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章.docx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一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形态: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胜利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4、月食现象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
2、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要求能在图上判读形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长度全部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渐渐缩小为零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分:经度纬度实力要求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赤道(00纬线)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2、推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3、依据纬度判定五带度数划分东经001800西经001800北纬00900南纬00900度数改变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以赤道为
3、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代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判定的技巧: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
4、及其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改变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昼夜的长短改变)地球自转方向: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来线赤道南回来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
5、)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五带的比较:(P70图4-22)名称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燥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改变显著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留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0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
6、,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依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B、北极星定向:面对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
7、南的一侧,树木茂密或树的年轮较稀疏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图的判读(P16)识别地形部位:要求依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等高线重叠为悬崖;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在分层设色地形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第一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