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docx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一、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2.人们的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
2、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提示(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起决定作用,收入只是主要的因素,不能把收入当作根本因素。(2)考查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要设定其他条件不变,否则消费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结论就不一定成立。二、消费的类型1.从消费的方式分(1)贷款消费,即通过办理贷款,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2)租赁消费,即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2.从消费的目的分(1)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追求全面发展要
3、求的消费。(3)享受资料消费:人们追求身心愉悦的消费。特别提示从消费的方式上划分的几种消费,不涉及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提高,而从消费的目的上划分的几种消费,则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些人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向广告、名牌、流行、成人看齐。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综合考虑价格、质量、服务、功能、操作、自己的需要等。特别提示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区分两者关
4、键是看消费行为中有没有“比”的因素。二、做理智的消费者理智消费的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不能超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超前消费,也不应滞后于自己的消费能力。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2)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3)绿色消费的特征和要求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4)勤俭节
5、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特别提示坚持适度消费与坚持绿色消费不能简单等同。坚持适度消费主要是相对于个人家庭收入而言的,强调量入为出,不铺张浪费;坚持绿色消费,是相对于保护环境而言的,强调消费的对象、方式等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做题时,不能一涉及适度消费,不铺张浪费,就同时选择绿色消费,具体要看材料情境。突破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因素地位阐释措施居民收入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
6、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则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消费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其他因素物价影响人们的购买
7、能力,价格影响人们的需求稳定物价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理性消费原则分配分配关系通过影响人们的收入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商品性能、质量、服务态度等商品性能、质量、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企业信誉等具体因素,对消费及消费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要注重商品性能与质量、服务、信誉等1.(2018浙江11月选考,12)下表为20132017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
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31120167219662382125974国内游客(亿人次)32.636.1404450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我国更多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A.B.C.D.答案D题干分析设问主体:无。设问指向:从表中可以看出。限定条件:无。题型:图表型。隐性的主体:无。试题信息:2013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游客人次。试题考查知识隐性指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题肢分析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正确。2013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国内游客人次也逐年增加,反映了收入增长带动了
9、享受资料消费,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错误。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不体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材料不能体现我国更多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正确。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旅游人数增长,反映更多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2.调查显示,股灾发生后,七成股民生活水平下降,大量被套股民更是忧心忡忡,不知何时解套,只好紧缩当前的消费。这反映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经济的增长决定居民消费盲从的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A.B.C.D.答案B题干反映了股灾造成股民生活水平下降,而被套的股民对未来收入缺乏好的预期,也使得他们紧缩当
10、前的消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3.经济学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稳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是因为()A.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B.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C.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D.当前的消费水平影响收入水平答案B工作不稳定的人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希望通过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样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B项正确。突破二正确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1.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
11、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优点: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端: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优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值得提倡2.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原则要求反对注意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超前消费和过度节俭;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同时,适度消费的“度”,应该包括个人家庭收入和国情两方面,仅与家庭经济情况相适应而与
12、国情不符的消费,是不符合适度消费原则的基于自身实际偿还能力,可透支未来收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要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实现可持续性消费破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杀鸡取卵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做到戒奢从俭铺张浪费,骄奢淫逸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消费的具体方式,并不是要求人们节衣缩食,过苦日子,作为一种倡导的精神,其本质上
13、强调的是不要超前消费,不要铺张浪费,本质上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因而做到适度消费,也就坚持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2019浙江绿色联盟10月模拟改编)“可以晚报到,新六样不可或缺”,部分“00后”大学新生坚持要求家长在开学前为其配齐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谓公认的“新六样”“开学标配”。这种消费行为()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一种不健康消费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一种不理性消费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坚持了求实心理,考虑了新品功能A.B.C.D.答案A题干分析设问主体:无。设问指向:这种消费行为。限定条件:无。题型:评价型。隐性的主体:部分“00后”大学新生。试题信息:坚持要求家长开学前配齐“新
