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docx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相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验由详细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拓宽学问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加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
2、小强是表现最精彩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视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视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视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找寻一种既简洁又精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
3、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详细特点动身,了解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看法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简单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 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
4、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视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起先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依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敬重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建思维。通过不同理解、不同表述,让学生再次体验产生
5、“统一标准”即做出规定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依次,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视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找寻的方法。 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5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全部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
6、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视察点子图的改变,培育学生抽象思维的实力,渗透数学的简捷性。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这个方法的确很简洁。我们能不能用数学上的数或符号等创建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同桌两人商议一下,假如有,请记录在小卡片上。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在起先时,大家都皱着眉头,可是后来经过努力都创建出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同学们来看这几种表示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表示方法? (1)3列2行 师:谁创建的这种表示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样表示很明
7、白,而且比第3列第2行更简洁了。 (2)(3 2 ) 师:这种方法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 (3)3 2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创意? 生:为了区分列与行,用圆圈表示列,三角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 (4)3、2 师:谁能看懂这种方法? 生:用点把列与行隔开,这样表示特别便利。 (5)3 2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 生:我用竖线把行与列隔开。 师:谁能对这些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用第4种方法很便利,而且能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生2:这种方法虽然便利,但是万一看成三点二怎么办? 生3:假如换成逗号就好了。 师:同学们不
8、但对方法进行了评价,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师:谁还想评价一下其他的方法?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其它方法更简单懂一些,像其它的方法:三角、竖线等还要加以说明,别人看了不明白,而3列2行很简单明白。 师:3列2行看起来的确很明白,可是与其他方法比呢? 生:用3列2行表示不简洁。 师:明白了又不简洁,简洁了又不明白。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建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得了。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 生1:都有3和2。(板书) 生2:都有列和行。 师:而且大家都想到了把列和行隔开,正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用逗号把列和行隔开,因为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再加上一个小括号。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
9、的方法称为数对。小强的位置可以用数对三二表示。 师:小青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生:(1,4)。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4,5)。 师:其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吗? 生:能。 师:你感觉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 生1:特别简洁。 生2:既简洁又精确。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探讨了一种既简洁又精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供应了创建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特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概念。 四、在
10、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细致视察,发生了什么改变?(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 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 师:还有其它改变吗?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依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 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日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 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 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视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
11、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其次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设计意图】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练习 1捉迷藏 2找到石榴王和石榴仙子在哪 3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4会说话的字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坐标”思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六、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确定位置,请同学们课下接着探讨。 西师大版四年
12、级下册梯形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特征,相识几种特 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实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肯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 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体验胜利,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化。 (2)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在高涨的心情中渗透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
13、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具、学具: 小棒、直尺、三角板、方格纸、七巧板、平行四边形纸、梯形纸、剪刀、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闯关激趣。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日李老师邀请同学们去数学王国遨游,你们想不想去呀?师:去数学王国遨游之前,先要闯关。你们有没有信念呢? 2、复习旧学问,闯关激趣。 同学们,现在闯第一关,【分别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指名说说它们的特征。 你们真的太厉害了!恭喜你们,已经胜利闯了第一关!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温故而知新,依据学生已有相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学问而自然的引入新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新学问的求知欲望。 二、闯其次关:
14、相识梯形。 1、你们已经顺当闯了第一关,现在有没有信念闯其次关? 出示一个一般梯形 ,问:谁告知我这个是什么图形呢?它有哪些特征呢? 预设(1):假如没有同学回答出来就立刻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讨梯形有哪些特征。 (师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梯形的相识。 预设(2):假如有同学回答出来就立刻设疑引出课题。 同学们真是他说的那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讨梯形有哪些特征就知道了。 (师把梯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梯形的相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梯形的相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设闯关,激起学生学习的新奇心、求知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从而揭示课题。 三、闯第三关:生活化学问再现。
15、 同学们,太了不得了,又顺当闯了其次关,下来我们闯第三关:相识生活中的梯形。 1、说说生活中一些梯形的物体。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梯形。(指名学生说说) 2、课件观赏生活中的梯形物体。 课件显示(自动播放):屋顶、袋子、水渠的横截面、大坝的横截面、梯子等等。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再现生活的画面,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感悟,加深了对梯形的相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感悟梯形的特征。(闯第四关:做一个梯形) (1)、相识已有材料。(闯第四关:做一个梯形) (2)、活动要求:(显示师讲解。) 、组长先和小组的同学商议
16、一下你们准备选择哪些材料,怎样做一个梯形? 、商议好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梯形。 、做完后在小组内沟通做的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你们所做的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作品。 (3)、学生制作梯形【播放音乐】 【师巡察了解】。 (4)学生汇报做法,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赐予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平台,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五、闯第五关:考考你的视力。 1、相识梯形的基本特征 【方法一】请同学们仔细视察你们所做的梯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情愿说说? 那么怎样的图形是梯形? 【方法二】在做与画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梯
17、形有哪些特征呢?谁来说?那么怎样的图形是梯形? (生有可能这样汇报):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处对边不平行。 、梯形也是四条线段围成的,有四个角等等。 2、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之处,呈现出梯形的概念。 (1)【课件出示】同学们!请仔细视察这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相同的地方? 和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2)学生同桌探讨沟通自己的想法。(同桌互说) (3)学生回报结果(指名学生说) 预设生有可能回报: 相同点:有四条边,有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都有对边平行。 不同点: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验证梯形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发觉
18、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与不同指出,那么谁能完整的说出梯形有什么特征吗? 生可能:有一组对边平行。(师依据当时学生状况赐予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师集体小结梯形的特征,强调:“只有”这个词语。 总结梯形特征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全班齐读一次。) 3、练习:以下的图形是梯形吗? 请学生推断,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只要能用以上的特征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说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经验尝试、探究、视察、比较、分析与验证的过程,并赐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和思索,满意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感知梯形的
19、基本特征。 六、闯第六关:相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相识上、下底和腰。 (1)师指着梯形问:梯形中平行的这组对边叫做什么?不平行的这组对边又叫做什么?梯形的高又指什么?想知道吗?生:想。师:请打开书第47页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就能找到答案。 (2)学生汇报。 2、小结:无论梯形怎样放着,位置有了怎样的改变,上底和下底、腰会变吗?平行的这组对边恒久都是它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这组对边恒久都是它的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视察、分析、自主探究,从而相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七、闯第七关:给梯形作高。 数学王国小精灵说你们太棒了,恭喜你们顺当闯过了第六关。你们有信念闯第七关吗? 1、相识高 同学们,
20、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高怎样画吗?指名说。 请同学们把练习纸上的梯形画出它的高。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梯形的一条高。 展示一生:你能说你是怎样画高的,谁能说得更完整。 板书:从梯形的上底的随意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梯形的高。 问:“有谁画的高与他的不同,请拿来展示。” 使学生体会到高可以这样画(标准的画法),体会到梯形的高有多数条。 同学们,高能画在腰上吗?(突出:高只在平行的一组对边上画) 2、对应练习:(想想做做)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发思维共振,主体参加,培育学生的发觉实力。通过整体的认知,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感知升华到理性相识的高度。从而很自然的通过练习(截取两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确定位置 师大 四年级 下册 确定 位置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