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西湖学问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西湖学问点汇总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酷爱祖国、酷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如同-犹如-似乎-仿佛 例句: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硕大的银镜。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犹如多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方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终归
2、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安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安逸、精神开心。 9、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1、课文采纳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三年级语文西湖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3、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相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古诗文: 1、论语三则 2、对诗木兰诗中部分诗句;敕勒歌 3、春景诗(词):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
4、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三、导入语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日,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谁情愿来读读课题? 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
5、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 1、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美丽的笔调和清爽、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仔细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留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细致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精彩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硕大小瀛洲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其次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
6、山淡,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温柔地飘浮在碧波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嘉奖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老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嘉奖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嘉奖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特别仔细投入,观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情愿来告知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
7、、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老师范写。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尝,了解西湖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详细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 三、教学难点:详细分析描绘西湖的主要景点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 荡漾葱绿温柔围绕心旷神怡 二、学习课文,精读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爱的描写。 2、沟通美丽的句、段,结合
8、课件,采纳手势、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深化地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1)其次自然段中:抓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拂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等句子,展示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远山峦真像山水画 湖面如同银镜 (2)第三自然段中:抓住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温柔地飘浮在碧波之上。明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课件,让学生表演读,小组内合作读,挑战读,并学着来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进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书:近湖堤就像绸带 倒影仿佛仙境 (3)第四自然
9、段中: 抓住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犹如多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时常飘来悠扬的琴声等句子,出示图画,加以音乐,学生进行观赏性朗读,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忱。 配乐,进一步赏读和背诵本部分。(谁情愿背诵可以随意站起来,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这一活动中。) 板书:夜华灯犹如银蛇 琴声悠扬 3、概括总结;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并进一步板书:是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配乐背诵喜爱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业: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背给家人听;写一段描写家乡的短文。 板书: 6、西湖(是一颗明珠) 远山峦真像山水画 湖面如同银镜 近湖堤就像绸带 倒影仿佛仙境 夜华灯犹如银蛇 琴声悠扬 第三课时
10、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尝课文美丽的语言,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初步感知运用比方手法对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如同、像、仿佛、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二、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借助课件资料和配乐,为学生创设情景。 三、教学难点: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然后进行听写。 镶嵌掩映悠扬远眺层层叠叠 荡漾葱绿温柔围绕心旷神怡 二、朗读品尝 1、学生个别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朗读爱好,形成阅读期盼。 2、指导学生视察插图,反复诵读其次自然段,通
11、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奇妙意境。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3、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第三自然段,再观赏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把西湖景点描绘得逼真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受画面描写之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确。 4、播放舒缓优雅的音乐,老师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倾听,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集体探讨解决之后,指导学生反复练读。给学生配上音乐,让学生的声音与画面、音乐融为一体,品尝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是如此奇妙和迷人。 三、积累内化 引导学生背诵喜爱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诵读,慢慢领会一山浓,一山
