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山》教学设计.docx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浮的山》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漂移的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育关注自然、探究自然奇妙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打算 老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
2、山是不行动摇的,然而在漂亮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移的山冰山。 2老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爱好。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移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老师总结批读要领,激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洁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移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爱好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沟通自学状况。 2全班汇报学习状况,老师适时点拨。
3、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爱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纳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爱好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纳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长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学问?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漂移的山身高 外貌 漂移又多又大 漂移的山课外拓展 冰川和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一些高山地区和两
4、极,长年穿着一件白皑皑的冰雪外衣。在高山地区,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淡薄不保暖,在两极地区,由于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少,因此气候终年寒冷,一年四季都积累着冰雪。这种终年为冰雪所掩盖的地方面积总共有1600万平方千米,而90%以上分布在两极地区。这些冰雪是以冰川的形式在那里贮存和运动着的。 为什么叫做冰川呢?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固体的冰,却能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缓慢流淌。冰川的流淌速度,一般每昼夜在1米以下,个别的冰川,每昼夜最快能流淌20多米。但它们有一条规律:冰川越厚,坡度越大,气温越高,冰川的流淌速度就越快。 构成冰川的冰和一般的冰不同,它不是简洁地由冰冻结而成,而是在雪花越降越多,以及由
5、于间或有阳光照耀,稍有融解,但随即又冻结起来的状况下,先结成了颗粒状的粒雪,再进一步结成了冰层,这种冰比一般的冰略为轻一点,称为冰川冰。 存在于高山上的冰川,称为高山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的冰川,称为大陆冰川。几乎整个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极大部分被埋没在厚度超过千米的冰层下面。 南极的冰川面积占地球上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据估计,冰川总体积约有2800万立方千米。这类冰川的特点是坡度不大,只在边缘处向外倾斜,长长的冰舌伸入海中;在海岸斜坡一带,冰体常发生裂隙,同时伸入海中的冰体受海水浮力的顶托,会使冰体断裂,成为冰山。有时,浮在海洋上的冰山和伸入海中的冰舌相撞,把舌尖撞断,又形成新的冰山。冰山
6、的形态主要有桌形和角锥形两种,大的能保持210年的寿命,始终在海上过着漂移生涯。浮动着的冰山往往长达几千米,露出海面达100米,而这露出海面的部分约只有整个冰块体积的1/7。在极地航海家眼里,冰山是最危急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被迫停驶,一不当心还会发生碰撞事故。闻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漂移的山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究自然奇妙的情感。 教学打算 老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断。 学生:地球仪;搜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简析 提
7、起山,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稳如泰山这个成语。的确,山是不行动摇的,然而在漂亮的地球上,还有一种会漂移的山冰山。它们像一个个顽皮的大个子,有的作长途旅行,有的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逛一逛。这些大个子曾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普说明文,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数据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这篇批读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来整体把握。用设问句开篇,由泰坦尼克号的惨剧引出给人类带来很大麻烦的冰山;接着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冰山的高度、外形和漂移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冰山的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漂移的山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漂移的山,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漂浮的山 漂浮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