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滨海新区滨海新区 2019-2020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年级生物高二年级生物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
2、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A 错误;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正确;C、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C 错误;D、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人体内
3、环境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2-A.B.C.D.【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淋巴可以进入血浆,A正确;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B 错误;C.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C 错误;D.血浆不能进入淋巴,D 错误。故选 A。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D.免疫细胞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答案】C【解析】-3-【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
4、、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发生在内环境中,C 正确;D、免疫细胞合成免疫活性物质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 错误。故选 C。4.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物质 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
5、的激素调节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4-【详解】A、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
6、体,丙表示甲状腺,A 错误;B、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 错误;C、结构乙受到甲和丙的共同调节,C 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 D。5.在相邻两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表面连接电流表,静息状态下的指针方向如图所示。在 A 点施加一定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时,A 点细胞膜外变成正电荷B.电流表不会发生偏转C.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D.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点受刺激后,膜外由正电荷变成负电荷,电流表
7、左侧受电位发生一次变化,而右侧不发生变化,所以电流表只偏转一次,选 C。6.肉毒杆菌霉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遏神经递质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受体【答案】A-5-【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肉毒杆菌霉素能阻遏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其影响兴奋在突触传递中的突触前膜,使神经递质不能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从而也就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导致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故选 A.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不符合关系的是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
8、液、组织液B.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C.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成份、营养结构、生产者【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2、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体液包含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因此可以代表体液,、分别代表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9、组织液,A 正确;B、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故、分别表示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B 正确;C、突触小泡不属于突触的结构,C 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结构、生产者,D 正确。-6-故选 C。8.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
10、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反射弧和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相关知识。从图可知,a 是效应器,b 是传出神经,c 是神经中枢,d 是传入神经,e 是感受器,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离体的情况下,兴奋在神经元中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由感觉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时间延搁,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由电信号,在突触中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在突触后膜上是由化学信号电信号,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9.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11、A.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但不属于免疫细胞B.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C.同一人体内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D.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7-【详解】A、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A 错误;B、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故细胞周期变短,B 正确;C、同一人体内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均来自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其中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D、抗体、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2、,D 错误。故选 B。10.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详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不是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A 错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13、斑狼疮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 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C 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对自身组织器官造成伤害,而自身免疫病是将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当作抗原来攻击从而造成损伤,二者不是同一概-8-念,D 错误。【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免疫缺陷症、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症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造成的,如艾滋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1.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
14、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B.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C.生长素和赤霉素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D.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两图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南瓜茎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南瓜茎作用后,南瓜茎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南瓜茎没有任何改变,说明不是。【详解】A、激素对南瓜突变体作用后,南瓜突变体茎没有明显改变,说明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A 错误;B、看图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
15、常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B 正确;C、本实验没有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实验组,不能说明两种激素的关系,C 错误;D、看图可知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不明显,D 错误。故选 B。1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9-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进入冷环境中,机体散热较快,此时要通过调节加强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
16、温正常。通过神经调节,肌肉加强收缩产热,故 A 正确。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故 B 正确。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故 C 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故 D 错。13.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B.当人体从零下 20到零上 20环境中,身体内酶的活性提高C.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D.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1、根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
17、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失重状态下植物水平生长,说明生长素能极性运输。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人是恒温动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详解】A、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没有重力,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而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A 错误;-10-B、当人体从零下 20到零上 20环境中,体温没变,故身体内酶的活性不变,B 错误;C、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不能有效得到利用,此时人体利用能量顺序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C 正确;D、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能力过强导致的,
18、属于免疫失调,D 错误。故选 C。14.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査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觅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A 的叙述正确
19、;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易计数,因此,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此 B 的叙述错误;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在比较密集或稀疏的地方取样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C 的叙述正确;标志重捕法调查中,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捉标志数=第二次捕捉总数:第二次捕捉中标志数,动物被捕捉一次后较难捕获,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应偏大,D 的叙述正确;因此,本题选 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要看清 B 选项中的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难以计数
20、,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选双子叶植物。1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11-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意及甲图中可知,草履虫先增加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则栉毛虫以在草履虫为食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沉渣对
21、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是致命的,大草履虫因有了隐蔽的场所,躲避栉毛虫的能力增强,而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灭绝。【详解】A、在培养液中加入沉渣后,沉渣成为草履虫的隐蔽场所,增加了栉毛虫捕食的难度,将乙图与甲图对比,沉渣的加入对草履虫和栉毛虫的种群数量都带来极大的影响,A 错误;B、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所捕食,在无隐藏物的情况下,大草履虫被栉毛虫捕食干净,栉毛虫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B 错误;C、如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生产者或者由培养基(人工生态系统)来提供能量,C 正确;D、大草履虫体内能量的去向有三个:自身代谢利用、被栉毛虫利用和被分解者利用,D 错误故选:C。【点睛】解
22、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题意及图示信息确定栉毛虫是以草履虫为食,但草履虫善于躲避,导致栉毛虫因捕获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灭绝。1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B.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2-C.群落演替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
23、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群落演替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详解】A、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A 正确;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 正确;C、群落演替过程中
24、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草本阶段的植物种类,C 正确;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应该有轻微的波动,不可能保持不变,D 错误。故选 D。17.羊草是素色异爪蝗的主要食物,为研究放牧牛、羊对素色异爪蝗种群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某草原开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放牧方式无牧羊单牧牛单牧素色异爪蝗多度(%)10155-13-羊草盖度(%)455525注:1.多度与调查样地上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与羊草的生长状况呈正相关A.调查素色异爪蝗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实验结果表明,牛单
25、牧能抑制素色异爪蝗灾害的爆发C.适度放牧有利于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草原上成群采食的牛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空间特征:成群型、均匀型和随机型。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详解】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素色异爪蝗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 正确;B、实验结果表明,牛单牧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滨海新区 2019 _2020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