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1.分子动理论 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并相识这种探究将不断深化。(3)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洁热现象推想分子的热运动。初步相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4)通过视察和试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讲授课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小,一般物体含有的分子数特别多。了解扩散现象的重要意义,能识别扩散现象,并会说明扩散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和斥力;并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事例。过程与方法 视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扩散现象联系起来。学会从视察试验、分析宏观现象动身,通过推理探究微观世界的方法。情感、看法、 价值观 关切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乐于用学过的学问说明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分子热运动的初步学问 难点 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提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试验器材 广口瓶、二氧化氮气体、玻璃瓶、量筒、酒精溶液、烧杯、水、试管、墨水、分子力演示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特性教学设计 (老师二次备课) 流程、时间安排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互动探究 新课讲授 训练内化 课堂小总 利
3、用多媒体展示梅花诗词 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问:闻香识梅说明有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在运动,那么它究竟有多小?又是如何运动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走进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 请大家阅读教材p2和p3上面的相关内容了解人类相识微观世界的历程,然后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的最小微粒。(2)分子具有哪些特点?能不能用肉眼视察? 刚才在梅花诗词中我们知道梅花的香味能通过空气跑到我们的身边,那么分子是运动的吗?如何运动的呢?运动中又有哪些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视察几个小试验。演示1、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扣一个玻璃瓶,大家视察有什
4、么发觉? 讲解并描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为什么会在上面的瓶中也发觉有二氧化氮的气体呢? 二氧化氮气体运动有没有规律? 在此我们发觉气体分子会运动,会出现进入相互渗透的现象。在生活中你们发觉有类似的渗透现象吗? 气体有渗透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不是也有这些现象呢? 讲台上有一些器材,谁来帮我演示一下液体的这种现象? (墨水和水、墨水和酒精等组合) 固体有这种现象吗?谁能举出一些事例? 上述的试验现象都是扩散现象,那么有谁能给扩散现象进行一下说明? (书上做标记)请大家阅读书P3下面的图1-1-7 探讨:夏天看到空气中许多小颗粒漂移在空气中,请问这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吗? 反过来,扩散现象
5、能说明什么? 还有吗?(可用两个说明:1、相邻座位中间还要坐一个人必需如何?2、装满花生的罐子里面再装一些豆子) 展示酒精和水的混合后的改变。 展示一块铁,问:既然分子是运动的且分子间有空隙,那么谁能将铁块捏小或拉大一些?为什么铁块分子没有跑掉而还是保持了原有形态? 视频展示:切割后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悬挂钩码(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的什么作用) 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呢? 演示:分子力演示器 有空气的注射器前端堵住不简单拉活塞,简单推活塞吗?说明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p4和p5相关学问,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由于分子作用力的不同,物质在自然界中呈现三种状态,请大家视察图1-1-12
6、物质三态的模型。训练:1、两滴水靠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阳光下看到尘土飘舞 B、经过面包房子,闻到阵阵奶香 C、牛奶中放入砂糖,牛奶变甜 D、鸭蛋裹上混有食盐的泥巴,过一段时间变成咸鸭蛋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很小 B、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之间,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发生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是表现为。
7、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归纳 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视察,思索 学生相识到: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了上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花香袭人、家里液化气泄漏等(学生自己讲解并描述) 应当也有,因为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都要运动 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视察,思索 堆煤炭的墙角墙内有黑色的物质等 由于分子运动,两种物质相互渗透的现象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空隙 觉得不行能做到 依据生活阅历:铁块不简单捏小,说明分子间应当有一些作用。 分子有引力 铁块不简单拉长、有空气的注射器前端堵住不简单拉活塞、露珠呈现圆形等 也有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内容 作业 课 后 反 思 板书: 1.
