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梳理.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梳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梳理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一)基础学问部分:1、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学校旗杆高约12(米)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3、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娴熟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例:700厘米=(7)米2米=(200)厘米30厘米+70厘米=(1)米1米-40厘米=(60)厘米4、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5、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
2、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读出来。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6、娴熟驾驭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方法:相同加数个数例:3+3+3+3+3=357+7+7+7=74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驾驭)7、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圆形有(多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
3、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8、驾驭排列组合的规律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用1、2、3可以摆成(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用4、8、0可以摆成(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9、简洁推理运用关键线索正确推断。例:跳绳竞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果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下,小华跳了()下,小明跳了()下10、估算的应用留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
4、约还有(50)页没看完?9040估算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51020(二)计算部分1、口算(干脆写得数)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2)假如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其次步。留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例:41-5+10=4693+6=3314+8-7=159-42=13627228(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立刻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
5、的数是否一样,避开抄错数。(3)必需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留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立刻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依据自己的娴熟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殊要求)。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36+24-53=93-47-18=82-15+23=89-19-42=55+27=96-48=39+24=80-56=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要点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书目) (一)数与代数 其次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6、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相识 第五单元:视察物体 (三)第七单元:统计 (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五)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学问要点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 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相识线段 二、须要留意的地方 1注意估测意识,建立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2.留意对线段的要求 教学线段时,留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直观相识什么是线段,其主要特征是“直”和“长度可测”就行了,不要把线段与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分在这里教
7、学。 三、须要驾驭题型 单位转换(填空)、填写适当长度单位、比较长短、正确用尺测量长度、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 例2、例4、P7中7、8、9 其次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学问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退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须要留意的地方 1使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驾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2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依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须要而定。 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与策略,估算的方法多样化 四舍五入法:48+3450+30=80; 取整法:72267
8、020=50; 前后协调法:54+2450+30=80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可行,体现了估算的思想,都应赐予激励。不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过多的评判,尤其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确结果为依据来推断估算方法的优劣。 另外,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意识到是否采纳估算,以及估算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也是跟详细的问题亲密相关。如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问带50元钱够吗?则就不应把24估得太低。 三、须要驾驭题型w 口算、竖式计算(一步、两步)、估算、求比多比少、两步应用题等 P14中6、7、10;P21中6、9、12;P26例1;例2、例3;P30中7、8;P32中1、3;P34中4、6、7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
9、相识 一、教学内容 1角的(初步)相识、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P38 2直角的(初步)相识、(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画直角P40 二、须要留意的地方 相识角的教学应把握怎样的尺度? 形象地描述什么是角、什么是直角,让学生在视察、操作中逐步建立起角的初步表象: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 三、须要驾驭题型 相识量角器、角的各部分名称、推断角、按要求画指定角 P41做一做中2;P42中1、2、3、4;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学问要点 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娴熟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依据乘法的
10、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须要留意的地方 怎样表达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在新教材里,乘法算式中两个相乘的数都称为“因数”,不作“被乘数”和“乘数”。在数学上,当一种运算具备“可交换性”(即交换律)时,则各个元素在运算中的地位就是完全同等的,孰前孰后无关紧要,故乘法运算中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者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完全对等的,正如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彼此地位相一样。 在详细情境中意义是唯一的: 第一幅图描述可为“3个5”,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其次幅图描述可为“5个3”,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 所以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
11、几个几”“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再详细区分是“3个5”或是“5个3”在考试时两种回答都可以。 三、须要驾驭题型 相识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看口诀写算式,看算式写口诀;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口算;看图列式;乘法应用题;乘加、乘减应用题 P49中7、8、9、10;P56做一做中1、2;P62中4、9、11 第五单元视察物体 一、学问要点 1使学生能分辨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 2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初步相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视察、操作,初步相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须要留意的地方 视察物体的教学有别于几何中的“三视图” 让学生
12、初步理解:即使同一物体,因视察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更困难的视察物体问题,在高年级支配。 适当把握“对称”的教学尺度? 初步相识和推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会找出对称轴,体会和观赏对称美就行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不作探讨。 三、须要驾驭题型 练习十五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一、学问要点 1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娴熟地计算表内乘法。 2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二、须要驾驭题型 P78中3、4、6、7、8;P89中3 第七单元统计 一、学问要点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相识条形
13、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练习二十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1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学生会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 练习二十三 总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问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问要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
14、段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
15、(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挚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挚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点要点 2022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学问点要点 其次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16、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依次和连加、连减的口算依次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
17、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依次、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其次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遗忘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18、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和一共.? 比.多多少几? 比.少多少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7-8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7-8单元) 第七单元相识时间1、相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
19、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依次支配事务,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洁。3、排列与依次有
20、关,组合与依次无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4-6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学问要点(4-6单元) 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终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终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3=1
21、2或34=1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根据算式依次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洁。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
22、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分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知识 要点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