12、淡的奇妙,绸带漂移在碧波之上的奇妙,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胧。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美丽,领会文章的韵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受到感染。 四、迁移运用 1、口头造句: (1)让学生弄清晰这些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每一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来比作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导学生用如同、像、仿佛、犹如口头造句,可以随意选择其中的两个词来说。在小组里沟通,全班沟通时激励下等生大胆发言并刚好订正、评价。 2、开展词语汇展活动:老师说意思,学生依据意思猜谜语;也可以说一个词的近义词,让学生猜;还可以指着图中景物,让学生用一个精确的词来
13、描绘一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习作七教学设计 习作7编写通话故事一、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2、乐于编童话.,提高习作爱好,增加习作的自信念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编写通话故事,做到语句要通顺,内容连贯。4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共享习作的欢乐。二、重点:能够通顺流畅的叙述故事。三、难点:怎样通过组合玩具绽开想象,编出很好玩的童话故事。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点幻灯片)小挚友们,猜猜看,图片中的人物出自哪篇童话故事?2、说到童话故事,同学们还想到什么了啊?板书:童话3、大家看,老师今日带来了两只大熊猫,一只熊猫妈妈.一只
14、熊猫宝宝,和他们打个招呼啊,想不想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呀?4、好玩吗?这个童话故事啊,是一个小挚友编的,故事就在书上,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也捧起书自己读读好吗?二、学习例文,学生习作1、读完了?感觉怎么样?(追问哪儿有意思呢?)总结提升: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想象出了语言,想象出了动作,老师把板书写出来:想象、特点1、多有意思的故事呀!两个毛绒玩具,通过想象,尽然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真是太了不得了!你们也想像这样编一个故事吗?板书:编抓紧拿出你们的玩具,编一编,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挚友合作来编。(老师巡察,参加点拨)3、谁来把你编的故事简洁地说说?(老师可引导: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友情、
15、欢乐)4、你们说得真棒,(还有小挚友想说呢!没关系,抓紧拿出笔来,把你们编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生动,最好玩。)老师巡察,用红笔圈划三、沟通评价1、(哎呀,看同学们写得这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搅大家,但是老师真想听听同学们编了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自己先读读,在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小段旁边加上一颗五角星。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的小挚友听。(1)请你读一读(2)你能夸夸自己吗?这段哪儿写得特殊棒?(3)你们的看法呢?谁还能来夸夸他?(4)沟通23个片段2、小挚友编得多棒呀!老师也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这里呀,老师也只给大家说一小段最精彩的。拿起玩具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妈妈妈妈,我睡不
16、着?给我讲个故事嘛”熊猫娃娃拉着妈妈的手说。熊猫妈妈慈祥地摸着熊猫娃娃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吧,乖孩子。”“这个故事是外婆告知我的,许多年前,我们熊猫家族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生活的竹林里,竹子接二连三地开花了。”“那吃什么呀?”熊猫娃娃忍不住问,不由得搂住了妈妈。“感觉就像一夜间发生的事。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办?此时已经有年老的熊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说到这,妈妈的眼圈已经红了。熊猫娃娃出神地看着妈妈,把妈妈搂得更紧了。妈妈擦了擦眼泪,“这件事很快被人类知道了,他们立即商议对策,用最快的速度帮我们熊猫打算了足够的食物”熊猫娃娃还想接着听下去,你们想听吗?老师课后再告知你们吧。(
17、生很悲观)别焦急,拿起稿纸,读一读、改一改我们手中的童话,我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会一样精彩。老师巡察。谁情愿把你的故事整个儿读给大家听一遍?(留意勾画和修改)四、评价你真是我们班上的小“安徒生”了。(放在投影上)师用红笔圈划。五、作业将自己的作文回去再修改修改,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我们开一个童话故事会,好吗? 习作内容习作7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爱的玩具,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2、能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晰,让人能读懂。 指导过程一、导入谈话。玩具是我们从小就喜爱的好伙伴,尤其是动物玩具。动物王国里的玩具可多了,它们之间常常会
18、发生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出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熊猫?(描述熊猫的外形)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指导学生读懂例文。1、默读例文找“饿”,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1)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2)熊猫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2、论:小作者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1)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哪儿很有意思?(2)小作者的想象力又表现在哪里?3、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绽开你的想象,开动脑筋想一想。提示:假如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小猴(大象),会发生什么事呢?4、小组探讨。指名沟通。师适当点评:要交代清晰
19、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编写练说1、在小组内分别摆放自己喜爱的玩具,通过想象编一个好玩的童话故事。提示:可想象它们的特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要有点意思,即有肯定的教化意义,或给人有一点启示。2、把编的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学听。评议:看编得是否有意思,想象是否合乎清理。四、学生习作1、明确要求:(1)要把故事说清晰,有点意思。(2)想象要丰富合理。(3)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各人依据同学的看法修改自己的故事,再写下来。五、学生写稿,老师巡察辅导评讲要点1、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清晰。2、想象是否合情合理。3、内容是否详细。4、语句是否通顺。5、书写是否整齐。 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教材分析:
20、 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爽、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酷爱祖国、酷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其次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漂亮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奇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宠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漂亮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爱好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
21、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剧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相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方手法对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如同”、“像”、“仿佛”、“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尝,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详细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方句“像”、“仿佛”、“犹如”和“如同”的运用。 教具打算: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湖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