8、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和热量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讲授课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洁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相识燃料的热值及燃烧问题简洁计算。(4)知道变更内能的方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相识内能。让学生在动手试验探究变更内能的方式。利用生活阅历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情感、看法、 价值观 从物理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内能和热量的概念,热值的概念
9、难点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联系与区分 试验器材 冷水、热水、墨水、被子、空气压燃仪、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特性教学设计 (老师二次备课) 流程、时间安排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互动探究 新课讲授 训练内化 课堂小总 展示一张图片:向暖水瓶中灌注开水,盖上瓶塞,瓶塞被弹起。问: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在瓶中倒冷水有这种现象呢? 引出课题-内能和热量 从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发觉与温度有肯定的关系,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视察以下试验。将两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过一段时间有什么发觉?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现象? 表明白什么问题? 扩散现象表明白什么? 热水中扩散快
10、,冷水中扩散慢说明温度在干脆影响什么? 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猛烈。或句话说:温度反应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猛烈程度。以此引出热运动。 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 苹果和地球相互作用具有势能,分子间也相互作用是否也具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引出内能的概念) 请大家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以此加深对内能的理解.(“全部”的说明) 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内能吗? 物体内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事例:等量冷水和热水,白炽灯丝亮和不亮,温度相同大杯水和小杯水,等量的0摄氏度的水和冰) 总结:内能大小与分子个数、温度、种类、状态等有关 温度是内能变
11、更的标记。 问:冬天手冷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手热起来? 进行归类:加热和摩擦两类 介绍: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 阅读教材P9图1-2-7推断变更内能的方式。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做功或热传递来变更物体内能的实例? 推断:水蒸气膨胀做功的内能改变。热量概念的介绍。重点强调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只能用“汲取”或“放出”。热量单位的介绍:J 生活中常用热传递来变更物体的内能,如:生活做饭,取暖等。生活中的热量主要从何而来? 燃料燃烧过程事实上是能量的转化,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你的身边都有哪些燃料? 依据你的阅历,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够相同? 即:不同燃料的成分不同,储
12、存的化学能也不一样,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也不一样。为了描述燃料的这种性质,引入了热值。热值定义:我们把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请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热值的符号,单位。燃烧放热计算方法Q=mq 各符号的介绍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肯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肯定上升 D、 一个物体温度上升,内能肯定增加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总动能就肯定越大 B、 物体的动能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 C、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D、 静止的物体虽无动能,但有内能 例
13、3:下列现象属于做功变更内能的是( ) A、 放在火炉边的物体温度上升了 B、 把一杯热水放在一盆冷水中冷却 C、 用铁锤敲打工件,工件发热 D、 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例4:30千克的焦炭(q=3*107Kg/J),当燃烧一半后,剩余焦炭的热值是 ,完全燃烧剩下的一半焦炭能释放 J的热量。 通过本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学生思索 冷水和热水中墨水的分布不一样 属于扩散现象 说明温度会影响扩散现象的快慢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 学生勾画 学生思索 物体内全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学生探讨,说明(分子始终在运动,分子间始终有力的作用)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14、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分子个数)越大,内能越大 学生思索,回答 晒衣服,坐滑梯,空气压缩引火仪等 学生推断 燃烧燃料释放热量 学生举例 学生思索 “完全燃烧”的理解 1、 内能、温度、热量的三者关系 2、 变更内能的方式 3、 计算燃烧释放热量和热值的意义 作业 课 后 反 思 板书: 4.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5. 内能:物体内全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6. 变更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7. 热值。 3. 比热容 课时2 有关比热容的计算 教学 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依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3.各种形式的能是可
15、以相互转化的。4.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驾驭能量守恒定律。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具 演示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II)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新课引入。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上升1,须要汲取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 上升温度 汲取热量 1kg 1 4.2103J 2kg 1 2
16、kg 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上升的温度。三新课讲授。1吸热公式及理解。(1)Q吸cm(t-t0)用t升=(t-t 0)表示上升的温度可写成Q吸cmt升 式中的Q吸是汲取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2)公式的应用。2放热公式的理解。(1)Q放cm(t0t)用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 (2)公式的应用。注:1、学生简单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知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起先”就表示起先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 区分“上升”、“上升
17、了”、“上升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3、 各种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4、小结 5、练习、布置作业 完成复习提问 完成表格内容 得出热量的计算式 记忆公式 记忆公式 留意学法 阅读P14-15 练习 板书: 8. 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实力。9. 比热容。 教学内容 1. 热机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知道利用内能的方式:加热和做功。 过程与方法 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常识性了解热机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利用两种方式。内能做功过程中能的转化。教具打算 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教 学
18、过 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变更物体的内能? 二引入新课 由生活阅历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找寻其来源,有效地限制其去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三.进行新课 1内能的利用。(1)加热 举例: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干脆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 不利方面:能源奢侈大,污染环境,应提高内能的利用率。(2)做功 演示:p20图2-1-3所示的试验。老师:谁来说一下该试验
19、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分析过程:燃烧(化学能)供应水和水蒸气(内能)水蒸气对外做功(机械能)。老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 2蒸汽机 (1)介绍蒸汽机的独创 (2)沟通探讨:蒸汽机是怎样工作的 3形形色色的热机 (1) 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2) 了解内燃机及其应用。4自我评价练习评析。5小结。 特性 修改 教 学 反 思 板书: 10. 利用内能做功。 11. 热机。12. 蒸汽机。 教学内容 2.内燃机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过程与方法 1、常识性了解
20、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火箭的发展和我国的航天事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教学重点难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教具打算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二.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汽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边运转模型边讲解
21、,并提示学生留意视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状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起先工作前,活塞位于汽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汽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起先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上升,压强增大。这是其次个冲程。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
22、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接着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终一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今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分: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验四个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九年级 上册 物理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