约束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明可采的化石能源,以及铁、锰、铬、铜、铝、钾盐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与未来20年的需求差距巨大,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
3、越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造成大气质量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且没有对煤炭利用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于燃煤。此外,采矿(尤其是煤炭大规模开采)造成的国土资源破坏、水资源破坏、机动车快速增长也带来污染加剧。中国要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需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明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到2030年前后,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1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中我国将遇到更大的压力。
4、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调控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物质流动方式,转变传统的“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中国发改委环境资源司的建议,由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环境和社会司(Environment & Social Development Sector Unit (EASES),East As
5、ia and Pacific Region,The World Bank)通过招标确定由清华大学吴宗鑫教授作为短期咨询专家,承担了“中国循环经济指标研究:建立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中国”(Circular Economy Indicators Study: Establishing the indicators system and an application to China)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主要任务是:(1)研究和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2)应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和GDP的资源生产率进行评估和分析。本项目研究参照国外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既需要有
6、综合性的指标,在宏观层面上评估,也需要有部门类的指标,在部门层面上加以评估。能源、水资源、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中国人均资源的拥有量相对贫乏,其利用的效率及循环利用应是中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点。中国政府已制定了到2010年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及其主要定量指标(未公开发表)。本研究报告收集了相关的数据,给出了中国2000-2004年主要指标的变化,并与中国政府提出的2010年主要指标的目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供给了中国的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资源环境司,起到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2国际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2.1 国际循环指标体系的发展最早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开始了全社会经济综合物资流的平
7、衡核算的研究(见Gofman等1974年)。这个核算体系及其指标体系为描述整个社会经济全部的物资和能源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奥地利、德国、日本、荷兰、美国共同合作发展了物资流核算体系,于1997年由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牵头,这些国家合作发表了国家的重量(The Weight of Nations)的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直接物资输入、国内过程输出等用于表征一个国家实物流的指标。在过去几年中各类MFA方法学的发展、改进和规范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欧盟已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物资流核算标准,2001年由欧盟委员会统计局EUROSTAR发表了“Econom
8、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irived Indicators - A methodologal guide”, 这个指南为欧盟成员国编制各国全经济范围的物资流的核算和综合平衡,提出了总体框架和实际编制的指南。并且在编制MFA的基础上导出了一系列的,用于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社会经济范围物资的输入、消费、国内过程输出、物资流的外贸平衡等描述实物流的指标体系。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废弃物管理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的限制成为制约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循环经济为日本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1999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前通产
9、省)的产业结构理事会(Industrial Structure Council of the formal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Towards the Creation of Recycling-Oriented Economic System)的建议。这个建议的核心就是在日本推进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针政策。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日本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六个与废弃物管理和再循环利用的相关的法律,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定量化指标,作为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依据,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社会的建设
10、。2.2 欧盟物资流的指标体系欧盟委员会统计局EUROSTAR发表的“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irived Indicators - A methodologal guide”报告中,提出了以下的描述在全社会经济范围物资流的指标体系。在图1中表示了全社会经济范围物质流的框架。来自国内l 物资l 水l 空气净增加资产存量物资生产量(每年)进口排放到大气中垃圾处理废水其它出口资源化再生生图1:全社会经济范围物质流的框架(1)投入指标直接物资投入(Direct Material Input,DMI)DMI衡量了用于经济活动的直接物资投入,也即
11、从自然界开采的具有经济价值并且用于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所有物资。DMI= 国内开采的原材料+进口物资物资总投入(Total Material Input,TMI)包括了直接物资投入以及伴随经济活动从自然界开采出的不能用于生产或消费的物资。TMI=DMI+ 国内隐性物资投入物质总需求(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TMR)物资总投入再加上相应进口物资在进口国拌生的隐性物资。物资总需求表示了支撑全社会经济总的物资基础。TMR= TMI+进口物资在进口国拌生的隐性物资(2) 消费指标国内物资消费(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该指标度量了全社
12、会经济活动直接使用的物资总量。DMC=DMI-出口物资物资总消费(Total Material Consumption-TMC)该指标度量了全社会生产和消费使用的物资总量,也包括了相应进口物质伴生的隐性物资。TMC=TMR-(出口物资+出口物资在该国伴生的隐性物资)外贸实物量平衡(Physical Trade Balance,PTB)该指标度量了外贸实物量的盈余或赤字。PTB=进口物资-出口物资(3)输出指标国内过程输出(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 ,DPO)进入到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边界内直接物资投入,其中相当部分的物资变成为增加的存量(Stock Change)
13、,仍存留在社会的经济活动的边界范围内,包括新建造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物资,商品库存增加的物资,新购置的机器设备、交通设施以及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物资。其它的物资则在运输、加工、制造、使用以及最终处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链中从经济活动边界内排出,进入到自然环境中,这部分的物资总量即为国内过程输出。国内过程输出包括了排放到大气的废弃物,工业和城市的固体垃圾,进入水体中的废弃物,以及散撒使用流入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国内总输出(Total Domestic Output-TDO)国内总输出是国内过程输出及隐性开采输出到环境的废弃物之总和。这个指标表示了由于经济活动造成对环境废弃物的总量。直接物资总输出(
