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地方志编撰的繁盛时期,各地方志层出不穷,体例也不尽相同,在撰作主体上以私人为主,创作行为较自由。主要是由于A国家控制力减弱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士阶层开始兴起D修史传统被普遍认同2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四月,孝文帝“始制五等公服”,八月,“给尚书五等品爵以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十一年正月,“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还通过圆丘祭天、方泽祭地、辟雍兴教化等方式倡导儒家礼仪建筑。孝文帝此举A弱化了鲜卑贵族的地位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3下列对孝文帝改革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颁布均田令,开始实行均田制B整顿吏治C迁都洛
2、阳D革除旧俗4从下面地图信息中可以判断,图中的“宋”是指中国古代的A春秋宋国B南朝宋朝C北宋王朝D南宋王朝5隋书记载,隋文帝按功赏赐臣民,无所爱惜吝啬;乘车至天下访视时,遇陈情者亦停下亲自问其缘由;另派人采听各地风俗吏治、人间疾苦,皆无不留意;每当将士阵亡,必定从优赏赐;令使者就家劳问。据此可知,隋文帝A固守传统选官制度B具有一定民本思想C善于进行战争动员D企图实现长治久安6朝集制度,始于唐初,本是地方政府定期委派朝集使向中央上贡物品、汇报治情,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朝集使还要“校吏能(考察地方官员治理能力)”和“举贤良”。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时A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官吏腐败现象得到根治C选官方
3、式开辟了新途径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监察7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B认为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D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开明政策8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唐代这一时期分类粟(石)绢帛(匹)钱(文)收入544800支出39.13.5570剩余14.90.5230剩余率27.6%12.5%28.6%A两税法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选择B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C均田制下农村地区土地兼
4、并严重D农民家庭经济的平均剩余率在10%左右9唐朝前期,诏敕由中书令主持起草,经由门下省审驳通过后即可下发尚书省各部执行,尚书省并无审核驳回诏敕的权力;唐朝后期,出现了尚书省封还诏敕的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地位下降B藩镇威胁君主统治C君主专制的发展D朝廷政务明显增多10隋炀帝时期对均田制进行改革,改变了北魏均田制下奴婢、耕牛均可授田的做法,取消了给奴婢、耕牛授田。这一做法.A降低了奴婢的社会地位B导致均田制难以为继C加剧了农民的失地现象D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11唐朝盛行“干谒”之风,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内的许多文人为寻求入仕门径向当朝权贵或社会名流呈献诗文,展示才华与抱负而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46232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