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docx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复习教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比较,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通过自主选择、分组合作、沟通体验等活动,相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育动手实力和创新思维实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走进自然,选择志向的居住地”案例探究活动、“分组探访传统民居”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影响、聚落的风格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联系。 2.通过视频展示,感受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进而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视频展示大量景观图和世界各地民居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习
2、地理的爱好。 2.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体会地理学问的好用价值,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教学难点: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见证,因而,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突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联系,渗透正确的人地观。为了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挖掘初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阵地,设计了三大板块: 活动1:走进自然,选择志向的家园。通过说明选择的理由,学生很
3、自然的得出结论: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影响着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活动2:走进聚落,探访传统民居。以传统民居为例,初步分析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3:走进城乡,感受城乡景观的差异。以赣榆乡村景观与连云港市区景观作比,走进生活中的地理,感受、描述城乡景观的差异。 教学过程: 以“自然风光”视频导入: 展示:热带雨林、沙漠、高山、平原、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环境的差异。 师: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里,人们运用自己的才智,建立了自己的居住地聚落。在今日的40分钟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打出本课
4、课题) 师: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哪儿是我们人类志向的居住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找寻志向的家园。 一、走进自然,找寻志向的家园。 展示:地形、河流、植被素描图,突出甲、乙、丙三地的自然环境差异。 师:假如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找寻一个志向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生:多选择乙地,并说明选择的理由(略)。 师:板书学生选择的理由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土壤等。为什么大家不在甲地或乙地安家呢? 生:在比较中发觉,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师:古代的人们是否与我们有同样的选择。 让历史验证: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 读图分析:早期的世
5、界文明有闻名的四大发祥地,其中有三大发祥地在亚洲,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这三大文明发祥地。 师: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在温带,都分布在土壤肥沃的地区等。 师:早期人类的工作实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日,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旧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踪迹遍布到世界各地。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参观那儿住民的传统聚落,顺便探访一下他们的生活。 二、走进聚落: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师:(图片引进)走进一个聚落,你会发觉有哪些主要景物? 生:房屋
6、、农田、道路、树木等。 师:聚落不仅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地方。你认为最能体现聚落特色的是哪一种景物? 生:房屋(民居)。 师:对于人类来说,房屋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生:遮风挡雨、保暖御寒等。 师:安居才能乐业,一个聚落不论怎样简洁或困难,民居是其最有特色的代表。所以这次我们探访的重点是传统民居。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各异,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分组行动,探究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各组选出代表抓阄,确定各小组探访的主题。(A/B/C/D) 师:在以世界气候分布为背景的图中,分别点出A/B/C/D四个地区的民居,让学生熟识本组的探究目标。 图片A:厚墙小窗房北回来线旁边的热
7、带沙漠 图片B:蒙古包亚洲内部的温带草原 图片C:高脚屋赤道旁边的热带雨林 图片D:因纽特人的冰屋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 图片A图片B 图片C图片D 师:针对教学难点,出示活动建议,对学生活动的任务、方法加以细化。 老师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资料: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图册中的民居图片,尤其是教材中没有给出的B地的“蒙古包”图片。 老师参加到学生的分组探讨中,并适时进行语言激励:这些民居可是当地的人们经过几千年的探究才创建出来的好用价值很高的住房,大家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内探讨出这些民居背后的隐私吗? 生:分别选出素描高手,在黑板上绘出四种房屋的素描图,然后分组沟通,相互补充。 ABCD A
8、沙漠地区的房屋:在气候燥热干燥的沙漠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人们建立了厚墙加小窗的房屋,白天既防晒又凉快,晚上却能够保温,起到了“空调”的作用。 B蒙古包: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草原面积广袤,人们过着游牧生活,蒙古包便于拆卸,相宜游牧生活;亚洲内部的草原地区地势较高,风大,气温偏低,蒙古包顶部呈圆锥形,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能够抗风、保暖、防雨雪。 C赤道地区的高脚屋: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燥热多雨、潮湿,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木资源,搭建高脚屋,通常屋子没有门窗,便于通风透气,既凉快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 D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在寒冷的气候下,当因纽
9、特人外出狩猎时,就用当地易于取得的冰块构筑冰屋短暂栖身,墙体很厚,冰屋呈半球形,里面贴着海豹皮,以防止冰块溶化和保持室温,冰屋一侧的“冰窗”,只能透光不能透气。门前有一道弓形挡雪墙,防止冰雪往屋里倒灌。 师:大家发觉影响传统民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应气候,取材便利) 总结:集体的力气是无穷的。这些地区的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利用集体的才智建立了自己的安乐窝,大家也利用了集体的才智破解了这些神奇的建筑背后的隐私。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人类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愈来愈小了。 过渡:与刚才探访的地区相比,我们连云港市的自然条件要好一些。因此,生活在这儿的人更多一些。这么多人,
