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2021-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后评估考核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县2021-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后评估考核汇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县2021-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后评估考核汇报全市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报告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毅领导和省农业农村厅的业务指导下,XX坚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强基” 坚持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保持政策体制持续性。根据“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兜底救助类政策整体稳定。接着实行市领导联系镇分包村、市直单位结对帮扶脱贫村和有脱贫人口的村、企业联村等,刚好对有脱贫人口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进行调整优化,对X个脱贫村X名驻村干部进行轮换。二是
2、抓好动态监测。对两类人群、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目前共排查X万户农村人口,新识别易返贫致贫户(监测对象)X户X人。三是抓好脱贫户稳定增收。完善“联镇带村”产业项目资金收益安排运用管理方法,设立产业振兴基金,将产业扶贫基金逐步向产业振兴基金过渡。四是抓好扶贫项目建设。谋划完善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X个X亿元。目前2021年已批复的X个项目中,完工X个,支付资金X万元,资金支付率为X%。五是持续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扶贫企业贷工作。完善提升金融扶贫四大体系,新增小额贷款X万元,带动脱贫户(含监测帮扶对象)X户,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余额户贷率X%,位居全省前列
3、。接着推动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落地,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X万元,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X万元,带贫X户。六是加大乡村振兴宣扬。制定2021年乡村振兴宣扬工作方案,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文艺轻骑兵”等文艺下乡活动,提升XX等现有扶贫剧目,组织开展XX文学助力乡村振兴征文活动,累计征文200余篇。(二)发展乡村产业,为乡村“壮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一是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印发XX休闲农业导游图、XX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图,由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先后到周边X市实行乡村旅游推介会。推介会共邀请旅行社500余家、媒体100余家,各类媒体自发宣扬近500次,微信挚友圈转发乡村旅游线路相关信息
4、近20万人次,有力提高了XX乡村旅游的知晓度。二是大力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粮、优供、增效”的基础上,出台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安排(20212023年),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道地药材、特色花卉和花卉制种、有机旱作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形成种植业主导产业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比较优势。目前,各镇(街道)累计谋划四大特色产业基地项目X个、面积X亩。三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坚持“稳猪、扩牛、重兔”的思路,实现生猪产业加快复原,与XX达成生猪产业链暨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项目、与XX合作的生猪项目已投产;胜利争创省级特色肉兔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肉兔年出栏X万只产业基地建设任务,打造全国肉兔种
5、质基因库和全国标准化养殖基地。四是坚持实施龙头带动。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依托X家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八大农业产业集群,截至目前,2021年八大集群收入已达X亿元,带动农户近X万户,成为引领和推动XX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气。五是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出台2021年农口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旅融合、沟域经济等六大重点招商方向。截止目前,农口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4个,其中新开工、新签约项目20个,续建项目2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X亿元。(三)推动乡村建设行动,为乡村“塑形” 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是集中提升农村人居
6、环境。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集中行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召开动员会进行支配部署; 实行月考评、月督导、月调度制度,交办问题X余项全部整改到位,村庄及干道沿线形象有了明显提升。全部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2%,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实施“一镇一精品”工程。出台加快漂亮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漂亮乡村建设导则等系列文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建设20个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漂亮乡村精品村和100个整齐美丽、舒相宜居的漂亮乡村示范村; 建立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联合分包漂亮乡村精品村、月调度季通报等工作机制,各包村单位和企业在乡村建设的平台上赛成果、
7、比凹凸;自精品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包村单位和企业为分包村解决问题近40个。三是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主动推动“村庄绿化、村庄彩化”工程,根据“村庄果园化、庭院花园化”标准,全部行政村(居)达到了绿树环绕、树木围村的目标,在全省领先实现全域园林镇、全域生态镇。(四)强化乡村治理,为乡村“铸魂” XX自2019年担当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以来,通过主动实践,探究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警源诉源访源“三源”治理、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三化”支撑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完善提升。一是突出党建引领,织密乡村治理网络。实施党建强基三年行动、党群连心工程、红色细胞工程、党员
8、队伍质量提升安排等,全市全部村(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X万余名党员与X万户群众、X万工商户和企业班组结对认亲,叫响了“有困难找党员”品牌;完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农村产业链、经济合作组织等设置功能性党小组达X个,打通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二是深化“三治”融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目前,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X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X个,“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创建一批调解品牌,培育打造了XX等一批调解品牌,评比出“金牌调解员”10名。大力推广“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探究“道德积分+银行”“道德积分+商户”模式,延长积分效用,让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
9、杆”可比。三是坚持“三源”共治,推动冲突就地化解。扎实开展警源、诉源、访源治理,努力把冲突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发挥“一村(格)一警”作用,开展“流淌警务室+凳子议事会”活动,着力打造XX工作品牌,深化推动落实“两创一规范”活动(争创信访工作示范镇、街道、示范单位,争创无访村、社区,规范信访秩序),初信初访刚好受理率达100%,按期办结率达100%,群众参评率达90%以上,群众满足度达95%以上。四是创新“三化”支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支撑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推动城乡便民服务一体化,实现群众家门口“就近办”; 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等
10、“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每个村设置一名民生代办员,梳理归纳小微权力“事项清单”,整合综合治理中心等,实现精细化服务。(五)培育良好文明乡风,为乡村“添彩” 注意把乡村建设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一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等活动,采纳“文艺+理论”的宣讲方式,到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动基层镇村爱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二是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