14、Direct Material Output-TMO)直接物资总输出是DPO和出口量之总和。这个指标表示在离开社会经济活动之后所有再排放到国内环境的物资总量。物资总输出(Total Material Output-TMO)该指标表示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再排放到环境的物资总,TMO是TDO加上出口的总和。表1给出了欧盟物资流的汇总表。20表1 欧盟物资流指标体系分 类指标名称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缩写全 称投入InputDMI直接物资投入Direct Material Input衡量自然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投入,是直接投入的资源量DMI=国内资源开采进口TMR物资总需求Total MaterialRequir
15、ement衡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资基础总量和国内国外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TMR=DMI+国内隐性流+进口对应的国外隐性流TMI物资总投入Total Material Input衡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资基础总量,和对本国环境造成的影响TMI=DMI+国内隐性流输出OutputDPO国内过程输出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国内生产和消费过程经过最终处置排放到自然界的废弃物DPO=大气排放物+废水排放物+流散排放物+最终处置的工业城市垃圾TDO国内物资总输出Total Domestic Output衡量国家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TDO=DPO+国内隐性流DMO直接物资输出D
16、irect Material OutputDMO=DPO+出口消费ConsumptionDMC国内物资消费量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直接物资消费量DMC=DMI-出口TMC物质总消费量Total Material Consumption国内社会生产和消费使用的物资总量,也包括了相应进口物质伴生的隐性物资TMC=TMR-出口-出口对应的隐性流平衡EquilibriumNAS净增加存量Net Additions to Stock衡量经济发展带来的本国的物资增长和积累。NAS=DMI-DPO-出口PTB物质贸易平衡Physical Trade B
17、alance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经济发展利用本国资源状况,衡量经济的物质贸易盈余或赤字,相当于对外贸易的生态环境指标PTB=进口-出口2.3 日本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日本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制定出循环型社会推进计划,并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日本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日本1980年2000年的国内宏观物质流动进行了分析,基本完善了循环经济指标,并明确提出了2000年2010年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的定量目标。初始时,日本从资源的投入、生产、消费以及最终废弃处置等过程提出了六项循环经济指标,见表2所示。其中:直接
18、物资投入量和直接物资输出量两个指标用于评价,通过促进物资循环利用使得自然资源开采量的减少以及环境负荷的降低;废弃物的再资源化率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两项指标用于从投入和输出两方面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进行评价;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利用时间将生产和消费各个关节的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表示出来。日本通过多年对MFA方法和循环经济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其中的3个指标作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指标。这三个指标分别为:(1)资源生产率日本将直接物资投入量指标结合经济指标修改为资源生产率指标,即当年本国GDP与直接物资投入量的比值。(2)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包括消费后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还包括生产过程
19、中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3)废弃物最终处置量日本将直接物资输出量范围缩减到废弃物最终处置量,这部分包括工业垃圾以及城市垃圾经过最终处置后排入自然界的量。其它如大气排放物以及一些流散的废弃物没有包括在内。其它的指标如“废弃物的再资源化率”,为各个部门作为部门内每种产品的目标进行设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利用寿命”还有待资料的积累和研究。表2 日本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循环经济指标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直接物质投入量(DMI)衡量发展循环经济,自然资源的投入是否减少国内资源开采量进口量直接物资输出量(DPO)衡量发展循环经济,环境负荷是否减少被排放到环境中的物质的总量资源的利用效率衡量
20、为控制废弃物排放,资源利用过程中对资源副产品的有效利用程度物资的利用寿命衡量产品的使用消费时间废弃物的再资源化率衡量废弃物再资源化水平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衡量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对资源的替代水平3中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3.1中国循环指标体系选择的准则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具体表现为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为内容的3R原则。(1) 减量化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就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资源开采、生产制造中,制造商通过对产品的合理设计、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在消费中,要求人们减少对物品的过度
21、消费。(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二个有效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一件产品,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合理地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即将产品返回到工厂,加工后再利用于新的产品,使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选择作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应能体现上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但是应特别关注到,能源、钢铁和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性的制约因素。目前这些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因此,所选择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能够用于确定中国未来循环经济发展定量化的目标,评价中国未
22、来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进展。提出以下几点作为选择中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准则:(1) 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国家综合指标、部门指标、企业指标。本指标体系拟以宏观指标为主,包括国家综合指标、和部门指标两个层次的宏观指标;(2) 指标体系应能较为系统地、完整地度量、描述、判定、评价和预测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3) 指标定义和界定是清晰的、含义是明确的,数据可获得;(4) 与国际已有的指标相衔接,以便于国际比较; (5) 突出重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应特别关注能源、水资源、钢铁、有色金属(铜、铝、镍、铅、锌)等的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排放。根据上述的准则,中国循环经济
23、指标体系的设计将主要参考欧盟的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以物资流核算体系为基础加以导出,包括直接物资输入、消费、废弃物的产生、存量的增加等指标。但是,从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考虑,对于能源、钢铁和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给予更高的关注。因此,需要将中国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层次:综合性的指标和部门类的指标。在部门类的指标中将分别的描述能源、水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钢铁和铜铝等金属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3.2 中国循环经济综合类指标(1)资源输入类指标在欧盟提出的资源输入类的指标均包含了直接物资输入(DMI)的指标,包括国内从自然界开采的具有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经济 指标体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