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三)(满分120)(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篁竹(hung) 为坻(ch) 参差披拂(shn) B. 翕忽(x) 幽邃(su) 佁然不动(y) C. 珮环(pi) 清冽(li) 寂寥无人(lio) D. 俶尔(ch) 摇缀(zhu) 犬牙差互(c)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后遂无问/津者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复行数十步
2、,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潭西南而望 B. 斗折蛇行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凄神寒骨 5.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 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2分) A.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B.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7.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根据“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依次,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B. 核舟记一文中,核舟这件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人物情态毕备。C.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D. 蒹葭写了主子公在深秋的早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
4、恋人。8.默写(8分) (1)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1分)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1分) (3)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 , 。(2分) (4)诗经关雎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苦痛难眠的句子是 ; 。(2分)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家立业、和平华蜜(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2分) 9.学习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后,班级实行了“走进小石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主动参加并完成练习。(6分) (1)写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两个名句。(3分)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依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的内
5、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3分)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
6、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说明。(4分) (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着、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觉桃花源一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2.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出来。(4分) 13.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志向?(4分) 14.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到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理解(二)(每题4分,共16分) 人生其次幕 时间是1859年6月24日,突然间,他置身于一个山顶,俯瞰着山下被染红的平原。 拿破仑的军队正在与奥地利的军队激战,而亨利杜南特此时就在山上他的马车里目睹着一切。 军号响亮,枪声大作,炮声隆隆,双方的军队激烈厮杀着,亨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望见尘埃满天,他听见伤者的尖叫,他望见血流成河,奄奄一息的伤兵躺在地上,眼前的景象惨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第三 单元 检测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