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注重未病先治.docx





《中医注重未病先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注重未病先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注重未病先治 据报载,有专家曾尖锐地指出:“在我国,大部分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也发人深省。它提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需从过去的重治疗真正转为以预防为主,而老百姓也要切实转变健康观念。更加注意防病。对此,您有何相识和看法?您认为,导致这一反常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孟祖浩:活得安康 走得安详 “积谷防饥,储钱防病”的传统观念,加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或许是“大部分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的缘由之一。由于过去长期处于生活水平较低、物质条件较差的年头里。人们都在图温饱求生存的状况下生活。普遍存在平日里积
2、些粮,以防荒挨饿;储些钱,以防病救命的思想。宁可清苦生活,也得积蓄肯定的钱财防饥防病。这种观念始终持续至生活已大大改善的今日,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又强化了这一观念。诚然,这是一种特别缺憾的价值观。 人辛勤一生。在创建和积蓄财宝的同时,也付出了肯定的健康代价,因此,应刚好地、常常地修补在辛苦中失去的健康。若再以节俭的储钱防饥防病来对待生活,则健康的流失将无法挽回。所以,我们应确立以防为主的养生保健观念,变“储钱防病”为“花钱买健康”。养成科学合理的健康生活习惯,要舍得把钱和时间花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提高每天的饮食质量,吃得好,吃得科学合理;改善居住环境,创设良好的睡眠条件,确保睡眠质量;坚持
3、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并持之以恒:定期体检,及早发觉和预防可能或已有的疾患;订阅和购买质量高的医学保健刊物和书籍(本人订阅了近30年的祝您健康,得益丰厚)。并仔细阅读、实践;还要舍得把钱花在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休闲消遣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以达到增加体质、延年益寿之境界。 人对于病痛与死亡的恐惊是与生俱来的,且无法回避,所以,要“活得安康,走得安详”。活着的时候,力求活得安乐健康,把6080的健康投资用在天年之前,确保晚年生活质量,颐享天年之福。反之,活着时吝啬保健投入,严峻降低生存与生活质量,影响了天年之数,还陷入了病痛之中,何苦于此!把同等的钱用于储钱防病,还是花钱买健康?
4、两者最终的结果绝然不同。前者生命能否延长,还是问号;即使延长了时日,却降低了生存与生活质量。后者,至少可以尽享天年,甚至自然死亡(最好是油干灯草尽般的无疾而终),且晚年生活质量优于前者。既天年已尽,又活得安康,自然走得便安详了。孰是孰非,不辩自明。85岁的前韩国总统金大中因年事已高,器官衰竭,没有实施心肺复苏手术抢救,而是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政要尚且乐于“放弃”,走得安详,何况一般百姓呢。愿中老年挚友顺其自然,逐步树立以防为主的“活得安康,走得安详”的理念吧。 刘集:不能对自己的健康再麻木了 从年龄角度看,40岁是最关键的健康转折期。40岁左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美国科
5、学家提出了40岁以上人群每天膳食结构和数量的10个网球原则:每天不超过1个网球大小的肉类,相当于2个网球大小的主食,要保证3个网球大小的水果,不少于4个网球大小的蔬菜。 另外一个重要的生活行为就是适量运动。近年来,很多人不仅日常体育熬炼过少,步行、上楼梯、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也在削减。据有关调查,近8成的国民从不熬炼。要吃出健康,但光吃不练是不行的。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日,行为问题比生物学问题更简单引发疾病,生活方式的确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头等重大问题。 发达国家在引导公众的健康行为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比如在养分问题上,欧盟起草了一个养分立法,规定学校及四周不得设有软饮料的售货机,家长不行让孩子把软饮料
6、带到学校。很多孩子的肥胖问题就是因为软饮料饮用过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许多热量。加拿大规定,孩子减肥。家长可减税:日本文部科学省则从2006年起先在全国中小学中提出“早睡、早起、吃早饭”的号召;美国学校禁吃生日蛋糕等。这些都是一些促进学生生活健康的政府举措。而英国对学校的校餐养分通过立法做了许多规定,比如每天学校的养分餐必需有两种以上的水果和蔬菜,不得供应高热量的食物,如薯片、加工过的肠子等,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成熟阅历。 可以说,以日常不留意饮食结构、数量和运动不足为标记的行为麻木,是很多国人健康状况恶化的最大“祸首”。为了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为了我国社会事业的高质量进步,我们有理由剧烈呼喊:
7、麻木者,醒来吧! 冯恩昌:以钱买命不如早养生 人的健康与日常养生有着亲密的关联,从年轻时便起先养生。加强熬炼,不使身体受到损伤。少生或不生慢性疾病,进入老年后,才有华蜜的晚年生活。也才能活到高龄。假如不早养生。不等到了老年,甚至从后半生起先,就会疾病缠身,只得拿钱买命,以吃药来养身。殊不知,命是买不来的。真正得了重病,花多少钱吃多少药也不管用,只得呜呼哀哉。过早的离开人世。所以,要早一些养生,想方设法少生或不生疾病,真正地做一个华蜜的长寿老人。 有一个农夫企业家,自己办起一座工厂,筹资金,买原料,去东北,下江南,白天夜里舍命干,疲惫过度,又加上包了“二奶”,与妻离婚。操劳、生气、吵闹、苦恼、劳
8、累交织在一起。结果钱挣了上亿元,自己却得了癌症。跑上海,去北京,上大医院,请高级专家,挣得钱花去一大半,病情也没有好转,最终放出言语,谁能让他死不了,他给谁5000万元的酬劳。直到他奄奄一息时,也无人“出手”。他只活了50岁。他的同村有一对老夫妻,种着自己的粮田,养猪、养兔、养鸡,小打锣鼓地挣几个零花钱,过着“男耕女织”的安静生活。吃粗吃饱,每天劳动,按时作息,留意养生,一辈子没挣过大钱,却相濡以沫,夫妻和谐,不但有一个华蜜的晚年,且夫妻白头偕老,活到90多岁的高龄。不难看出,在人生过程中,不要以为年轻力壮,身体没病,舍命挣钱无损害,其实不然。铁打的壮汉,不留意养生,依旧会被疾病侵袭,达到不行
9、治救的地步。 养生,我觉得要贯穿于人生整个过程中,从小到老,都要进行。医学新理论认为,27岁就要起先养生,我认为不但应当这样,而且要坚持许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到特别状况就遗忘,就停顿下来。这样养生是起不到作用的,反而对身体有害。靠钱买命难买到,坚持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黄智生:防胜于治 去年4月,我回到了离别40年之久的家乡广西北流市石窝镇平田村。回老家之前,先去探望居住在南宁市的姑父。姑父今年89岁,是早年参与革命的离休老干部。我很想倾听他的训诲并采访他的英雄事迹。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得了老年性痴呆病,不但不相识我,连他自己的儿女也认不了。看到墙上挂的他亲笔书写的条幅。我把笔递给他,让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注重 未病先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