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面肌痉挛 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艾灸 面肌痉挛 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 面肌痉挛 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艾灸 面肌痉挛 例 摘 要 目的:探讨莫高艾灸法治疗产后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纳莫高艾灸法治疗256例产后痹证。结果:有效率100%,其中治愈率95%,好转率5%。结论:莫高艾灸法治疗产后痹证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莫高艾灸法 产后痹证 空心艾团 艾灸器 特制毡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50 2007年8月至今,我院针灸科运用莫高艾灸法治疗产后痹证256例,疗效准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56例均为育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7岁,来院治疗时间不等,产后3140天120例,产后4160天98例,产后60天8个月36例,
2、产后8个月3年2例。全部的病例均进行试验室检测:类风湿因子(以便解除类风湿病)、抗核抗体(ANA)(以便解除免疫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以便解除风湿热),各项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标准:目前对产后痹证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为产后妇女,临床表现、物理检查等作为诊断依据。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妇在产褥期间或已过产褥期而出现肢体、腰膝、关节难受、麻木等症状,试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ANA、ASO均在正常范围者即可诊断为产后痹证。解除标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者,瘢痕体质者。 治疗方法:莫高艾灸法是一种妇女在产后(3040天为最佳治疗时间)进行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特别的全身“温针灸
3、”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采纳自制的空心艾团(艾团底径约7cm,中间空心直径约4cm,其形态类似民间的“窝窝头”),与艾团配套的艾灸器(由6号钢筋圈制而成,呈上大下小的勺状器具)和毡垫(一种特制的与艾团大小相配套的中空圆柱形器具)进行的一种程序化治疗方法。即按“三种体位五个动作”程序依次进行治疗,最终再做因人而异的调整性治疗。“三种体位”即:取侧卧位时,肩关节和踝关节可同治。取穴:肩穴、太溪穴(对侧)、阿是穴,左右各1次治疗。取俯卧位时,背部、腰部与手足同治。取穴或部位:秉风穴(双)、命门穴或腰阳关穴、阿是穴、手部(双手近、远端指指关节及掌指关节处);大椎穴、筋缩穴、十七椎穴、足跟(双),手足上下
4、各1次治疗。仰卧位,额部、脐部、双膝可同治。取穴或部位:额部(正中及两侧太阳穴处)、神阙穴、中犊鼻穴(位置在内、外犊鼻穴连线的中点)。整个治疗过程有“五个动作”,分2天半完成,一次治疗时间约2小时。 应用莫高艾灸法治疗产后痹证时,选取的体位肯定要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处于相对舒适、自然的状态,确定好治疗体位后可取上述相应穴位作为施灸部位。治疗时,在相应的穴位四周用松软的布条围成密闭的环状,直径约7cm。然后常规消毒,采纳28号11.5寸毫针,刺入所选的穴位,同时放置配套的毡垫,将点燃艾团的艾灸器放置其上,随着艾灸器下的温度渐渐上升,操作者可将艾灸器轻轻端起,不断的放置毡垫,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灸 面肌痉挛 痉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