11、作,建成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个实践站,全部镇、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大力推行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星级文明户”认领已在X个村推行,占比78%,评出“星级文明户”X户。三是持续完善镇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拓展“百姓文化”平台功能,采纳“订单式”“低价位”供应模式,组织基层镇、村公共文化管理人员和文艺骨干人员业务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 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 举办群众戏曲大赛、园艺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持续发展。(六)用好用活改革法宝,为乡村“赋能” 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法宝,激发乡村振兴动能。一是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产权
12、制度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回头看”; 完成2020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总额X亿元,较2019年度增长X%; 主动实施2021年度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确定X个试点村担当省扶持项目。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引导规模以上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将X个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管理; 开展市级示范农夫合作社、家庭农场认定监测工作,主动实施中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农夫合作社、家庭农场项目,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被确定为全国农夫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动试点。(七)发挥人才作用,为乡村“汇智”
1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智汇XX”安排,2021年引进“三支一扶”人员X人; 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X个硕士探讨生及本科生名额中,为农林水利等部门及镇(街道)设置X个名额。二是加强党员教化培训。开展支部书记大培训活动和党员轮训活动,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X期,对X万余名党员进行全员轮训。三是注意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开展科技服务X次,服务群众X人次。实施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程,从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其他优秀人才中遴选X余名专家人才,根据工业、农业、文化艺术、教化、卫生、法律等6个行业领域,分别组建专家人才服务团,主动引导各类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经济
14、社会发展。(八)持续推动城乡融合,为乡村“聚力” 聚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看法2021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十大重点工程,逐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对年度任务清单进行了明确。二是主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马路“通村入组工程”X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X个,实现全市X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出台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看法,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饮用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整合邮政邮乐购、益农信息社等电商平
15、台资源,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逐步构建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农村快递进村覆盖率100%。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 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农家书屋覆盖率100%,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100%。三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个镇(街道)和X个村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分馆实现通借通还功能,建成X座城市书房和X座图书漂流亭,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服务的功能。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线上发布活动配送场次X场,开展文化直播X场,开展公共文化线上线下配送X场,观看量X万余人次。存在困难与问题 虽然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着农夫的增收渠道与城镇居民相比还
16、比较狭窄,少数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依靠性较大等问题。加之近期受疫情和灾情的影响,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了肯定难度。三、下步工作谋划 XX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下一步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接续发力、持续奋斗,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探究更多的“XX阅历”,打造更多的“XX亮点”。(一)接着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连接工作。一是接着做好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任务,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重点做好受灾扶贫项目修复
17、管理。持续加强产业后续培育,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实力。持续做好对两类人群、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常态化预警监测和后续精准帮扶。三是重点做好对受灾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帮扶,做到“一户一策”,确保不发生因灾返贫致贫。持续抓好扶贫领域信访维稳和舆情监测处置工作,保持扶贫领域信访为零、涉贫舆情为零的良好态势。(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三篇文章”及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一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依据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安排(20212023年)文件要求,督导指导各镇(街道)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实状况,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邀请意向客商来济参观考察,围绕重
18、点招商方向,接着谋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三是做好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促进各镇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持续提升。四是推动项目建设。落实好粮食平安提升工程,狠抓生猪产能复原; 对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猪场建设等项目重点支持和服务; 主动争创蔬菜种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安排,通过主动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建立集体收益向农夫分红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
19、村集体经济。二是把处理土地和农夫的关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许久不变; 探究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实施好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项目; 开展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认定工作; 稳步推动农夫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动国家试点、家庭农场示范市创建工作。(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印发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组建X个专班,推动各专项行动方案有序落实。二是重点围绕加快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动漂亮乡村建设、村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种养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村
20、庄规划提升、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完善等六大攻坚行动,加强养殖污染防治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种植污染管控。三是分类推动示范村创建工程。引导各镇、村主动开展“四美乡村”创建,着力推动X个精品村创建。稳步推动宅基地管理工作。尽快成立镇级乡村规划建设委员会,牵头负责本辖区宅基地审批和村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 设立服务窗口,落实“一窗受理申请,部门联动联办”要求。(五)扎实推动乡村治理。根据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要求,主动总结基层行之有效的试点阅历。一是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殊是带头人队伍,全面开展支部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选树一批
