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30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docx
《《语文课程标准》30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30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课程标准30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化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53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阅历。课程是必需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化理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普遍,它们对实施素养教化的制约和不良影响,证明白推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分哪几个实施阶段? 基础教化课程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年6月是研制阶段,200年到2004年是试
2、验阶段,2004年到2005年是推广阶段。2001年,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试验区进行试验,贯彻新的课程标准,运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到2002年,各个地级市都要有一个试验区,占人学学生人数的10-15。到2003年,将有30的学生进入试验区,到2005年,全国全部的一、三、七年级(指初一)的学生都将进入试验,运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新的一轮的基础教化课改革,广阔教化工作者肯定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次改革不是哪个人要改,哪个专家要改,而是不改不行了。基础教化的改革要适度超前才行。 3在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改革中,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在新一轮基础教化课程
3、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将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改变,必需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养教化的观念,体现着显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4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什么状况下制订的?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化观念? 中小学语文教化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化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化的历史阅历,汲取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探讨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化的现状刚好代发展对语文教化的新要求的基础上
4、,重新构建的语文教化的目标新体系。 据专家介绍,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留意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化的人文内涵,三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老师只有深化学习领悟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实行。 5“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分? “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的区分:(1)“课程标准”着眼于将来国民素养,规定了国家对将来国民各方面素养的基础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过程达到这一要求。(2)“教学大纲”强调的是学问和技能目标。“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
5、过程、方法、情感、看法及价值观。(3)“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根据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了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学问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4)“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老师的教,“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需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5)“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多元化评价建议,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新奇、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老师教学及学生评价留下了创建空间。 6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的? 语文课程标
6、准非常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实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养;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把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化为基础教化的中心任务,事实上标记着我国基础教化培育目标上发生了重大改变。 7中小学语文教化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学科性质定位的改变,结束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辩。以往教学大纲对语文的定性更多立足于语言的角度,语文课程标准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
7、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问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育,也要担当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8语文教化的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酷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须要的识字写字实力、阅读实力、写作实力、口语交际实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特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9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理解“人
8、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化的首位。什么是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2)相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汲取民族文化才智。(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切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语文教化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科学看法,初步驾驭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科学看法,最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对人的相识和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学科定性时,除了接着突出语文的交际工具性质之外,更强调语
9、文的人文性质,语文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过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质转向重视语文的双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一个“工具性”或“人文性”是无法概括语文这一困难学科的本质属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处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肯定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减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需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需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0、方式应得到主动的提倡和推行,语文课程必需容纳学生的生活,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11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化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阔语文教化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以语文学问为基础,语文实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实力和语文学问。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实力,而且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30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 标准 30 普通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