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阳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崇阳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握发展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崇阳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它既属“8+1”武汉城市圈,又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中三角”中心地带,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优越。“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县域经济得到
2、长足发展,已成为咸宁市极具特色和活力的新兴县。然而,从发展现状来看,农业现代化仍是 “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农村仍是城乡统筹的薄弱环节,加快并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极为迫切,也是崇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结合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崇阳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重新修定了崇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2016-2020年),旨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导产业、建设布局、推进步骤和政策措施,指导全县现代农业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
3、7第一章 农业发展水平一、农业发展成效崇阳县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达到38.0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15.76亿元,同比增长7%,林业产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0.3%,牧业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2.1%,渔业产值3.36亿元,同比增长20.3%,服务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20.3%。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491元增加到2013年的7341元,增幅13.1%。 (二)现代农业物质
4、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日趋完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96 %,同比增长0.4%。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0.51万千瓦,同比增长7.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0 %。(三)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全县集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广泛应用。近5年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近百项,粮食作物、果蔬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2%。全县连续10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水产健康养殖场已发展到20多家。农业信息化具备一
5、定基础。全县各乡镇均具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实现“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全覆盖。(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带动能力逐步增强。2013年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30家,带动生产基地42.67万亩、养殖小区102个、农户1.46万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8%,“三品一标”生产面积46.95万亩,认证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个,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 个,湖北省著名商标4个。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个。(五)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家庭经营、企业经营、合作
6、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500亩以上种粮大户12个;农民合作社达到324家,带动农户2.65万户。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61万亩,占耕地承包经营面积38.96%,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3.88%,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32.8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拓展,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面积达68.45万亩。(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实施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和推进生态文化,生态县建设取得成效。近5年来全县完成人工造林34.0万亩,森林覆
7、盖率达到62.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循环农业逐步发展,已建成大中型沼气12处,推进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7%。 二、农业发展机遇十八大以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一)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
8、关于加快推进湖北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崇阳作为四县之一纳入片区发展规划。同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支持生态新兴产业发展,兼以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崇阳现代农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时机。 (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引领推动将更加明显。 近年来,我县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加快,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物质基础将
9、更加牢固。 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特色、优势、品牌农产品基础较好,并且具备较大的规模优势,水果、雷竹等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率在全市居首。农业规模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逐步发展、完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全县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财政支出向农业农村倾斜,支出额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四)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加速了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和扩散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三、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崇阳县农业发展基础坚实,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
10、局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体系初步确立,现代农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必须看到,崇阳县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还未能实现与其同步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非协调性矛盾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一是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在产业和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崇阳县农业总量不大,受地貌类型与资源条件所限,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略显薄弱。农业项目缺乏整合,特别是重大农业工程谋划设计不够,致使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与农业机械装备程度难以满足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二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仍是制约崇阳农技推广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全县持有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比例较低,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结构与服务保障能力
11、不相匹配,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发展缺乏后劲。三是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还具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全县农业主导品种生产规模还不大,加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尚未健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成长慢且小而散。同时,由于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引导偏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整体素质不高,支撑服务作用发挥不够。作为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和主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到农业总产值的两倍,相对国内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与崇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也延缓着“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四是
12、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作用不充分,农业增产提质增效仍具较大潜力。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以及扩大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等配套政策措施与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就业空间、经营性收入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等增幅受限,作为全县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四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经济区一体化和咸宁绿色崛起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崇阳县生态和环境优势,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根本动力
13、,以做大做强优质粮食、特色茶林果、绿色蔬菜和生态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构建绿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丘陵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二、发展目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优化,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生态明显改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8%左右,力争到2020年分别达到33.19亿元和23400元。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到2020
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6.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0万亩、茶叶12.0万亩、水果18.0万亩、雷竹1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5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2.65万吨、21.60万吨、0.62万吨、13.50万吨、8.5万吨,肉类产量21.68万吨,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0年,全县高产创建示范面积比重达到4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4%以上,大中型养殖数量占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0%;规模化养殖水面98%;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0家。其中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0家;全县创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400
15、家,带动农户8万户,户均年增收8500元,其中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2家,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20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家庭数达到200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0:1。 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8%;引进新品种40个、推广新技术30项;全县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达到2.1万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员达到250人;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00个以上,每年选拔20名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给予重点培训和扶持。 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基础。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
16、达到70%;全县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以上。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保护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净化美化。到2020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以上。 表2-1 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13年2020年一、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农业总产值亿元38.0954.91农业增加值亿元23.1833.1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34123400二、农产品供给粮食总产万吨19.7122.65蔬菜总产万吨20.5621.60水果总产万吨1.1013.5禽蛋总产万吨0.450.65肉类总产
