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x
《温州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州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一、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和实施我市信息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指导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重大信息化工程决策水平,促进我市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温州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目录及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参照数字温州建设规划纲要和浙江省
2、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导则,特制订温州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温州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是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引导下编制的温州市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是规范和指导今后五年(即2006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二、“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概况“十五”以来,我市抓住全球信息化的机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01年初所启动的温州数码城建设项目,在推进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01年7月,国家信息产业部
3、正式批准温州市为“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城市”。为了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总体成本、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温州市政府于2003年制订出台了数字温州建设规划纲要,并成为指导温州市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着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几年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产业稳步发展,信息化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十五”信息化建设现状。1. 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十五”以来,我市建成覆盖全市的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接入灵活、多样便利的信息基础传输网络,实现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共
4、同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铺设通信网、计算机网光缆超过48万芯公里,全市出口带宽增至56.1G。全市拥有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容量478.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5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8.3万户,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63.8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04.5部/百户,互联网注册用户84.7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7.7万户),2005年全市电信业务运营收入67.2亿元;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4、97.6,有线电视用户达115.3万户;城市每百户拥有计算机75.0台,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20.8台。目前我市的网络传输能力、互联网和电话用户数、计算机拥有量均处于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5、2. 政府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市、县两级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启动,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期间最后两年市级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近2亿元。市本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成,门户网站开通并投入使用,一些部门的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相继建成。全市各县(市、区)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开通。市、县政府门户网站与以往相比,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实用性有所增强,更加突出文件查询、表格下载、群众意见反馈等功能,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其中公安、教育两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分别被列为公安部、教育部全国信息化示范单位。市政府门户网站在2004年度中
6、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排名中,列地市级第5名。市本级、鹿城区、苍南县、乐清市等电子政务工程被列入了省“百亿信息化工程数字城市项目”。3. 社区和农村信息化初见成效。社区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改善社会公众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我市社区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城市居民信息化意识和水平逐步提高;确立了一批信息化试点社区;社保信息系统第一期建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全面铺开。初步建成温州农网,让农民以较低的费用,通过手机和信息电话上网获取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并可发布自己的产品供货信息,为信息下乡增添了新的渠道。信息化在金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7、、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向社会大众提供了广泛、便利的信息化应用服务。4.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意识普遍增强。一大批企业率先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获得了良好的效益。有相当一批企业在信息化硬件、应用软件投入的水平和数量上情况较好,已开始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其中部分大型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信息化示范企业,3家企业进入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组织评选的“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到2005年底,共培育了73家企业信息化
8、试点企业,23家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9个行业中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性逐步提高,加大了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最新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49%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网,87.34%的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37.97%的企业建设了电子商务系统。5. 信息产业稳步发展。(1)信息产业制造业。“十五”以来,我市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等优势,在产业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以轻工业为主、电子基础比较薄弱的温州,信息产业制造业已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信息产业制造业规模稳步增长,占我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所提高,成为我市工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2
9、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产业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42.1亿元,增长2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8;完成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7.8%;实现利税总额23.4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信息产业制造业主导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在乐清的虹桥镇及周边区域,形成了以联接器、开关、电子元器件、接插件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年产值48亿多元;在乐清的柳市、白象镇,以电力电子设备产品为代表的智能电器设备制造产业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传统的低压电器生产向智能、高压电器转型的企业逐渐增多,智能电器设备产出在当地工业产值中的比例逐年增大;在市区、瑞安及平阳,以智能点钞机、验
10、钞仪、指纹鉴伪仪及金融防盗安全设备为主导产品的智能金融设备制造产业开始形成,产品开始打入欧美市场;企业数量占全国同类企业的近一半,2005年销售收入达15亿多元。在温州市区,以数字交换设备、光交换设备和通信附属设备为主的通信设备制造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骨干企业,2005年总计完成销售收入4亿元;在瑞安、乐清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汽车电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批大型传统行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汽车电子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并抓住我国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机遇,迅速介入汽车电子领域,现已研发生产出多种汽车电子产品,并开始打入中低端市场;分布在苍南县和乐清市的电子机电产品
11、和电子仪表制造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0多亿元,主导产品有光纤、光缆、微特电机和智能仪表等。产品研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十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制造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和产业开发计划等立项或资助的重大项目1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产业化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等立项或资助的项目数十项,获得省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近10家,完成各级新产品开发项目上百项。在积极引导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设立了“温州市软件及信息产业制造业专项资金”。企业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上的合作开始起步。(2)软件和信息
