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doc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史怀哲: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他 25 岁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却在 30 岁时立志学医,38 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远赴非洲,为穷困黑人行医 50 年;他是高超的管凤琴演奏家,多次在欧洲和非洲巡回演出,以筹措维持诊所的经费;他著述丰富,思想深刻,在理论,更在行动和实践上,成为当世及后来的环境保护、动物权利及志愿者运动的先驱,并以78岁高龄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对善与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从没见过。善良顽童1875 年,阿尔伯特史怀哲出生在阿尔萨斯一个牧师家中。普法战争后,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描写的就是发生
2、在这里的故事。生活在双语环境,史怀哲从小就能自如使用两种语言。这样的成长背景,使他得以吸取两种文化的长处,具备更开放和开阔的视野。不过,家境虽然优裕,少年史怀哲却并未表现出过人之处。他顽皮不驯,功课又差,一次校长甚至差点把他赶回家。是知识渊博的俾麦老师为史怀哲打开了一扇知识和思想的大门。从此这个耽于幻想的懵懂少年转了性,爱上了读书和思考,走上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道路。有几件小事,颇能显示少年史怀哲敏感内省、淳厚正直的天性,以及成长为一位伟大人道主义者的端倪。他很排斥衣着上的与众不同。父亲用旧外套给他改制了一件披风,穿上很合体,俨然一个小绅士,但其他同伴没有这样的衣服,他就坚决不穿。母亲带他去买帽
3、子、手套,他总是执拗地选择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廉价货,而不要那些象征上流社会的“品牌”货。一次,同伴邀他去打鸟,他并不喜欢,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就在同伴拉紧弹弓瞄准小鸟的一刻,远处突然传来教堂的钟声。“这声音好像来自天上”,深深震撼了史怀哲。他丢掉弹弓,大喊着吓走小鸟,掉头奔回家中。此后,他再也不参与这类残忍的游戏,也不再介意被同伴嘲讽为“多愁善感”。遇到不幸的人或被虐待的牲畜时,他总是陷入烦恼和痛苦,并为这些可怜的生灵虔诚祷告。多年后,史怀哲在非洲丛林里写成敬畏生命,清晰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生命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人在伤害其他生命时,必须判断这是否基于生活的必需而不可
4、避免;农人为了生活可以割一千棵草给他的牛吃,但在回家的路上,却不应随意践踏任何一棵路旁的小花。三十学医中学毕业后,史怀哲进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就读。他在哲学、历史和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快显露出来。史怀哲 8 岁就开始弹奏教会的管风琴,那时他的脚还够不到管风琴的踏板。刚入大学,他就得到法国著名管风琴家魏多的赏识,破格收他当了学生。30 岁之前,史怀哲完美地完成了几乎所有的人生功课:拿到博士学位,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巴赫传等著作,后者至今仍是研究巴赫的经典之作。他还拜杜劳特曼为师2学习钢琴,后者是李斯特的高足。毕业后,母校邀他任教,尼古拉教堂聘他做神职人员,魏多则认为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沿着这
5、条轨迹走下去,一切都顺顺当当。但史怀哲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1904 年秋的一个早晨,史怀哲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法属赤道非洲严酷恶劣的生存状况。当地迫切需要医疗服务,并招募志愿者。史怀哲突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一个神学教授,去做医学院的学生?父母亲友闻讯强烈反对;医学院的院长根本不接受他,建议他去看精神科医生。经过四处奔走努力,他才获得旁听和考试资格。即便再聪明,有再强烈的道德支撑,三十学医都太晚了点。化学、物理、动物、植物、生理学、药理学、解剖学、临床诊断一门门课程和考试,再加上神学教授和教堂的牧师工作,史怀哲后来用“身心疲惫”、“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被填得满满的”
6、来概括这一段生活。6 年后,他通过了毕业考试。此后两年,他一边在医院实习,一边撰写论文,一边为远行做准备。历经 8 年艰辛,史怀哲终于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1913 年 3 月,38 岁的史怀哲和新婚妻子以及筹办诊所的 70 大箱行李一起,踏上了遥远而陌生的非洲之旅。鸡舍中的诊所经过一个多月辗转可怕的水陆旅途,一只独木舟载着他们到达目的地兰巴伦,当时的法属赤道非洲(1960 年独立为加蓬共和国)。那是一个辽远、富饶、充满神秘感的原始丛林,也是一个蚊虫肆虐、物资匮乏、穷困无助的蛮荒之地。医师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病患蜂拥而至。来不及筹建诊所,他把自己所住木屋边的鸡舍充当临时诊所,在狭小、闷热的空间和
7、烈日的照射下开始工作。心脏病、肺病、精神病、脱肠、橡皮病、热带赤痢、昏睡病、麻风病、日晒症、疥癣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络绎不绝的病患还是令史怀哲吃惊。疥癣这种皮肤病像梦魇般困扰着当地人,奇痒无比,寝食难安。医治并不困难,用硫黄粉末调入一些椰子油和肥皂,涂抹两三次就见效。比起疥癣,热带溃疡就难对付多了。沙蚤常寄生在脚趾皮肤下,形成疤块,奇痒难当,一旦抓伤感染,极易形成坏疽。初到非洲时,史怀哲几乎看不到十趾齐全的当地黑人。如果溃疡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就难以治愈了。通常的做法是,将病人隔离在小木屋中,任其渐渐衰竭,在痛苦中死去。史怀哲治好一个病人常常需要几个月,仅纱布就要用去整整一箱!昏睡病也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 历史 史怀哲 奔走 非洲 丛林 圣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