17、万吨8.4121.68水产总产万吨1.213.0茶叶万吨0.080.6167油茶籽万吨0.135.4楠竹万根354627粮食面积万亩66.0866.5蔬菜面积万亩17.5118.0水果面积万亩11.7618.0茶叶面积万亩1.9912油茶面积万亩1.4720楠竹面积万亩33.8560水产养殖万亩7.678.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8100.0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高产创建示范面积比重%8.9940.07规模化畜禽养殖率%60.4594.26规模化养殖水面比重%42.7397.75“三品”总量个1934农业龙头企业个3250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个01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个210市农业龙头
18、企业个3039农民专业合作社家324400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02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520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319378规模经营家庭数户6742000四、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278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1.426.37五、农业装备农机总动力万千瓦20.5122.50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70.4376.2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9.8625.33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万亩11.1125.3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70.61六、农业生态环境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万亩65.010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2.585养殖场、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8395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利用率%50
19、75第三章 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第四章 重大工程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思路,整合现有农业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完善田间灌排沟渠、电灌站、节水、积肥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改善田间生产条件,提升耕地基础地力。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技术,建设和完善县、乡二级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与预警体系,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推广以绿肥种植和农家肥积
20、制应用等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重点实施以沟渠涵闸桥站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塘坝、小水库改造等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以田间砼路、砂石路等为重点的田间交通设施建设,以防护林为重点的农田林网建设等。 “十三五”期间全县24万亩水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二、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工程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产出的要求,遵循“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以“社会建设、政府扶持”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支持和规范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档次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争取建立国家级现
21、代农业示范区,新建20个现代农业(茶、果、竹)示范基地和10个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基地,使我县成为咸宁市和幕阜山片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村改革的试验区,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龙头企业培植工程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湖北瑞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故乡云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力沃茶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示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
22、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到2020年,力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 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 四、农民合作社利民工程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和管理,加快规范化、市场化进程,提高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加快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家以上,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农户比例达到70%以上,重点培育30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培育50家与地区主导
23、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紧密,辐射带动较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五、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模式,健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和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成熟、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8%以上。 六、现代农业装备工程 探索农机化示范、推广的新模式,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玉米、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经济作物、园艺、养殖业和
24、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财政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政策,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到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28 %,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以上。 七、现代农产品物流工程 坚持把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平价商店、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为补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做大做强崇阳县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扩大规模,打造鄂南农产品物流的“航空母舰”。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
25、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重点扶持天城物流园、百盟一马等农业加工物流龙头企业,将我县打造成咸宁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物流枢纽区。 八、循环型农业生态工程 立足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畜牧水产健康养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养殖场废弃物治理工程,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及高床养殖型等减排模式,大力推广猪沼渔、猪沼果(茶)、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生猪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保障猪肉有效供给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力争到2020年,生态养殖普及率达90%以上。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提高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大力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生态农业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和低碳
26、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集中力量建设有示范和带动效果的大项目,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到2020年,全县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基地、园区)发展到20个以上,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示范亮点5个。 九、农技推广能力建设工程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资源、信息联络和共享,建立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基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围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等主题,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农业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等农业科技专项,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和配套完善,加快
27、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力争到2020年,组织实施20项以上先进、实用、成熟的农业关键技术和30项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广项目,主要农作物、生猪、肉禽、蛋禽良种和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100%。 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 一是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控制制度化、产品流通品牌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实施生产档案记录和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逐步建立质量安全溯源制度。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批市场及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全
28、部建有农残检测室,配齐检测设备及专业检测人员,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以上,新增“三品”认证20个以上。二是建立有效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综合示范工程,重点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与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至2020年,全县建成全程质量控制点10个以上。 十一、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工程 一是完善县乡二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检测机构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二是加强农牧业应急体系和队伍建设,完善农牧业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全县农牧业应急管理水平。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备的动物防疫保障体系。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
29、强化规划实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能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将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一同重视,一并考虑,一起抓好。县直各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分解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各乡镇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按年度分阶段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保持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强化政策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举农业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一是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委、县政府将研
30、究制定有关支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保证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积极争取中央、省发改、财政等部门支持,拓宽财政投入渠道。三是多管齐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吸附和引导作用,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城市工商企业、个人及国外资本在农村投资创业。四是加大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商业性金融贷款机构充分发挥商业信贷资金优势,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经营。三、坚持试点示范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
31、渐进推广的工作方法。今年起,县农业农村工作专班一个领导办一个点,从农口各局组建相应工作专班,进乡入村开展工作。各乡镇也每年要办一个示范点,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 到位,尽快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设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带、示范区。四、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和应用。围绕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农机装备等技术等应用,力争在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新型农业投入品、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使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突出发展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围绕优势茶叶、水果、设施蔬菜、油茶、楠竹等主导产业,大力整合专用品种的生产、产品包装、加工、质量监控、原料保鲜、物流工程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加快从单项加工技术向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创建完整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促进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