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反思.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整理房间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开会啦教学反思用减法解决问题时会涉及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另一种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前面学生学习的减法都是从总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有了肯定的活动阅历,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用减法来计算,从而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对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针对椅子够不够的问题,我进一步提出还缺几把椅子的问题,引导孩子们画图,并且引导孩子们思索怎样画才能清晰地看出谁多、谁少,多多少或
2、少多少,这样巩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在其次环节时,又适时让孩子们结合所画的图,说明少的几个也就是多出的几个,此部分有个别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还须要借助图形多加练习。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的图,能详细生动的理解问题,符合低段小学生思维特点。孩子们敏捷运用几何直观是在不断自觉地进行合理、有效地胜利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习材料让孩子们常常性地用,这样才能让几何直观这种方法沉淀下来,为孩子们所宠爱。我们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相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沉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尤其是在低年级中,孩子们
3、更乐于接受一些直观的东西,多加以利用,孩子们对数形结合驾驭的会更加坚固。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动身,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驾驭简洁的分类计数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依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样性。3使学生经验简洁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验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教学具打算:多媒体、吸铁石、气
4、球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课件出示文具店图片)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这有两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情愿去哪家买东西?你是怎么想的?(指生汇报:小鹿文具店,因为小鹿文具店更整齐。)小鹿文具店是怎么把物品摆放的这样整齐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二、探究发觉1生活中的分类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象吗?(指生汇报:垃圾分类、超市分类。)2.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1)(课件出示气球图片)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指生汇报。板书:形态、颜色。
5、)(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同桌同学都打算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把气球根据形态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想一想怎样让别人清晰地看出你的分类结果。哪组完成的最好,老师会把你们组摆的拍下来,展示给大家。(老师巡察,将学生作品进行拍照。)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一堆一堆)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学生汇报)你的方法可真好。现在张老师也把这些气球根据一列一列地摆分分类。(老师操作,学生说。)谁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
6、摆的?(一列一列地摆,从下往上摆。)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晰,可以在下面画一条线,第一列都是圆形气球,在下面画个圆形气球。其次列都是葫芦形气球,在下面画个葫芦形,第三列画个心形。像这样的用象形图像表示分类结果的图,就叫做象形统计图。从这个象形统计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圆形气球有5个,心形气球偶4个,葫芦形气球有3个。)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桃心形态的气球有几个?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动手操作,再次体会分类的方法刚才我们是将气球根据形态分类,现在你能把这些气球像老师这样根据颜色分分类吗?摆好后
7、,说一说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指生汇报)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动身,有利于学生相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打算。】三、巩固发散1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2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四、评价反馈今日你有什么新收获?【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五、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形
8、态象形统计图颜色列从下往上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讲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内容图书馆。教材通过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亲密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反思整节课,感受颇深,详细有以下几点:一、该放手时就放手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沟通,敬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索,引导学生经验一个独立思索、同伴讲解,全班沟通的过程。在与学生共同探究28+4算法这一环节,大胆地放手我
9、觉得比较得体,这样学生就少了一些桎梏,让学生的思维力、合作力、创新力在欢乐的翱翔中得以提高不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吗?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探讨出许多算法后,让他们比较这些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这样做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发散思维就忽视了一些。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在沟通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困难化的状况,我没有指责学生,而是让学生接着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实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老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全部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相互评价,在争论的
10、过程中发觉错误,使全部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开,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三、枯燥习题变好玩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练习好玩味度,并与生活休戚相关。把常规的口算练习变成了摘小花儿嬉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一般。平常很主动地孩子,今日不知道是因为惊慌还是什么缘由,变了很低调,都不敢举手发言了。经过课后反思及总结,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有些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可能是我语速太快,表达的不是很清晰,这样我反复强调,无形中奢侈了不少时间。2、课题切入点不快,可以干脆提问学生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
11、有多少本?从而让学生列出算式:28+4,再引导学生得出结果。3、虽然课堂上有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前面探讨的时间过长,后面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巩固竖式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的法则。所以经过反思,我以为重点会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化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验视察过程,相识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是不同的。通过视察,正确分辨从正面、侧面、上面视察到的物体形态。依据图形推想、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实力。本课教学注意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视察,取得
12、直观的感性相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学问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学问获得了相当清楚的相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特殊对新事物感到很新奇。本课运用许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这方面做了主动的尝试,集学问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视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视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索,培育初步的推理实力。不足点:在较难懂的空间概念中,虽然我在教学中多次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觉,
13、在发觉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有培育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感觉这节还是要多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相识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是不同的结果,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丰富了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更能找出从不同方向视察物体,有着哪些常用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 3、初步
14、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4、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态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探讨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沟通 三、课堂小结 今日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作业设
15、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一)教案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学问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娴熟地驾驭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视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实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难点: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 教学打算: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
16、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觉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索,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视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觉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精确无误地写出全部等于8的算
17、式。 (2)老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简单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依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终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娴熟驾驭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125=7127=5157=8158=7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的加法教学反思星期二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周末又参与了区里组织的新老
18、师培训,但正是因为这些学习又让我收获满满。数学公开课我讲的是一年级上册的876的加法,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1.复习口算。让学生通过9加几的口算竞赛,复习9加几的计算规律。这个过程特别不错,达到了我预想的结果。2.自主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因为本节课实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就没有在黑板上演示凑十的过程,而是让孩子们用手中的小棒自己去摆一摆,发觉计算方法,而且一年级的学生集中留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要想让他们仔细学习必需提高他们的学习爱好,嬉戏是他们比较感爱好的东西,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摆一摆小棒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仅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爱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
19、动中自己发觉计算规律。然后,我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摆的,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语言组织的特别完整,都能完整的说出摇摆小棒的过程。最终,我让学生到黑板上用不同的方法展示8+5的计算过程,从而选出最快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脱离实物,从详细形象的操作过程过渡到在头脑中形成凑十法的表象。我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凑十法的思索上。3.达标检测,趣味闯关。这里分为四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是进行书写凑十过程的第一关练习,而后是干脆写出8加几、7加几、6加几得数的单项练习(其次关),再进行9、8、7、6加几的混合练习(第三关),最终是填未知数(第四关)。通过这样的层次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实力。这节课我备课
