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
《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经典诵读小学教案牧童 学习目标 1相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精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学习过程: 课前观赏笛子独奏小放牛。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1、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悠扬的笛声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指名背牧童诗。清袁枚所见 3、今日,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板书课题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
2、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诵读,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蓑”。 4、读诗要一丝不苟,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我们一起再读读。 5、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指名描述读诗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说能激活想象的词,相机板书。(板书“铺”字) 2、引导理解,体会“铺”的妙用。 3、指导朗读。4、读着这句诗,你还抓住了哪些字词? 5、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 (1)指名说。(2)指导朗读。 6、在这么广袤的草地上,
3、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7、小结。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抓住了哪个词?“弄”:(板书“弄”字) 1、“弄”是什么意思?(玩弄)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 2、结合 北宋雷震 村晚理解“笛弄”的随意与满意。 3、结合学乐器经验理解牧童吹笛的轻松与自由。 4、小结。 5、写话。 广袤的原野上 牧童悠然地放着牛, 。 6、沟通。 7、拓展阅读其他古诗。 8、带着丰富感受再读吕岩的诗,读出牧童的悠然与自由。 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学生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 2、引导理解牧童“卧”的悠然。 3、音乐声中
4、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悠然与自由。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 1、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阅读吕岩的资料,了解作者生活背景。 2、读牧童的诗,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 3、假如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牧童)。从今,你对牧童不再生疏,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气。 4、咱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尝试着背一背。 五、作业菜单:选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共享感受。 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 论语学而篇第一1.11.4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5、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四则 三、学习打算: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宏大的老师。这位老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化,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宏大的老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殊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
6、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示留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特别重大的影响。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板书:四则) (二)学习第一则 1、讲解并描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索,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欢乐的心情在自己的心中渐渐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挚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有挚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知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欢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醉在一片华蜜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静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愤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范读,提示学生留意今日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
8、5、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示学生留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知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肯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留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相机说明“子”、“曰”、“说”、“愠”的意思,说明“说”的读音。(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愤怒) 10、指导学生留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肯定留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
9、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三)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留意视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 3、指名学生读。 4、师简洁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提示学生留意“省”的读音,并说明意思。(板书:省:反省) 5、师范读,学生在书上标好停顿。 6、(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
10、学生依据标好的停顿再次齐读。 7、全班齐读两遍。 8、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则的意思。 9、师简洁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不遗余力?我和挚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学问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10、师生齐读一遍。 (四)学习其次则 1、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有子,他对于孝,对于礼,对于学,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他曾经这么说(出示其次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由读读。 3、师提示“
11、弟”、“好”、“鲜”的读音,(板书:弟悌)说明“悌”、“好”、“鲜”的意思。(板书:好:爱好,鲜:少) 4、学生再读。 5、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应当怎样停顿,在书上标出来。 6、学生齐读三遍。 7、老师简洁说说这一则的意思:孝敬父母,听从兄长,而喜爱触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爱触犯上级,而喜爱造反的人还没有。君子用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孝敬父母,听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8、自由朗读,力争背诵下来。 9、全班试背。 (五)学习第三则 1、讲解并描述故事: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李林甫,在朝中担当宰相,皇帝很信任他。这个人嫉妒心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