12、服务业。“十五”期间,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了平稳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300多家从事计算机系统销售、集成、软件开发企业,从业人员近5000人。一些系统集成和软件企业正在成长壮大,目前全市共有以软件产品开发为主的企业50余家,已认证软件企业18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包括智能化管理软件、监控软件、电子商务平台软件等,其中有的软件企业的产品已在某些行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得到了应用行业的好评。2005年,我市软件产品销售收入达1.5亿元,已登记软件86项。由于这几年我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稳步发展,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著名IT企业入驻,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3、网络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增值服务业发展迅猛,网络游戏服务业异军突起,如游戏茶苑网站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在国内同类游戏网站排名中名列前茅。以通信服务为主、软件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为新增长点的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73.5亿元,实现增加值59.0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9%。6. 信息安全保障积极推进。我市在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对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了温州市数字证书分中心,制定了数字温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为实施“
14、数字温州”、“信用温州”和“平安温州”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安全保障与指导规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以来,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和IT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IT专业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等共性问题外,主要还表现为;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受条块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信息共享机制、公共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建设尚未启动,政府信息的公享化水平还较低,影响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也制约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的服务性和公众参与程
15、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目前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偏少,服务的范围、对象不广,互动性、便利性、实用性差,各政府网站间缺乏协同机制,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无法真正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市属各单位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应用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但由于有些单位的软件是由其上级提供,相应的数据也归其上级主管部门管辖,除了查询和提交某些数据,没有其他使用权限,或者由于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原因,使得目前相当多部门拥有的数据虽然是相互关联的,却不能互相共享,造成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已经成为温州市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高度重视公共数据库建设是当前的首要问题。2. 社区、农村信息化起步晚,应用水平
16、低。社区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基层的单位,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涉及计划生育、人口(治安)管理、劳动保障、低保就业、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医疗保健、商业金融、交通旅游等,点多面广,有迫切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急需一个通用而又能很好解决社区工作问题的应用系统,但目前由于资金、体制等原因,对社区信息化的重视和落实程度还不够。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差,特别是偏僻的农村几乎是信息化的空白点。从近几年温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统计数据来看,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就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与学生人数之比而言,一些农村地区学校仅为市直属学校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3. 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由于意识、资金、技术等因
17、素,量大面广的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规模以上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之一。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造成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缺乏严谨的科学论证,盲目上马,缺少“第三方”的监理,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在信息系统工程完成后,也没有科学定量的评测标准,难做评价和验收。4. 信息产业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优势尚不明显。我市信息产业制造业中小企业居
18、多,列入省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441家规模以上信息产业制造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只有10多家,大部分企业的年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下,规模效益较差。主导产业只是初具雏形,缺乏核心优势和集聚效应。信息产业制造业的产值与销售收入在我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过低,其产品在市场上还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还未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集聚一批中小企业的特色产业链与市场链。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及出口能力弱。信息产业制造业中,高技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在全市信息产业制造业年工业总产值中,以电子接插件、线束、电子开关和微特电机等为主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机
19、电产品就占了65%,智能仪器仪表等整机类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产品几乎为零。一些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低档产品、同构产品、低价竞争的局面。个别制造企业还由于长期技术储备不足,导致生产滑波,甚至出现亏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出口能力弱,2005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8.6亿元,只占到行业产值的11.8%。出口产品中,以配套产品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类产品明显偏少。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企业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弱,缺乏为推进信息制造产业发展作强有力支撑的研发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地方高校在信息制造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与国内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与完善。 受生产要素制约,引进项目严重不足。受整体产业布局和土地、劳动力、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的约束和影响,我市信息产业制造业基本上以本地企业为主,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或重大合作项目方面尚无大的突破,与长三角经济圈先进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5. 软件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和竞争力薄弱。目前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资产在50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主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单位占了绝大多数,并且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偏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我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缺少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软件市场监
21、管体系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为中小软件企业研发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以上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战略任务,从有利于温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有序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把握信息化发展趋势,瞄准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坚持创新与务实结合,建设与整合并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以
22、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推动体制创新,力求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以信息产业园区和软件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上新台阶;发挥信息化在温州现代化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推动作用,为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二)发展原则。1.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实施中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系统的整体设计,强调系统的集成性和开放性,留有合理的扩展空间,同时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2. 坚持“超前”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快发展,既要密切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紧跟国际信息化的进程,吸收国内外
23、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又要立足我市实际,兼顾各个行业,紧密结合企业和部门的实际,采取适度超前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确定有限目标,坚持量力而行,不做表面文章,不盲目求新求高,重在应用,讲求实效。3.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注重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同时,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产业化机制。4. 坚持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加强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人才引进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24、和服务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坚持整合资源与发展优势信息产业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互动发展、信息共享和市场推动,努力发掘本地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互为配套的产业链,有效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迅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使信息技术加快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6. 坚持推进信息化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市民、强化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市 信息化 十一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