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历代都留下同题名篇,如表所示。该表可以说明朝代作者饮马长城窟行摘录东汉蔡邕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隋杨广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唐李世民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A朝代更迭改变文学创作风格B皇帝好恶影响文学评价标准C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价值取向D诗歌体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2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时“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之类诗句唱响南北。这可说明唐代A地方藩镇彼此之间攻伐不已B文人积极进取的家国情怀C门第选官阻碍社会阶层流动D崇文
2、抑武的国策不合时宜3唐朝从波斯传入的舞蹈浑脱经艺人与中国剑舞结合而成剑器浑脱,舞蹈家公孙大娘擅此舞,一时“观者如山”,杜甫大为赞赏之余留下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由此可知,唐代艺术A盛行谦虚而好学的风气B实现了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C具有开放而自信的气度D体现了社会奢华享乐的景象4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统一了文字 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 张旭是草书“圣手”ABCD5“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数焉”。这说明古代数学A被其他科学借鉴B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C一直领先于世界D具有很强的实用
3、价值6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A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7“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几何学本身,它向中国人展现了欧洲科学理论的真正代表,引进了一种科学思维与逻辑推论方法。该书首创的几何学名词术语:点、线、直线、平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它)是A沈括编写的梦溪笔谈B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C林则徐、魏编著的海国图志D李善兰、伟烈亚力翻译的几何原本8南北朝时,北齐流行一种叫踏谣舞的歌舞,舞者“且步且歌”,观众鼓掌跟唱,以为笑乐。踏歌
4、舞连歌带舞,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内容风趣。这种舞蹈A已经具有戏剧的雏形B是南北民族融合的产物C盛行于当时社会各阶层D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9元代著名农学家王桢曾这样描述某类生产工具:“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时,地上有可兴之雨。”材料反映出A该工具为垦荒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B人们一定程度上不再靠天吃饭C播种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10以下主题最适合于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勃兴B中外文化的撞击C中外文化的雾里看花D中外文化的交融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在造型上显得含糊一些,给人不可捉摸的混乱现象。唐代佛像各具形
5、态,职能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A佛教艺术开始中国化B各有职守的大一统的政治秩序C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D佛教艺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12在唐代长安,茶已经成为僧人自己和待客的主要饮品。 茶性苦,而佛教认为“苦”乃人生“四谛”之首,佛家从茶的 苦后回甘联想到其可以帮助修习佛法之人悟透人性,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高度。 这表明唐代( )A民众生活深受佛教文化影响B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C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D品茶成为道德教化主要形式13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开始出现中
6、国化的趋势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14唐陵石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气势雄伟。(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姿态神情各异,神武有力,栩栩如生;(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学名“翼马”,头上有角,两肋间有飘逸的翅膀,体态健硕,呈凌空翱翔之势;唐睿宗桥陵的一对华表古朴端庄,景象雄奇。这类作品A反映了唐朝高度繁荣的物质财富B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D体现了大唐豪迈恢弘的气象15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
7、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玄奘(602-664),洛州缑氏人,从小聪明颖悟,对佛学非常感兴趣,13岁剃度为僧,学习佛法。他在国内遍访佛门高僧名师,感到所说纷杂,难得定论,决心到天竺(印度)学习。627年,他离开长安,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师从那烂陀寺戒贤法师,潜心研究佛法。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共主持翻译佛教经论74部,1300多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翻译最多的人。他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翻译水平之高,为后代的学者所叹服。玄奘还将印度本土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
8、传回印度,并将老子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由他口述,门徒记录,写成的大唐西城记,记载了他亲身游历过的110个国家,以及他听说的28个国家的山川形势、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南亚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摘编自王岳川主编的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中国名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简析玄奘取得功绩的主观因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统编版教材来看,盛唐气象可以呈现为以下内容,如图所示: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盛唐气象四个构成部分中选取两个方向,两个方向间要有相互联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准确,史实充分
9、,论述合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饮马长城窟行在历代的价值取向都不同,在东汉时期,体现出“绵绵思远道”;在隋朝时期体现“鸣鼓兴士卒”,颂扬了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在唐朝时期体现“迥戍危烽火”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表现出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价值取向,C项正确;文学创作风格没有改变,都是诗歌形式,排除A项;材料说明了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价值取向,没有体现出皇帝的好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诗歌体裁的变化,都是乐府诗,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