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关于外语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_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于.docx
《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关于外语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_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关于外语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_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关于外语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_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于一、教学大纲缺乏对于语言实力的明确描述现在的教学和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于语言实力的明确描述,修订前的教学大纲,对于语言目标描述的提法相当模糊,如大纲中关于阅读部分提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相当于课文难度的短文,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操作。什么叫借助词典?借助词典的速度是多少?怎样理解内容?字典是否可带入考场?什么叫与课文相当的难度的短文呢?等等,都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我感觉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化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大纲中没有对于语言实力进行比较清晰的目标(Objective),因而造成教学依据很难确定。究竟
2、学生应当学什么?老师应当教什么?学生应当驾驭什么东西,才算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当放在什么方面?老师怎样从什么方面评价学生?都是基于大纲中对语言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描述。造成了在教学中老师理解的不同、教研员和出试题者理解的不同,对于考学生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才算合格,没有明确统一的想法。过去老师在教学中,拿来课本后往往先看课本中是什么语法项目?备课时首先考虑所备课要求的语法项目。看课文时不太留意课文中的话题和功能或要达到的语言实力目标是什么。老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这一课的语言点,如出现的是stop to do 还是stop doing, 须要讲反义疑问句还是一般现代时等,
3、教学大纲对语法及语言点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一手硬就是语言学问特别详细,而一手软是对语言实力没有明确的要求。老师的头脑里有一个隐藏的教学大纲(hidden curriculum)。出题者,老师和学生没有一个标准,老师完全是按各自对大纲的理解程度教学,如老师在出测试题时总是想方设法把语言点出齐了,而在每一个阶段,对于学生应当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语言实力目标,没有一个明确说法。许多老师的最大困惑是:我们不知道教研员要出什么样的考试题?因此全部的语言点都必需四平八稳地讲,否则,假如不讲,出了此题是我们的责任。假如讲了没考,这不是我的责任。因此,老师的头脑中都是零碎的语言
4、学问,而没有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语言实力目标,用所学的东西做事情。达到什么样的听,说,读,写规定的标准。假如规定标准越细,就可能对一部分学生不适和。我在参与初中、中学大纲制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规定得越细越好,可最终经过探讨,规定越来越粗,最终只变成笼统的几条了。越细越难操作,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可能不合适,例如农村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的某些生活经验,在山区的孩子没有街道的概念,那麽,假如出一道问路的提,还要经过几个街区(Blocks),就不肯定会适应部分学生,如一年的高考题,关于“骑自行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的题目,农村孩子就没有这个概念。因此,在国家范围规定的大纲范围内,语言实力很难规定得特殊具体
5、。在修订中学大纲时,美国老师协会刚刚提出一个“Proficiency Guidelines”,其中对能说什么,能做什么?”都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规定。我与李静纯老师曾花费了很长时间,希望依据中国的实际状况列出一个具体的语言实力描述的表,但后来一点点删除,最终就变成现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比较笼统的几条了。我也曾请教过一位外国语言专家,提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怎样才能既有一个具体的语言实力目标描述,又能照看到不同地区的状况?他告知我:“你们最好有不同的大纲,依据不同的大纲确定不同的语言实力的要求。如对参与中学考的学生是一种语言实力,对毕业后干脆参与工作的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实力。”但国外课程专家认为,没有一个
6、明确的对语言目标实力的描述。教学评价就很难开展。我认为老师可以针对教材确定一个详细的语言实力目标,依据国家大纲的一个宏观语言描述,(overall objective) 然后再有一些详细的(Specific)目标。因此很难在这样大的国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问题也是急需提出来探讨的。老师没有明确的语言实力目标,不能明确每节课应达到什么目标,我们常常出去听课,发觉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仅是与小部分学生进行对话和课堂练习,然后小组自己练,这节课就结束。这样一来,只有小部分学生完成任务,而相当的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达到了语言实力的目标,老师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使得学生渐渐地掉队,
7、期末考试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及格,一部分学得很好,因为每一个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峻,这也是在评价工作中须要改进的问题。下面提出的是我的解决方法:二、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练习?用考试题的形式代替语言学习是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不能完全怪老师,我认为现在的外语教学有这样一个问题,现行的应试教化的变更,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教化行政部门做得到的,这涉及到社会问题,如为什么许多人去考高校和探讨生呢?这是国家人事制度造成的,如农村的孩子只有上高校,才是脱离环境的唯一途径。这种人事制度,必定影响我们的高考,学校不行能无限制地招收学生,只能一部分学生被录用,在这种
8、状况下,正如国家考试中心的同志所说,高考题不行能再降低难度了,假如学生都考80分,90分,都上高校是不行能的,因此我们国家的考试必需保持肯定的难度。要么就扩大招生。这些问题不是学校完全能解决的,涉及到国家人事制度和各方面的改革,真正的素养教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真正地实行。应试教化,不行能不影响我们的教学。中学甚至小学为了升学都只能追求一般的考试题型,随着应试教化,出现了现在的大量习题集。即我们用考试题来代替语言的练习,我感觉中学教学中,老师用许多时间去教考试题(teach the test language)而不是去教语言(teach the language),因此很难教出学生运用语言
9、的实力。现在许多练习题90%都是考试题,而不是真正语言练习,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培育学生运用语言的实力。例如用句型转换方式练习。学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确定句,否定句,反义疑问句,等等。学生脑子里保存了一大堆语言学问。在语言学问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转换。如:对面来一个人,你想问“您是美国人吗?”,脑子里首先想的是陈述句,You are an American .然后, 脑子里再进行我要提问,变成一般疑问句,还是特别疑问句的句型转换,等你想好了,唯恐人已经走出20米去了。学生再娴熟句型转换,也只能培育学生做句型转换这类题的实力,而培育不出访用语言的实力。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存留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学问。我曾经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现代 外语教学 现状 关于 评价 想法 开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