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docx
《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奇妙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相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确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实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洁试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学问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确定的。2使学生擅长用已有的学问对四周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改变的联系。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
2、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缘由是什么?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引入:既然要起先探讨物质构成的奇妙,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视察和说明宏观的物质或现象。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试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觉试管中的固体颗粒渐渐变少,直至消逝。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
3、色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逝?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逝,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定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
4、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举例:除了课本上的试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补充溢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渐渐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
5、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肯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试验:探究微粒运动的试验步骤:试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试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现象:溶液A渐渐变红缘由: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试验3:为了使试验结论精确牢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
6、做对比试验,有无必要性?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试验一起先,已经证明白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试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试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假如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试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试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有的简单扩散,有的不简单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简单挥发
7、,有些物质简单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觉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状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探讨: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试验。三、微粒之间有空隙阅读试验:水和空气的压缩试验现象:水不简单被压缩,而空气简单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
8、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阅读试验:水与酒精的混合试验150mL水+50mL水250mL酒精+50mL酒精350mL水+50mL酒精结果:等于100mL等于100mL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学问来说明物质三态改变的缘由?说明:有关物质构成的学问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
9、的空隙小到肯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肯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接着增大,就会成为气体。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肯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视察液面状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视察液面,试说明。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间隙留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分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觉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肯定的作用力
10、,包括斥力和吸引力。讲解并描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肯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肯定的吸引力。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说明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缘由。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许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缘由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
11、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0的水接着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足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具体介绍: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相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驾驭肯定的试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视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试验实力。 3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育学生严谨、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12、重点、难点分析 1视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学问。 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缘由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晰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爱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亮,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整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很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耀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
13、物能够刚好运输。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驾驭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视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视察叶片的结构上。 教学过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课前可以打算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视察。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对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亮的薄膜。启发学生思索:这层透亮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假如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
14、老师可以告知学生,这两层透亮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很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晰叶脉在叶中的分布,老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启发学生思索: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终,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驾驭有关学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实行试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学问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视
15、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视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在显微镜下视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无色透亮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表皮细胞是什么形态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在表皮细胞壁的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在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上是无法看到的,但是老师应当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为什么雨后的莲叶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是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的内部,就是因为叶片的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依据视察,可以发觉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分布着很多小孔,叫做气孔。气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第一 节用 微粒 观点 物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