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_王青松.docx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_王青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_王青松.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王青松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 从企业内部控制与全而风险管理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概念和风险管理的发展,指出了内部控 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走向融合 的趋势,主要标志是美国著名的专业机构 CDSO委员会的全 而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专业标准的产生。但对两者的关系认 识上,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将风险管理纳入 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包含了风险管理;有人认为,内部控 制从属于风险管理范畴,是风险管理的方
2、式之一,风险管理 涵盖了内部控制;还有人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体 的两而,控制的存在是为了应对风险,风险管理是实施控制 的前提。尽管以上三种说法不一,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认 识:全而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全而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 理正在逐渐走向融合,这种融合可以理解为风险管理体系包 含了内部控制体系,也可以理解为全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就是现代内部控制体系的 外在表现。 我国加入 WT0后,面对更开放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全面 风险管理被引入到我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使得企业治理的 目标从决策的科学性转向了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确保经营 成果的
3、完整性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一般对风险管理不够重 视,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职能,尤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 存在较为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 对其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也不 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 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 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的成 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无力承担起独 AL的、具有权威 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 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而不能像西方 一些企业将企业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我 们认为,主要
4、原因在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脱节,两者没有 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的放矢,针对风险 而设计。如果对于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重大程度没有 准确的掌握,内部控制设计便可能存在冗余或者不足的情 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导致 不利事件的发生。因此,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各种内外部变化情况进 行监控,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方能在此基础上有针 对性地设计合理、充分的内部控制。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走向融 合,是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适应这种 发展趋势,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必要逐步向全面风 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引
5、进全面 风险管理理念,可以使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将内部控制 有效地融合到全面风险管理中,从而为实现企业经营总体目 标提供合理保证。在当前的环境 下,研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 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方法和措施,将有利于 企业更有效地实现经营总体目标,对增强企业战略发展理 论、公司治理理论的操作性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 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在 20世纪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内部牵制阶段。从原始的组织诞生开始,直至 20 世纪 40年代,内部控制的发展基本上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 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在于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 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
6、牵制主要通过人员 配备和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簿记系统等来完成,其 目标主要 是防止组织内部的错误和舞弊,通过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来 保障组织运转的有效性。 二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 40年代至 70年代,内 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 开始有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划分,主要通过形 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 ) 来实施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除了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之外,还包括增进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三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初, 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这一阶段开始 把
7、控制环境作为一项生根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 内部控制结构之中,并且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控 制环境反映组织的各个利益关系主体(管理当局、所有者和 其他利益关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看法和行为;会计制 度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记录和报告方法, 旨在明确各项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控制程序是管理 当局所确定的方针和程序,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标。 四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 9月,美国反虚假 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主办组织委员会 ( 00S0)发布了一分报告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 要素,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
8、的 目标包括合理地确保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 性、对适用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要素包括: ( 1)控制环境, 包括员工的正直、道德价值观和能力,管理当局的理念和经 营风格,管理当局确立权威性和责任、组织和开发员工的方 法等; ( 2)风险评估,即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对相关的风险所 进行的辨别与分析; ( 3)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实现管理当局 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 ( 4)信息与沟通,是为了保证员 工履行职责而必须识别、获取的 信息及其沟通,信息系统中 包括会计信息系统; ( 5)监控,即对内部控制实施质量的评 价,主要包括经营过程中的持续监控、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的 结合 ( COS
9、O? 1992) $a对于 d上问 ,我国有关学者围绕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 机制、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等内容提出了 一些新的观点,并 进行了有益的探孛 李凤鸣( 20021指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具有管理国 家、控制社会发展的才能和途径。西周时期,上计制度已萌 芽;到了秦代,严密的上计制度和御史监察制度己实行。这 两种制度是监督控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监督制度。 因此,内部控制并非舶来品,我国很早就有其事实上的存在。 吴水澎、陈汉文和邵贤弟( 2000)2,朱荣恩 ( 2001 )3,杨雄胜 (2005)4曾以外国研宄文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内部控制产 生与发展的过程,厘清了内部控制的演变轨迹。谷祺
10、、张相 洲(2003)51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内部控制是 由制度、市场、文化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制度控制、市 场控制、文化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控制机 制,而企业实际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则是以制度、市场、文化 为维度的三角形平面区域中的一个点,是制度控制、市场控 制、文化控制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 认为,制度控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同时强调文化控制 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杨有红、胡燕 ( 2004 )6 指出,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依靠系统本身的完 善,还依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有效对接。还有 其他一些学者,从 经济学、管理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 控制 全面 风险 管理 青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