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浮的山》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漂移的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育关注自然、探究自然奇妙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打算 老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
2、山是不行动摇的,然而在漂亮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移的山冰山。 2老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爱好。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移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老师总结批读要领,激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洁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移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爱好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沟通自学状况。 2全班汇报学习状况,老师适时点拨。
3、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爱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纳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爱好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纳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长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学问?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漂移的山身高 外貌 漂移又多又大 漂移的山课外拓展 冰川和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一些高山地区和两
4、极,长年穿着一件白皑皑的冰雪外衣。在高山地区,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淡薄不保暖,在两极地区,由于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少,因此气候终年寒冷,一年四季都积累着冰雪。这种终年为冰雪所掩盖的地方面积总共有1600万平方千米,而90%以上分布在两极地区。这些冰雪是以冰川的形式在那里贮存和运动着的。 为什么叫做冰川呢?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固体的冰,却能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缓慢流淌。冰川的流淌速度,一般每昼夜在1米以下,个别的冰川,每昼夜最快能流淌20多米。但它们有一条规律:冰川越厚,坡度越大,气温越高,冰川的流淌速度就越快。 构成冰川的冰和一般的冰不同,它不是简洁地由冰冻结而成,而是在雪花越降越多,以及由
5、于间或有阳光照耀,稍有融解,但随即又冻结起来的状况下,先结成了颗粒状的粒雪,再进一步结成了冰层,这种冰比一般的冰略为轻一点,称为冰川冰。 存在于高山上的冰川,称为高山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的冰川,称为大陆冰川。几乎整个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极大部分被埋没在厚度超过千米的冰层下面。 南极的冰川面积占地球上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据估计,冰川总体积约有2800万立方千米。这类冰川的特点是坡度不大,只在边缘处向外倾斜,长长的冰舌伸入海中;在海岸斜坡一带,冰体常发生裂隙,同时伸入海中的冰体受海水浮力的顶托,会使冰体断裂,成为冰山。有时,浮在海洋上的冰山和伸入海中的冰舌相撞,把舌尖撞断,又形成新的冰山。冰山
6、的形态主要有桌形和角锥形两种,大的能保持210年的寿命,始终在海上过着漂移生涯。浮动着的冰山往往长达几千米,露出海面达100米,而这露出海面的部分约只有整个冰块体积的1/7。在极地航海家眼里,冰山是最危急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被迫停驶,一不当心还会发生碰撞事故。闻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漂移的山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究自然奇妙的情感。 教学打算 老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断。 学生:地球仪;搜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简析 提
7、起山,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稳如泰山这个成语。的确,山是不行动摇的,然而在漂亮的地球上,还有一种会漂移的山冰山。它们像一个个顽皮的大个子,有的作长途旅行,有的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逛一逛。这些大个子曾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普说明文,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数据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这篇批读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来整体把握。用设问句开篇,由泰坦尼克号的惨剧引出给人类带来很大麻烦的冰山;接着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冰山的高度、外形和漂移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冰山的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漂移的山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漂移的山,下面,
8、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第一,说教材 漂移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移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移的特点。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学问,激发学生酷爱科学、探究科学奇妙的爱好,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实力等任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学问;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探究大自然的深厚爱好。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
9、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其次,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敬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主要采纳启发式的教学法。以分组探讨法为辅,师生在探讨中解疑。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特性化的的解读,敬重学生情感和相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 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首先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异,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知道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老师相机板书漂移的山。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
10、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爱好,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移的山吗?然后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得到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进行探讨,看看答案一样吗?假如不一样,也可以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精确。 并随机板书:冰山的危害,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驾驭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倾听和观赏别人的精彩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3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A因为冰山对我们的生活是很远的,所以我先介绍冰山的学问:海
11、上漂移的冰山其实是南极或北冰洋上冰盖裂开后,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尤其是南极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像一个盾。数万年不化的积雪在它上面覆盖了数千米厚的冰盖。冰盖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它们不断地向四周的大陆边缘运动。在海边,这些冰慢慢伸入水中,叫作陆缘冰。当它们伸入水中过多时,由于水的浮力,它们会折断,成为一块漂移在海上的巨冰。这就形成了冰山。让孩子带着新奇,走进冰山。 对于冰山漂移的部分,课文支配在了最终一段,我觉得首先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起源,在逻辑上也更能让孩子们接受。所以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们读后找出来冰山漂移的句子。在这段描写中,拟人化的语言是重要的特征,在这里,还很有必要重温一下,让
12、学生找出来,读读,并仿写,加深对拟人句的印像。在这段文字的学习中,还有另一个特点,冰山的数量,可以通过找寻详细的词来说明。比如,多得惊人,成千上万等。 B学习了冰山漂移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转入对漂移在海上的冰山的危害进行学习了,在学生默读之前,我仍旧要出示问题,冰山怎样漂移的?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也同上,根据带着问题读-在读中解决-解决后再探讨这个过程。 这一段的文字中,抓住同流合污这个重点词,来理解冰山漂移的状态。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同流合污的意思,即随着波涛起伏,跟着海水漂荡。 关于其次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里举了一个例子。老师作相应的补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叹冰山
13、的顽皮的一面。 C课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重点段,这是这样导入的,这些冰山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又特别顽皮,总是突然出现,制造悲剧。不过,现在人们利用雷达,可以对他们进行探测,从而避开悲剧再次发生。只有了解冰山,相识冰山,人们才能驾驭它们的规律。那么,人们对冰山的大小和形态还有哪些了解?默读第四,五两段,思索并探讨,选择你感爱好的部分给大家介绍。 学生们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老师适当提问,提示重点。比如,学生读到,北冰洋己发觉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老师插问,就这么高吗?学生接着读,下同。这一特点的介绍中,出示新的说明方法列数
14、字。 在学习冰山的外貌特征的时候,我实行了动笔画的方法。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南北极冰山特点记忆。 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南北极冰山的大小和特征。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假如你们就是南北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冰山,面对走近你们,想了解你们的科考人员们,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呢?这样做,是通过对比,为了把课文两段的内容综合起来理解,对南北两极冰山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利用孩子们新奇的天性,旺盛的求知欲,通过自学,探讨,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冰山的相识。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会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
15、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娴熟技能。在学习完冰山的特点后,让学生扮演冰山来做个自述,介绍冰山的特点,让学生在介绍中就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由学问向技能的转化。 4到这儿,这节课基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学生们相识了冰山,学会了说明文的方法,不过,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应当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于是,我又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两个作业,可以选择一个来完成。奇妙的大自然,可爱而又顽皮的冰山,我们只有理解它们,相识它们,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找寻更多冰山的学问吧,来和大家共享。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东西,如文具盒,钢笔,玩具,运用今日学习的说明方法。这样布置作业,即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又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第四,说板书设计 我对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要。中间书写课文的题目,下面部分,左边写出冰山的几个特点,右边写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