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PPT讲稿.ppt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PPT讲稿.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第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思维 v儒家管理具有很理性的思维模式,即管理能力的培育应从小到大,管理能力的鉴别也应以小见大。所以儒家讲治天下先要治己,即修身、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毫无疑问,这一思想是极富辨证性的。v大学(曾参)是儒家经典,出自礼记,它所讲到的管理思想就强调修身与治国之间的关系,其开篇第一章就讲:“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2页,共68页
2、,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这里就是讲修身是治国之要,而修身的根本则是诚意。v大学第七章又具体阐释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人不诚者,为人所不耻,难以近众,则管理也就无从谈起。v师傅收徒弟的故事。第3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以小见大。大学进一步阐释修身与治国之间的关系,第十章讲:“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v大学还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修身与治国的关系:认为君子有了光明的德行,才有百姓跟随你,有了百姓的支持,才会拥有国家。v所以儒家学说认为管理的根本是个人的品德和素质。而高尚的品德和好的素质就有凝聚力
3、,就如同众星捧月,这是最普通的道理。v沿此管理的思维模式,古人在用人荐人方面尤其重孝。汉王朝就曾提“以孝治天下”。第4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二、仁为核心的管理原理v儒学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仁,故不论孔子,还是孟子,他们就管理而论首先强调的就是仁。v什么是仁。“仁者爱人”。第5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 周易讲:“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为“仁”。第6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孟子对仁治的道理则有更具体的解释。v孟
4、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辞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v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v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第7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三、“政者,正也”的管理示范v儒家治国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表率作用。论语颜渊篇讲道:季康子问政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就是讲为政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气,而后其管理才会有勇气、有号召力。v俗话说:“邪不胜正”。v孟
5、子对正也有独到的论述,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v“三讲”。第8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四、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v中庸也是儒学中重要的管理思想,他最早被孔子提出,后被孔子的孙子子思系统化,再后来历代大儒也都论及中庸。v子思是孔门中很有影响的学者。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南宋朱熹曾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故此又称四书。第9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中庸,朱熹四书注曰:“不偏不
6、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v 总之,中就是不偏不倚,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度,恰到好处才好,如果做得“过分”或者“不及”,都不会达到目的。相反,偏激是导致事物失败或走向反面的重要因素。“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皆言此理。第10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五、信为管理至宝v信即守信义,讲信用。这也是论语中讲得很多的。v颜渊篇写道:“子贡问政怎样治理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
7、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v人无信不立,令无信不行。v守信是管理者的一个秘诀,其原理在于信本身就有威力。所以历来帝王都是“金口玉言”。第1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据叶梦得所撰避暑录话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曾叫人密刻一碑,立于寝殿的夹室,称为“誓碑”。谁也不知道碑上的誓辞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直到金兵入侵,汴京沦陷,誓碑的面目才得以展露。誓碑上只有三行字:“一云柴氏(后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之罪,只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准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须谨遵此誓,有违犯者,天必殛之。”第12页,共68页,编
8、辑于2022年,星期四v现在我们讨论这样几个问题:v谈你对仁、义、礼、智、信的认识。v谈你心目中的领导形象。v谈你对“因果关系”的认识。v谈人生的主要追求。第13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第二章 道家管理思想v道家理论为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所创立,后为庄子等不断丰富和发展,渐成体系完整的一家之说。道家理论的具体内容涉及养生、处世、治国等多方面,特别是从管理的角度,其思想同儒家和法家可谓是大相径庭。所以,本章便依道家主要典籍,提炼管理的理论并深刻领悟其原理,以期对当今从政者也能有一定的启示。第14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一不体现了阴
9、阳的辨证哲学,即目的和手段往往是相反的两方面。但“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也就是道家多用逆向思维来处理问题,终极的哲学还是“得一”。那么,具体总结,我们可以把道家管理的核心内容归总为如下几个方面。v第15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一、无为而治v道家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庄子等的思想均集中于此。v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v老子还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
10、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16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二、上善若水v道家的管理的密旨在于谦下不盈,正所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成功身退,天之道也。”v水的解析。v因此,很多明智的君王多以谦下用人。下面便以“燕昭王师从郭隗”案例解析:第17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燕昭王(前314一前279)在燕国大乱、齐军破燕后,成为燕国国君,卑身厚币,从招贤者。燕昭王专门去拜望郭隗。v郭隗回答说:“帝者把士人当
11、老师,王者把士人当朋友,霸者把士人当臣子,亡国者把士人当仆役,当国君的人,如果能屈己之身以敬事士人,让士人坐在南面而自己则坐在北面以受学(自古以南为贵),则贤于国君百倍的士人就会前来;若是国君早到而迟退,见到士人以后先对士人问候,而后静听士人讲话,则贤于国君十倍的士人就会前来;若是士人来了以后国君才到,那么,来的不过是同国君差不多的人;若是国君颐指气使,那么,来的不过是仆役一流人物罢了;若是国君暴怒喝骂,那么,来的人就是囚徒、奴隶一流人了。这就是自古以来有道之君才能引来贤士的道理。”第18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道家的谦下之学深不可测,堪称道家管理用人的密旨。正如老子讲的:“善
12、用人者,为之下。”这值得我们深深领悟。v刘备用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证。第19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三、崇尚节俭v道家管理经济方面的内容主要就是崇尚节俭。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v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v庄子讲:“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第20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不仅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割
13、据的混乱局面,而且建立隋朝典制,多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中国历史上贡献很大。他还非常注重节俭,加强自身修养。他曾对太子杨勇说,自古帝王没有谁喜欢奢侈而能长久保住基业的,要杨勇务必崇尚节俭。太子杨勇、三子杨俊都因为生活荒糜奢侈而被文帝废免。然而,到了隋炀帝,他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虽有凿运河之实,但终因好大喜功,超过百姓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导致国毁身亡。v愈富愈俭。(讨论)第21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有人总结:v成就功业的要旨是:“文官不要贪,武官不怕死”。v思考腐败问题(落马的官员)。第22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四、公平之旨v在老子看来,“人之道”是“损不足
14、以奉有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样的社会太不公平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针对这种情况,老子认为应取消“人之道”,代之以“天之道”的公平制度,即损有余而补不足。“熟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的这些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农民起义的领袖,无不采取不同的形式,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为号召。v所以,道德经倡导公平,认为只有公平才能求得社会稳定。v伟人名言 第23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五、阴阳之道v我们生活在阴阳的世界里,所以老子对阴阳有独到的认识,道德经大部分章节均涉及阴阳的阐释。从管理的角度,老子特别阐释手段和目的之
15、间的阴阳关系。v如第七章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v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v第三十六章则讲阴阳之道的具体妙用:“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24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六、兵乃末术v老子不认同儒治,也不认同法治,更厌恶用兵。v他这样解释:“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v第三十一章老子又讲:“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v实际道理也如此,以兵摄之,民心不服,积之越久,则国家混乱的危
16、险也就越大。第25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第三章 法家管理思想v所谓法家即是指先秦以法(法律、制度等)而求治的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建立自己的管理理论体系,并阐释以法而治的原理,从而形成和儒家、道家等相齐名的理论。法家理论对治国的贡献是巨大的。v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以法治国,或轻或重,或随旧典,或图创新,但法治的内容深入人心,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法可依,依法而治,这是社会发展保持稳定的长久之道。v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商鞅等,后来又出现很多主要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变法图强人物。第26页,共6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v一、以“法”为“天下之程式”v法家认为天下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文化 现代 管理 PPT 讲稿
限制150内