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加与减 【加与减学问点】 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 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 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 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 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 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 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 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 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 上午
2、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 【课后练习】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8-12-38=45+7-17=55-25+17= 20+15+30=76-9+17=38+9-7= 二、他们在做哪道题?连一连。 70-32+4247-21-1918+35+2550-23+20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相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相识图形 图形分类 1、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相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随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随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三角形随意两边之
4、和大于第三边。 2、依据上述学问点推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假如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视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课后练习题】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5、硬币是()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位置与依次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位置与依次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学问点】: 1、留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依次与描述物体的精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分。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留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问点】: 1、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学问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
6、步再体会:两人假如面对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依次是一样的;假如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依次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学问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学问,进行物品的位置与依次的描述活动 【课后练习题】 1、(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右边数起的第()个。(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个,这个小挚友是()。(3)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4)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挚友,这一排一共有()个人。 2、猜猜。我在2的前面,我是(),我比2少1,我是()我在5的后面,我是(),我比5多3,我是()我在6和8的中间,我是()从左数,草莓排第
7、4,一共有()个水果从右数,西瓜排第3,一共有()个水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生活中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问点:生活中的数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相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相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视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相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验用计数器表
8、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依次,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驾驭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更清晰了解百以内数的依次,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详细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结合生活实际,理
9、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详细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育数感。 【课后练习题】 1.161281417132022 一共有()张卡片,从右往左数,14排第(),13排在从左往右数的第()。 上面的卡片中,比11大的数有(),大于8小于12的数是()。 2.画一画,填一填。(9分) (1) (2) (3) 3.画一画。(9分) (1)画,比少2个。(2)画,比多3个。 (3)画你喜爱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4.把同类的圈起来。(4分) (1)(2) 5.(7分) 长方体有()个,正方形有(),球有()个,圆有()个; 圆柱有()
10、个,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比正方体多()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学问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学问点 学问点 1.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练习题 24+(8-4)=_23+(9-8)=_40-(2+8)=_ 32-(4+6)=_72-(9-5)=_66-(4+6)=_ 39-(4+5)=_89-(7-5)=_63+(3+7)=_ 8+(50-6)=_4+(23+42)=_60+(30-7)=_ 参考答案 24+(8-4)=_28_23+(9-8)=_24_40-(2+8)=_30_ 32-(4+6)=_22_72-(9
11、-5)=_68_66-(4+6)=_56_ 39-(4+5)=_30_89-(7-5)=_86_63+(3+7)=_73_ 8+(50-6)=_52_4+(23+42)=_69_60+(30-7)=_83_ 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视察实力、推断实力、语言表达实力。3、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2、出示挂图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感知分类1
12、、你看到了什么?发觉了什么?(小组探讨,沟通汇报结果)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明确分类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3、探讨、汇报。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全部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2、相互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3、汇报沟通。4、嬉戏:整理我的小书包(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沟通是怎样整理的)四、巩固新知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板演)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先自己视察,在小组沟通,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
13、桌互查)4、做练习六第3题。(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五、展示提高1、今日我们学习了分类的学问,课后能运用这一学问做些什么?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洁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态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相识计数单位“
14、一”和“十”,能够娴熟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驾驭100以内数的依次,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娴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驾驭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娴熟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殊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当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驾驭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
15、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娴熟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学问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需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根据数
16、位的凹凸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内数的相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8.相识人民币: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公式学问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公式学问点归纳 数学数位公式: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其次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数学加减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
17、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公式: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两位数加二位数(进位)公式: 44+28= 凑整十: 1、第一个加数凑整十 44差6变50此时将其次个加数28变成6+2244+6=50此时还有2没有加50+22=72 2、其次个加数凑整十 28差2变30此时将第一个加
18、数44变成42+228+2=30此时还有42没有加42+30=72 “十几减九”的计算公式: 1.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2.摆一摆小棒。 把12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一捆10根,一份摆2根。先从整捆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数学公式学问点归纳 数学应用题的公式: 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终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和为十的凑十歌: 凑十歌:小挚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19、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数学时钟的相识公式: 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多出来的数=大数小数 人民币的换算公式: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数学公式学问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备数学公式学问点归纳 数学数位公式: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20、 其次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数学加减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公式: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知识点 分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