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_郎佩娟.docx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_郎佩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_郎佩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I : 10. 14063/j. cnki. 1008 -9314. 2010. 01. 022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行政改革与公共管理 农村土 M转巾隨 购政府行为 郎佩娟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是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 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城乡一 体化改革的切入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背景及其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 的一些深层问题,提出了改进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行为的一些建议,旨在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 度,
2、维护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 政 22. 31 Q33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314 (2010 ) 01 0028 05 目前,行政法学界对农村土地流转关注不够,尤 其是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缺乏系统研宄。农 村土地流转涉及多项政府行为,包括土地流转的政策 与法律制定、监督检查、公共服务等。目前,我国一 些政府在上述行为中 存在大量不到位和不当之处,致 使我国一些地方出现较严重的土地危机和土地管理权 力腐畋。本论文在调查研宄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 转中的深层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政府行为的关联性作 了较全面研宄,
3、目的是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 度,维护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并最终有 利于农业规模经营,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背景及其意义 本论文所用 “ 农村土地流转 ” 概念是指在土地承 包经营权有效存在且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农 业用途的前提下,经平等协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依法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 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给受让 方并获得收益的行为。本概念来源于我国浓村土地 承包经营法第 32条、第 33条、第 34条的规定,反 映了该类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法律特征:第一,土地 流转的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即依法享有土地承包
4、经营 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土地承包方在自己的土地 承包经营权存续期间,有权自主决定该权利是否流转、 采用何种方式流转,并有权获得转包金、租金、转让 费等流转收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第二,土地流转的客体是土 地承包经营权而不是土地 所有权,且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将农 用地用于非农建设。第三,土地流转方式多种多样, 且土地流转过程必须基于承包方和受让方的平等协商。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是 “ 城乡一体化改革 ” 的推进。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我国城乡差距日益 拉大,城乡一体化改革启动,并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 基金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土地
5、流转的行政法规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收稿日期 2009 11 18 作者简介 郎佩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 28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行政改革与公共管理 套改革试点地区的增加而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只是一种过程和手段,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实现城乡一 体化。在法学视角中,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制度变革 的渐进过程,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打 破并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促使城乡均衡发 展,使农村与城市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农民与市 民享有平等权利,享受平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改革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复 杂的、渐进的社会
6、变革。其深刻在于,我国自古就是 农业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农耕文明向工 业文明转变是一种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复杂在于, 城乡一体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财力的支 持,而且需要各种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支持,这 些制度中的任何一种制度不到位、不配套、不科学, 都会给改革带来阻力,使改革结果充满不确定性;其 渐进在于,尽管城乡一体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但这项改革规模之大毕竟前所未 有,因而从哪些问题切入并逐步推进改革,就成为改 革设计者不得不首先解决的问题。农 村土地流转即是 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其直接意义主要有二 : 其一,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发展农业规模
7、经营具有 重要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 于改变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发挥了重 要作用。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伴随市场经济的发 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显露出一些困境,农业 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即是这些困境之一。因此,寻找新 的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农业 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流 转的实质是农民土 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即在市场 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以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为前 提,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转让自己的土地承包经 营权,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既是对土地 户均分
8、配所造成的分散化、零碎化等现象的突破,也 是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和先进 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 其二,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 意义。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十几年间,我 国农民收入增长显著,其后由于多种原因,农民收入 增长缓慢。统计表明, 1997至 2000年,农民人均纯 收入年均增长 4 .0%, 比 1979至 1996年年均增长 16.0%回落了 12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 1997年以 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 1997 年为 8.5%, 1998年为 3.4%, 1999年为 2.2%, 2000 年进一步降到了 2.1%。 1
9、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村土 地 “ 得不偿失 ” 的现状,一方面,农村土地价值在市 场自由交易中实现了增值,在土地增值的带动下,农 民基于土地的收益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农民在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后,可以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者 进城务工,既可以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可以 得到土地收益之外的第二笔收益。可见,农村土地流 转使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建立之初,但在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前, 农村土地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偏低。 2000年后,全国土 地流转的规模和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 20
10、00年我国以各种形式流转的土地约占承包土地总面 积的 7.7%,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的比例更高,约为8% 一 10%,有些县市己达到了 20% 30%。 2008年 10 月 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 建 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 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 规模经营 ” 。随着该决定的发布,预测将有更多的土 地承包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表面看,土地承 包经营权从承包方流转到受让方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 行为,但这一民事行为触动了许多深层社会
11、问题,农 村土地流转中的强制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途、流转 合同不规范、流转价格不合理、 流转纠纷大量存在等 问题,或多或少都与这些深层问题有关。从本课题组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以及全国其他一些地方调查的情况 看,农村土地流转中折射出的深层社会问题主要有四 个方面: (一)第三次土地制度的存与废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继土地改革、人民公社 之后的第三次土地制度改革。 1982年中共中央 1号文 。 29。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行政改革与公共管理 件明确认定,包产到户和其他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 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 ; 1983年中共 中央 1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家
12、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 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 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年中共中央 1号文件 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期延长到 15年。至此,以集体所 有、家庭承包经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第三次土地制度正式确立。如前所述,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显露出一些困 境,因而如何评价这种农业经营方式,是否维持第三 次土地制度成为推进农村改革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盲目下达土地流转指标、违背农 民意愿强制推行土地流转的 情形,其深层问题是一些 基层政府对坚持现行土地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 不足,对现行土地制度持否定态度,认
13、为只有废除现 行土地制度,才能追求农业规模经营和推进农村改革。 这种认识忽视各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 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急功近利。 C)粮食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 ( 地管理法第 4条将土地按照用途划分 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 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 利用地、养殖水面等。依据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流转 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将农用地用于非农建 设。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土地流转改变土地农业用 途的情形大量存在。一方面,一些土地受让方为了达 到短期内实现土地增值的目的,对农用地进行掠夺式 经营,不仅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比重),甚
14、至将耕 地用于植树、挖鱼塘、建圈养牲畜房舍、旅游开发、 办厂、烧砖瓦等;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改变土 地农业用途的违法行为疏于管理,监督检查不严,甚 至政府行为失范,由政府主导将农用地变成市政公园、 湿地、开发区、建设用地等。 上述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形,其深层问题是我 国粮食 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威胁。粮食 安全是指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 买得起所需的基本粮食。这一概念包含了粮食安全的 三个具体目标,即有足够数量的粮食,有稳定供应的 粮食,需要粮食时能随时获得粮食。获得粮食的渠道 无非是本国生产和国外进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 国家,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土地 流转 中的 深层 问题 政府 行为 郎佩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