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_孙盛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_孙盛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_孙盛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类号: F325 研究生学号: 201187J092 单位代码: 10183 密 级:公开 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Study on Transference of Rural Land in Mudanjiang City 作者姓名:孙盛楠 专 业: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 ) 研究方向:农村科教与服务 指导教师:衣洪岩副教授 培养单位:军需科技学院 2014年 12月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 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 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
2、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 限 )。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 (或硕士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木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木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D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曰期:夕 年丨二月 #曰 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宄 Study on Transference of Rural Land in Mudanjiang City 作
3、者姓名:孙盛楠 专业名称: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 ) 指导教师:衣洪岩副教授 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答辩日期: 2014年 12月 6日 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宄 自古以来,土地问题就一直与一个国家能否稳定发展息息相关。我国自改革 开放以后,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当时不但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 技的进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 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 展的大趋势。土地利用率偏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益得不到保障等弊端突 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也与时倶进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
4、 规定。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个省市人均土地面积的不同,经济状况的差 异,土地流转问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本文以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为研究内容,在搜集了牡丹江市土地流转 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剖析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观点和看法,并 对国内外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在与牡丹江市的农村土地流转 的现状 进行对比分析后,结合牡丹江市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找出牡丹江市在土地流转 过程中所存在的五个问题:一是土地资源匮乏,集中流转难度大;二是土地流转 纠纷多,缺乏法律的保障;三是农业保险宣传不够,赔偿机制不完善;四是融资 困难,规模经营者缺乏必要
5、的启动资金;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针对牡丹 江市目前土地流转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五个相关对策及建议:一 是完善政府职能,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宣传;三是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四是完善农村保障制度;五是引入农业期货,减少粮食价格 风险。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牡丹江市 Abstract Study on Transference of Rural Land in Mudanjiang City From ancient time to present,the problem of earth has always been closely bound up
6、 to the issue that whether a country could develop stably.Since China developed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nes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contracted responsibilities on the household basis with remuneration linked to output has became the main management system.lt develop not only the eff
7、iciency of earth usage but also inspire the fanners.Whi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 and economy,the system is losing its leadership,the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use of the earth,low productivity,the profit of the farmers cant get a guarante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 ore prominent.China has
8、draft some bills in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but large territory,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diversity of economic standards have made land circulation a big issue to solve to develop the country economy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s. The paper is concentrated on the issu
9、e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of MuDanjiang City. After collecting the data of land circulation of MuDanjinag City,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view point on land circulation of many scholars both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discuss their experience, then taking the reality of MuDanjiang City into accoun
10、t before he pointed out five problems. First, short land resource and is hard to circle together. Second,many disputes on land circulation exist, and is short for law protection.Third,low propaganda of agriculture insurance, and is short for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urth, financing is difficult, la
11、rge scale of operation is short for initial capital. Fifth,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the paper suggest five programs. First enforc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ment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econd, perfect law system, reinforce propaga
12、nda of agriculture insurance. Third, perfect the market of land circulation in the country. Fourth, set up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ifth, importing the agriculture features, reduce the risk on the price of grains. Keywords: Country, Land Circulation, Mudanjiang City m w . i ABSTRACT
13、. II 第 1 章绪论 . 1 1.1立题依据 .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3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框架 . 5 1.4研究方法 . 6 第 2章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7 2.1农村土地流转概念界定 . 7 2.2相关基础理论 . 7 2.2.1 地租理论 . 7 2.2.2 制度变迀理论 . 8 2.2.3 土地产权理论 . 9 2.2.4规模经济理论 . 10 第 3章国内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及对牡丹江市的启示 . 11 3.1国外农村土地流转经验 . 11 3.1.1 美国农村土地流转 . 11 3.1.2 日本农村土地流转 . 12 3.1.3 法国农村土地流转 .
14、12 3.2国内农村土地流转经验 . 13 3.2.1 河南农村土地流转 . 13 3.2.2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 . 14 3.2.3 湖南农村土地流转 . 15 3.3国内外先进经验对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启示 . 16 3.3.1 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共存 . 16 3.3.2发展农业科技是带动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 16 3.3.3成立监督机构,确保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 17 第 4章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 18 4.1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数量规模 . 18 4.2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模式 . 19 4.2.1 农户入股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19 4.2.2 大户入股的
15、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19 4.2.3 合作社入股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19 4.2.4村集体入股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20 4.2.5 家庭农场入股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20 4.3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分析 . 21 第 5章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22 5.1 土地资源匮乏,集中流转难度大 . 22 5.2 土地流转纠纷较多,缺乏法律的保障 . 22 5.3农业保险宣传不够,赔偿机制不完善 . 23 5.4融资困难,规模经营者缺乏启动资金 . 23 5.5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 24 第 6章促进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 25 6_1完善政府职能,加强
16、监督力度 . 25 6.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宣传 . 26 6.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 27 6.3.1加大农业投资规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 27 6.3.2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市场,成立专业中介机构 . 27 6.4完善农村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 28 6.4.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28 6.4.2 完善农业保险体制 . 29 6.5引入农业期货,减少粮食价格风险 . 30 m i吾 . 31 参考文献 . 3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5 & i射 . 36 第 1 章 绪 论 1.1 立题依据 1978年 11月 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的 18名农民
17、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算得上是一个惊人的壮举,这也可以算作是我国农村土地 改革的开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 农村土地问题日益突显。大多数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不再增加,探索 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箭在弦上了。而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可将农户 个人土地集中为大面积连片土地,化点为面。在种植与收割阶段,不但 便于统一 管理还有利于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真正做到与时倶进,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 提高农户收益的双赢目标。 自 1984年中央 1号文件首次提
18、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可以转包承包地给种 田能手,到 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上升为 法律规定。再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 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土地流转做出了更加具体地指示,文件指出要稳定农村土 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19、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 适度规模经营。 1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 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 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见党中央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党 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土地工作,制定惠民政策的一项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重要举措。 牡丹江市地处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全市面积总计 4. 0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 30. 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 3. 38%,人口 282
20、. 2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7. 1%,其中牡丹江市农业人口为 116. 7万人。牡丹江全市 共有 76个乡镇, 1282个行政村。地 貌以山林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 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整个地区凸现山势并且连绵起伏,亦纵横河流,被 称为 “ 九分山水一分田 ” ,是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 在 2013年,牡丹江市粮食总产达到 63亿斤。绿色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国家 级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发展到 430万亩,新增菌棚室 5792栋、食用菌达到 37. 1 亿袋(块),新增蔬菜棚室 8500栋、果菜种植面积达到 64. 2万亩,白瓜籽种植面 积达到 50. 2万亩,新建养殖小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牡丹江市 农村土地 流转 问题 研究 孙盛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