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程标准】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熟读文本,小组互助学习,能够准确疏通文意。3、理解作者思想,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莲花、青松是“花中、树中的大丈夫”,引出“什么人才被能称为人中的大丈夫”导入。一、熟记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2、著有孟子一书。二、合作学习任务一、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公孙衍 丈夫之冠也 往之女家 不能淫2、读准节奏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读出气势孟子的文章长于修辞,本文运用了不少对偶和排比句,要读出磅礴的气势。文章中哪些是对偶句?哪些是排比句?应该如何才能读出气势?4、读出韵味方法指导读得稍稍缓慢读出古典韵味读得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气势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感情,然后学生自由读、展示读,教师进行指导。任务二、读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意思,对于不理解文意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学生先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对于不理解的
3、句子,小组内交流讨论。测一测1、解释重点字词岂不诚天下 熄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不能淫 不能移 不能屈2、翻译重点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找同学展示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解。任务三、读懂内容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他们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是什么之道?资料助读他们(纵
4、横家)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出谋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帮你,不帮你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人主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经典常谈第八4、孟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他们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句式入手去分析,学生很容易的找到了答案。 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资料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