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Gi-mRNA表达的影响]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docx
《[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Gi-mRNA表达的影响]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Gi-mRNA表达的影响]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表达的影响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调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应机理。方法:电针乌头碱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视察针刺前后心律(率)改变;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延髓中抑制性G蛋白(Gi)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和延髓中G蛋白基因表达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整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针刺;内关;心律失常;延髓;抑制性C蛋白;RTPCR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
2、182803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证,发病机制困难。临床和试验资料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其疗效准确。G蛋白是生物信息转导过程关键的中介体,可以耦联多种受体和效应器,引起一系列细胞“瀑布”效应。笔者在以往试验中发觉,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c蛋白基因表达均有调整作用。本试验通过对针刺“内关”穴调整心血管神经中枢一延髓的Gi(Gi2、Gi3)mRNA表达的视察,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和延髓中G蛋白基因表达障碍有关,为临床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供应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分组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由沈阳药科高校试验动物中心供应(级,批号:0001315
3、),体重(20050)g。在本校试验动物中心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 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乌头碱造模组(B)(乌头碱造模不针刺);乌头碱“内关”穴组(C)(乌头碱造模加针刺“内关”穴);乌头碱“非经非穴”组(D)(乌头碱造模加针刺“非经非穴”)。 12试剂与仪器乌头碱(批号:110720200410,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总RNA试剂盒、RTPCR试剂盒、Gi2mRNA和Gi3mRNA引物、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引物(均由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供应);蛋白核酸分析仪(DU600);PCR仪(PE9600);电泳仪(EPS3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4、GIS120D);电针仪(6805A)等。 13动物模型的制备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腹腔注射麻醉,于舌下静脉注射0.002的乌头碱(1mL/kg)。以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波形为造模胜利标记。 14电针方法及取材依据试验针灸学大鼠针灸穴位取“内关”穴,非经非穴点取大鼠肩三角肌隆起处。用0.5寸毫针(中0.25mm)直刺23mm,加电针(疏密波,频率220Hz,强度23mA;或以大鼠前肢微颤为宜),行针10min,记录心电图,然后马上从腹主动脉抽血35mL(削减体循环血量,防止脑组织中血液过多影响试验结果),快速开颅,依据试验动物解剖图谱取出延髓,置于0冰盐水
5、中,剪取含延髓腹外侧区(VLM)(参考猫VLM范围:从延髓外侧网状核尾端向头端延长至上橄榄核水平;其背侧分界在尾端为延髓中心腹侧亚核的腹面,头端为巨细胞核、小细胞核及三叉脊束核头部的腹面,腹侧缘为延髓的腹侧表面;内、外侧分界分别为中缝核群的外侧和脊髓小脑束的内侧)在内的50mg标本放入经DEPC(焦碳酸二乙酯)水处理过的EP管中,70冷冻备用。取材时间均在尚未复原正常心律时。 15心率测定方法大鼠麻醉后,仰卧固定于自制鼠台上,用MS2000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按人体标准导联的方法连接,将针状电极插入四肢末端及剑突皮下,分别记录A组、B组给药后和C、D两组针刺后心电图,取连续10个心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