10、有的住在乡村,有的住在城市,大家居住的地区属于城市,同学们对农村熟识吗?老师来自赣榆,下面请大家观赏赣榆农村的风光,比一比,农村与城市的景观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走进乡村与城市:比较城乡的景观差异。 视频观赏:赣榆乡村景观和连云港市区景观。 师:图中反映的景观与大家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生:各抒己见,说明城乡景观差异,如房屋的高度与密集度、道路的数量与质量、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差别等等。 师:适当提示学生留意人们在劳动生产方式方面的差异,并对学生的答案予以点评、概括。 师: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哪一个保留自然的本色更多一些? 生:是乡村。 师:
11、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很大,那么位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乡村,在景观上是否也存在着差异?请同学们“轻松一辩”,图中所示照片分别位于哪个大洲?请说明理由。 生:活动略。 师: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哪一个首先出现? 生:乡村。 师:板书进行小结: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一个聚落不管发达还是落后,都是在肯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见证,是人类聪慧才智的体现。为了人类将来的生活更加美妙,我们应当爱护大自然,爱护好人类建立的家园聚落。 下节课,请同学们接着探讨“聚落的发展与爱护”。 感谢大家!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学问水平和接受新知的实力,在教学中
12、以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视频和大量精选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聚落,走进城乡,在角色体验中、在合作探究中听、看、说、画;选择、探究、比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熬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实力和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实力。 2.结合生活中的地理学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说明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学生的看图说话、学问提炼实力很强。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 本章重点:4 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分。 5.聚落与自然环境、
13、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相识聚落的发展与爱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 学问打算: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22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料2022年将达70亿
14、。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殊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学问形成与应用: (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 预料将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须要的时间越来越_,说明世界总的诞生率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
15、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缘由是:_。 (二)填表并分析: 国家 诞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20 1.08巴西 2.031.3 德国 0.97 1.04尼日利亚1.23 2.78 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高、低)。 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均衡、不均衡)。 (三)思索: 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由: 学习主题二
16、:世界人口的分布 学问打算:由于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有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定居区。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学问形成与应用: 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找寻合适的居住地区: (1)你的部落共有10万人,你希望选择一个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人口数)在100人左右的地方,因此你必需选择一个占地约为_平方千米的地方。你会首选在哪个洲_,理由是:_。 在选择的时候你是如何考虑下面
17、的地理因素: (2)从纬度位置看,你会首选在_(高纬位置、中纬位置、低纬位置),理由是:_。 (3)从地形上看,你会首选在_(高原、平原、山地),理由是:_。 (4)从海陆位置上看,你会首选在_(沿海、内陆),理由是:_。 学习主题三:不同的人种 学问打算:依据人种特征分,世界主要有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学问形成: 选择题 1她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请问你知道她是属于什么人种吗?() A黑种人B黄种人C白种人n红种人 2既通用英语又是白色人种的国家是() A埃及B日本C俄罗斯D南非 3.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南亚的印度人分别属于
18、什么人种? A白色人种、黄色人种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黑色人种、白色人种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其次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学习目标: 1依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通过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的语言 学问形成:阅读P74“阅读材料”了解世界语言,其中,_、_、_、_、_、_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 学习主题二:世界三大宗教 学问打算:在古代,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说明时,就说是“神的意志”
19、,并创建了很多宗教,始终流传到现在。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学问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A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C基督教、佛教、犹太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 2.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3.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是_,它发源于_,集中分布在_。 4.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和分布地区,阿拉伯人信仰_教,教徒被称为_,他们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单元 居民 聚落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