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docx
《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上古诗四首课件教案 九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三维目标】学问与实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2、细心品尝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法】生主师导展示【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春望泊秦淮【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
2、同的心情,创建出不同的诗篇。今日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踪迹,推想名人心情,观赏名作之境界。2.作者链接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举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伟理想。他酷爱生活,酷爱人民,酷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赐予指责和揭露。他怜悯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宏大的现
3、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意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
4、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学问分子。家庭的教化,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今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宝佑进士第一。恭宗德佑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组织义军入卫京都临安(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至福建与张士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不久兵败被俘。他迭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于至元
5、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被杀。后谥信国公。他于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皆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堪称诗史。卷首有自序和后序。后序列叙作者所经验的险况,抒写了作者忍辱负重,赤心报国的忠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合作探究展示】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译诗参考:国都残缺,山河照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每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5、学生齐读全诗。6、品尝
6、全诗。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据,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裂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照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
7、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惊慌,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一般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宝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微环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二、学习其次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
8、奢的世象而作。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3、思索:最终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犹唱”一词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事实上,歌女献唱,是须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4、当堂背诵诗歌。 其次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合作探究展示】一、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朗读,留意字音、字形。2、释题讲解并描述:陆游罢
9、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奄奄一息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3、理解诗意指名朗读,讲解并描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挽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4、朗读。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
10、、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纳“寄情于梦”。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紧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熬煎,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宏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闻名的爱国诗人。2、老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3、学生比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5、品析鉴赏。这首诗重在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绽开探讨: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确:诗人以
11、“山河破裂”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裂;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裂”,“雨”和“风”等两相呼应。【反馈检测】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风飘絮()秦hu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12、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感时花溅泪,。,隔江犹唱后庭花。,尚思为国戍轮台。,身世浮沉雨打萍。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照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斗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宝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苦痛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祀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
13、) (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9依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补全诗句。11、依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依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形象显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
14、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喜闻乐见的佳句是。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动身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概。、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安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化的无穷奇景。、尾联点题,面对流经家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一直,给人以流淌感和空间感。、“江入大荒流”这句
15、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安静,以天上云彩构成空中楼阁衬托江岸的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非常剧烈。、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挚友的离情别绪。古诗四首答案1略2文中指战乱躺着不动还想着夜深泛指兵器指史册3D4恨别鸟惊心商女不知亡国恨僵卧孤村不自哀山河破裂风飘絮5C6如:父亲,儿子我要告知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欣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
16、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9“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实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10略11、辛苦遭逢;风飘絮雨打萍12、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正大,浩气长存的宏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意思对即可)13五;律1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15、16、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观赏他们为创设美妙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
17、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育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擅长倾注剧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肯定的形象思维的实力,他们的学问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变更。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育他们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会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2深化理
18、解名句,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沟通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精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化理解名句,培育学生品尝语言鉴赏诗歌的实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化理解。【教材分析】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把握、理解,从而更能精确把握诗中情感,做到真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讨沟通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精确理解诗中深厚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四首 年级 第二 单元 古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