12、人恨之入骨,总是想方法除掉他们。他对这些人巧语花言,表面上非常和善,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谋害他们的阴谋,所以有些人即使被他谋害了都不知道。后来人们最终识破了他的假面具,都说他是一个“笑里藏刀”的人。 2、引入第三则:其实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孔子早就告知过我们(出示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自由读读。 4、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5、全班齐读三遍。 6、全班一起背诵。 (六)四则合诵 1、学生根据论语依次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四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四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
13、论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许多学问,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学问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接着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学习。) 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学习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1.51.7三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孔子对学习、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1.51.7 三、学习打算: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前面我们学
14、习了论语学而篇中的前四则,请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2、谁能说说前面我们学习的四则论语都讲了什么?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前面学习的四则论语的意思,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补充、点评。4、导入: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论语学而篇中的三则。(板书课题:论语学而篇1.51.7) 5、学生齐读课题:论语学而篇第一 (二)学习第一则 1、课件出示这则论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先听老师读一读,留意老师的读音。3、师范读一遍,然后学生一起读一遍。4、提示“乘”的读音:刚才大家留意了吗?老师在读这个字(板书“乘”字)的时候,是怎么读的? 5、学生了解“乘”的意思:为什么在这里读shn
15、g?,说说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6、学生,汇报:乘在这里读shng,古代的乘是指四匹马拉的一辆车。(老师板书:乘:四马一车) 7、引导学生理解“千乘之国”和“道”的意思:那“千乘之国”又是什么意思?“道”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道千乘之国”又是什么意思? 8、学生回答,老师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道:治理。9、引导学生推想其他词语的意思:那么,“敬事”是什么意思?“信”呢?“节用”、“爱人”又是什么意思?“使”是什么意思?“时”呢? 10、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11、引导学生自己说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意思。12、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13、指名说
16、说意思,大家评议、补充。1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停顿: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的停顿特别重要,现在请大家依据自己对这则论语的理解画出停顿。15、全班沟通画出的停顿,老师适当点拨。16、自由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17、全班试背这则论语。(三)学习其次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自己读两遍。3、听老师读一读,看看你读的读音和停顿是否精确。4、老师范读一遍。5、学生齐读,提示学生留意读音和停顿。6、四人小组相互探讨本则论语的意思,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登记来,留待全班沟通。7、各小组将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17、提出来,全班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8、引导理解整则论语的意思:指名说说整则论语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说说。9、引导学生体会进德的重要性:今日我们都认为学习是特别重要的,可是为什么孔子却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讲解并描述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张师德的人,出身名门,家世不凡,而且特别有才能,他两次去当时的宰相王旦家探望,王旦都没有接见他,他以为可能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于是托人替自己向王旦说个明白。 后来,朝中大臣协商举荐一个大官的重要人选,王旦叹息说:“唉,张师德惋惜了!”一位官员便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王旦说:“原来我已经多次在皇帝面前夸奖他有才有德,想不到他两次到我家要见我,是
18、不是想建立什么密切的关系,以便贪图什么好处呢?这样就不好了。原来他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静静等待就可以加官进爵,可是他却想要用这种拉关系的方法来竞争,那对那些不懂门路、没有关系的人不是太不公允了吗?”可见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也正因为这样,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有好的品德然后才去学习学问。 11、全班齐读这则论语三遍,争取背诵下来。12、全班试背这则论语。(四)学习第三则 1、课件出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听老师读一读,留意停顿。3、老师范读一遍。4、学生自由读三遍。5、全班齐读一遍。6、学生自己尝试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9、。7、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则论语的理解,老师适当进行点拨: (1)“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是“敬重”的意思,其次个“贤”的意思是“贤德的人”,“易”是“代替、交换”的意思,“色”指美色。(板书:贤:敬重,贤德的人;易:代替。)那么,“贤贤易色”是什么意思呢? (2)“事”是什么意思?那么“事父母”呢?“事君”呢?(板书:事:侍奉) 8、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论语的意思。9、探讨:为什么子夏认为只要能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他也认为他学习过了? 10、自由朗读这则论语,争取背诵下来。11、全班齐背这则论语一遍。(五)总结 1
20、、今日我们学习了三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把这三则论语读一读,读的时候留意读音和停顿。2、今日学习的三则论语,其中有两则讲到了品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日的学习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请大家仔细读读、背背这两则论语,并深刻领悟它们的内涵,帮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柏林寺南望 一、介绍作者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21、1、出示诗歌: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2、了解诗歌情感: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如同“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
22、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奇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异与愉悦。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殊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心情酝酿,这里的发觉才令人尤为开心。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胜利,与“余笔”的协作是分不开的。三、朗读、背诵全文。 论语为政篇其次2.12.4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为政篇其次2.12.4,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了解2.12.4四则论语的意思,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经典 诵读 小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