21、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的支部书记,总结推广“导师帮带制”。深化开展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漂亮村庄试点工作,依托红色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常态化整顿懦弱涣散村党组织。二是健全完善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三级调解网络全覆盖,健全冲突纠纷化解多元机制,探究建立访调对接体制机制,打通诉调对接镇(街道)最终环节,努力实现“1+N”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警调联动体制机制,提升“枫桥阅历”水平。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警源诉源访源“三源”治理、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三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模式,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星级文明户”认领等阅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体
22、系和治理实力,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六)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围绕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主动谋划实施一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供应有力支撑。二是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行动,加快重大交通基础实施项目建设; 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为抓手,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农村供水“四化”进程,主动推动水源地表化试点工作。三是接着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长。推动实施“才智教化”工程。搭建才智教化云平台,加快推动学校数字校内、才智校内建设。重点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育,全面推行乡村医生“镇聘村用”机制。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状况汇
23、报 *不仅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农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城市。她“三山两水五分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凌家滩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种植水稻、酿造美酒。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质朴的马鞍山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享誉全国;与“北寿光”齐名的“南和县”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精米率高、饱满瘦长、晶莹剔透的“含山大米”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地理标记稻米产品。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多次莅临我市指导调研,人民日报、中心电视台等中心主流媒体多次宣扬
24、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先进阅历,我市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市,首次评比更是位列全省首位。一、强统筹、重布局。我市地形地貌多样、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战略定位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将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长三角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高地等“三地”创建,形成“一横两纵四区多组团”(一横: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带;两纵:江南都市农业发展带、江北高效农业发展带;四区: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
25、、浅山丘陵特色农业区)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基础产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优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水产)、特色产业(精品林果)、潜力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协同发展、比翼齐飞。二、强机制、重推动。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必需完善机制、系统推动、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调度推动、联络协调3个层面精准发力、稳步推动。在政策设计层面,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看法、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分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确立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硬任务产业项目政策”工作项目化推动的完整体系。在调度推动层面,实施市
26、委、市政府领导每季度“大调度”、市委农办每月“小调度”的调度机制。通过“现场看、通报评、领导点”等形式,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度。特殊是在引导民间资金参加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涉农资金整合管理,重点在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发展上持续用力。2021年,设立2000万的产业资金专项支持民营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亿元,兴建了*、*等大型农业企业*个。在联络协调层面,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状况通报、领导约谈等制度,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如在申请专项债方面,申报农林类专项债*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民间资金对乡村振兴投入的吸引力,*、*、*等多家农业
27、民营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在帮扶农业民营企业方面,实施领导带队“四送一服”工作,今年已帮扶农业企业完成各类问题56项,涉及土地审批、生态环保、招工聘请、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个领域。三、强特色、重创新。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必需试点先行、积累阅历、以点带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我们创新开展了乡村振兴“点线面”示范工程。在点上,创建农村“漂亮庭院”。组织引导广阔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漂亮乡村建设,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治理水 平,实现 “院美”、“室美”、“人美”。目前,已胜利创建6000户。在线上,创建“山水诗都环线”。重点建设环大青山、围乌路、313省道、314省道、206省道等乡村
28、振兴示范线,将特色山水资源、乡村旅游点、特色田园乡村、精品民宿等“串珠成线”,构建我市“最美乡村大道”。在面上,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漂亮乡村建设等要素,以3A景区或浙江A级景区标准,重点建设含山褒禅山片区、和县鸡笼山片区、当涂大青山片区等7个示范片区(另4个为:当涂江心洲(花岛)片区、花山濮塘片区、雨山滨江片区、博望横山片区),打造“看得到徽风皖韵、记得住漂亮乡愁”的特色田园精品片区,努力成为“长三角最美乡村打卡地”。四、强重点、重成效。乡村振兴涉及面众多,必需突出重点、强化执行、注意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坚毅领导下,我市领先实现禁捕退捕。推行禁捕退捕
29、“四有一畅” 工作法(有房住、有工作、有学上、有社保、心情安逸),退捕渔户2984户,拆解各类渔船5651艘,在全国领先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时指出,马鞍山禁渔“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农夫收入领跑全省。实施工业反哺促增收、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激励创新创业促增收等系列工程。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万元,增幅8.3%,肯定值连续多 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位居全省前列。和县台创园、当涂县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经开区食品经济开发区、花山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跻身全省加工园20强;现有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2个(10亿元以上7个;50亿元2个,分别为: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和马鞍山山鹰纸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颐海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馥海食品有限公司、联润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50强。其中,蒙牛集团即将成为百亿农业产业规模企业。农业改革勇立潮头。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改革的落脚点,领先启动并完成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截至2021年,全市行政村村均收入44.35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126个、占比29.9%,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退,均居全省首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