20、备了很久,观看视频回放仍旧有许多不足,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评课建议更是让我受益匪浅:1.对学生后排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孩子们都主动举手,可是我却一次又一次的忽视他们,反而有的学生一节课能提问好几次。再次观看课堂实录,这个部分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一次次的忽视他们,不就是在泼他们的冷水吗?时间长了他们怎么还能喜爱数学呢?我总是想班里的这个学生喜爱数学,那个学生不喜爱数学,我却忽视了她们的喜爱可能是在我的不经意间给磨灭的,对此我感到深深的自责,更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变更。2.虽然课堂上我把学生从扶到放,可在达标检测这个环节我却没能完全放手,在订正得数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小组内部进行的,也可由此让各
21、小组竞争,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可能为了节约时间做的有点草率了,对个别学生关注也不够。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课堂上老师说的太多,孩子们学的太少。每出示一个新的问题,看到举手的孩子们没有几个,我就心慌,不停地说,不停地引导,总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心安一点。其实,这样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应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独立思索、各抒己见之后再来引导;对于那些略微难一点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总之,应当把课堂的主子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3.内容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上了20多分钟的课后,已经觉很累了,留意力很难集中,枯燥的计算已经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这
22、个时候如何更好的引起学生的留意,还须要进一步的思索。4.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备学生。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示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作为一名新入教学课堂的老师,讲一次公开课我收获许多,感受颇深。听了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我也从中找寻差距,相识到自己的不足,多反思,多成长。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单元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相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
23、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其次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相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相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需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数的相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驾驭100以内数的依次,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
24、、“十”、“百”,能够正确、娴熟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相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详细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洁的估计和沟通,逐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老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究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好玩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详细
25、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经常须要估数,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供应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相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育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相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阅历,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精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简单,往往简单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样地精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
26、依次,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打算好小棒,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原委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晰下一个
27、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接着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始终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相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相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
28、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相互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意从一个数起先,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纳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试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支配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29、。)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相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肯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相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
30、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
3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殊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驾驭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化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
32、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留意教学数位依次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依次”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依次,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打算。能依据数位的意义及发觉的规律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育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究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其次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
33、数从1起先,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起先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特别有爱好,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特别有爱好,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相互探讨、沟通,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沟通。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供应了足够的思索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育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习的自信念,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打算。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
34、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须要留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很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觉,培育他们发觉问题的实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
35、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假如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阅历、依据课标精神支配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学问、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实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精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
36、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详细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简单。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通过视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加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许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育学生的数学表达实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终
37、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索和推断。(学生可以干脆借助直观推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干脆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支配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沟通,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沟通中老师要加以确定。再提问“假如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学问解决吗?”激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
38、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打算的。相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特别重要。 (例8与试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微环节上的改变: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相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相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相识。) 教学
39、中,出示情境图后,激励学生发觉、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索。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充分的表达和沟通,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赐予确定,在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状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整理 第一重点:相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
40、(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须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须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别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其次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态;(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41、、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相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第三重点:相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留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42、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相识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
43、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留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假如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
44、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留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写完记得比照题意检查一遍) 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
45、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第六重点:小括号 1.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 1.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 2.改变的规律: 2581114 181512 3469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视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依据规律填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4、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重难点分类的意义,相识和方法。课型要素组合方式教学打算导学流程导学步骤详细内容复备栏1、导(导课题、目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