14、六样”;“新六样”是所谓公认的“开学标配”。试题考查知识隐性指向: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题肢分析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一种不健康消费正确。坚持要求家长开学前配齐“新六样”“开学标配”,体现了攀比心理的影响,是不健康的消费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一种不理性消费正确。“新六样”是所谓公认的“开学标配”,部分“00后”大学新生坚持要求家长购买,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一种不理性消费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这种消费超出家庭收入实际的信息坚持了求实心理,考虑了新品功能错误。材料中部分“00后”大学新生的行为违背了求实心理2.据报道,中国消费者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条件
15、,但仍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的心理。矫正“小富即奢”心理,应该()A.树立求实心理,坚持减少消费B.避免从众心理,坚持理性消费C.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D.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答案C从题干中“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条件,但仍在消费奢侈品”的“小富即奢”心理可知,这些消费者消费时受到了攀比心理的影响,超越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C项正确切题。3.“点菜师”是针对顾客的年龄、性别、体质提供个性化科学配餐服务的专业人士,他们既能帮助人们少花钱,又能使得人们的饮食更加健康合理。“点菜师”行业的兴起说明()个性化求异消费成为消费主流人们树立了绿色消费的观念居民的消费观念日趋合理居民
16、消费的求实心理A.B.C.D.答案D从题干中“点菜师”的职业内涵、“少花钱”和“饮食更加健康合理”等信息可知,该行业的兴起反映了居民消费的求实心理和居民的消费观念日趋合理,正确。说法错误,不合题意。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1.(2018浙江11月选考,2)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答案F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2.居民当前收入越多,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答案F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居民当前收入越多,居民消费水平越高。3.对于收入稳定的人来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答案T4.网购看商品参数
17、,满意时挑网友好评的店家购买看中的商品,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答案F网购看商品参数,满意时挑网友好评的店家购买看中的商品,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5.“轻奢消费”(可以负担得起的奢侈品)的消费理念追求的是适度消费,享受生活。()答案T二、选择题6.若下表是我国某年部分省市居民收支情况比较。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北京浙江辽宁四川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10792414715337114308028人均消费支出(元)19670144441046279907131不同区域居民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B.C
18、.D.答案D表格反映了我国不同区域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地方人均消费支出也越多,说明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表格反映了我国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有很大差异,说明我国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这将制约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升,正确。均不能由表格合理反映和推出,排除。7.2019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其中赴欧洲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增长7.4%,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规模再创新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对象居民消费观念和方式不断改变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成为主流A.B.C.D.答案
19、A出境旅游人次及规模的突破,与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观念、方式改变等相关,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错误;不符合现实。8.从20152017年浙江省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增长情况表中(扣除价格因素),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2016年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35537元/7.3%38529元/6.4%42046元/6.9%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4117元/5.4%25527元/3.8%27079元/3.9%注:数据来自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人均消费支出增
20、长率均为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数据。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得益于收入差距缩小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支出相对也越多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一般也较快A.B.C.D.答案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越多,消费支出相对越多;收入增长率越高的年份,消费支出增长率也就越高,说明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一般也较快,正确。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经济发展,说法错误。在表格中没有体现。9.(2019绍兴高二期末)某报告显示:中国一半以上(55%)家庭零储蓄处于银行无存款、家中没闲钱状态,但是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
21、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庭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发生变化家庭收入降低,生活消费占主导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预期收入稳定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超前A.B.C.D.答案B由一半以上家庭(55%)零储蓄和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可知,这些钱有些用于扩大消费,当然也有部分用于投资,折射出家庭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的变化,也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预期收入稳定有密切关系,因为这可以让人们放心花钱,正确。家庭收入降低,人们不敢花钱,与题干不成因果。中“消费观念超前”的说法不合实际。10.某市调查数据显示,占该市人口多半的农村消费者在网购行为比例、网购商品总额、使用“第三方支付”频率等指标上与城镇消
22、费者差距明显。其中,进行网购的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居多,82.5%的农村网友在网上主要购买衣着类商品。这反映出该市()城乡收入差距依然不小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居民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A.B.C.D.答案A题意反映某市农村居民人口多但网购消费落后于城镇,这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不小;年收入低于4万元的家庭八成以上网购衣着类商品,农村居民人口多但网购消费落后于城镇,都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正确。题意不能整体反映该市农村居民消费所处的阶段,不合题意。题意不反映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不选。11.(2019课标,14)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1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生活 消费 第三 多彩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