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由欣喜到忧伤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借助联想、想象和意象分析等方法,把握诗歌高洁清幽意境,明确诗歌主旨。(2)联系其他诗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时代特点理解诗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2.教学难点: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
2、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初步地运用。荷花这一意象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其象征含义学生能较容易理解。这首诗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悬想这一独特的手法,同时强化意象分析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钟嵘诗品中曾提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
3、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2.文学常识积累 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
4、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3.诵读、释义(1)请学生朗读,提示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来源:学科网ZXXK(2)检查字词理解请一学生读“采之欲遗谁”句,正音,“遗”读“wi”。“遗”的意思:赠送。远道:犹言“远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3)学生齐读译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4.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 (1)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a.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